揭开绩效工资的神秘面纱
面对10月1日即将到来的公共卫生人员和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发放绩效工资的改革,温总理提出的基调是基本工资不变,总工资不降低,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
绩效工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根据工作成绩和效果发放的工资。其实在我们国家也不算是新创举,只是当年的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变换一种提法而已。
现代工资制度将工资叫薪酬,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工资和隐性薪酬。
基本工资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工资,我们既往的称呼是国家统一工资,因为改革开放后工龄计算发生过重大变化,现在改称为“档案工资”。档案工资其实是相对于“编内人员”而言,是结合工龄计算而来。由于国务院倡导的“同工同酬”,所以部分“编外人员”也相应参考类似标准。
绩效工资常常是反映不同员工差异的部分。由于劳动强度不同、劳动所承担的风险不同、员工之间的经验和学识不同,自然不同员工的劳动效率效果不同。通过对工作量的对比、工作成效的对比等,对成就迥异的员工发放不同的待遇,从而激励员工改良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达到提高整体生水平的效果。
绩效工资的执行一般先制定不同岗位的薪酬系数,然后要规定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公开、公正、公平地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系数结合发放绩效工资。薪酬系数是反映不同岗位之间差异的工具,其目的是为薪酬核算制定基调,一旦制定不会轻易更改,比如医院院长比医院护士的薪酬系数高,计算出来的薪酬就会有明显的差异。绩效指标一般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确定,目的是能够全面、公正地反映岗位工作的完成情况,比如2008年《公共卫生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暂行办法》考核公共卫生项目的指标有: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欢迎注册 
本主题由 菜小米 于 2012-9-13 17:02 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