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医疗行业中,许多门诊在定价时常常陷入“不敢定高价”的困境。即使市场需求旺盛,患者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许多门诊仍然选择低价策略,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影响可持续发展。
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市场认知的误区,也有深层心理的驱动。以下是5大核心原因及其深层心理剖析,希望帮助口腔门诊突破定价困境。
1.低估客户支付意愿
许多口腔门诊经营者在定价时,往往简单地认为“本地经济水平低,客户接受不了高价”,于是盲目地对标周边诊所定价,不敢突破价格上限。这种认知忽略了客户除了关注价格本身,还会为确定性结果、情绪价值、时间成本等付费的意愿。
例如,一项调查显示,75%的患者会根据环境品质选择就诊机构,这表明只要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舒适的就诊环境,客户是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
这种现象背后,是经营者内心的损失厌恶心理在作祟。他们担心一旦提价,客户就会大量流失,因此宁可牺牲利润来保住流量。同时,他们还存在刻板印象,将“低价”等同于“竞争力”,认为只有价格低才能吸引客户,完全忽视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服务的品质和体验,单纯的低价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但门诊经营者却未能及时转变观念。
2.技术优势 ≠ 客户感知
医生们在介绍诊疗项目时,常常强调“进口材料”“先进设备”,但客户却无法感知这些技术优势带来的实际差异。
例如,医生可能会自豪地介绍“我们使用的是德国进口的牙科种植体”,但对于客户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种植体植入后能否更好地恢复口腔功能、外观是否自然等问题,而这些技术细节与客户实际感知之间的关联并没有很好地被传递出去。
同时,门诊也未将技术细节转化为客户能够理解的语言,比如没有清晰地解释“显微镜操作”是如何减少术后敏感的,导致客户对技术优势的认知停留在表面。
医生们长期沉浸于专业的技术领域,陷入技术视角,认为“专业术语=权威证明”。他们习惯于用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的专业性,却忽略了客户对这些术语的理解障碍,没有意识到客户更需要通俗易懂的解释来理解治疗的价值。
此外,医生们还存在认知偏差,默认客户能够理解治疗的复杂性,缺乏主动向客户解释的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客户对口腔治疗的了解程度有限,需要门诊团队通过详细、生动的讲解来帮助他们建立对治疗价值的认知,从而导致价值传递出现断裂。
3.陷入低价恶性循环
口腔门诊为了吸引客户,采取低价策略,结果低价吸引来了大量价格敏感客户。这些客户对价格极为敏感,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却并不高,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就会产生投诉。客诉率上升后,团队成员会感到压力巨大,士气低落,进而更加不敢提价,形成了一个低价陷阱的恶性循环。
例如,某口腔门诊为了吸引客户,推出了一项超低价的洗牙服务,结果吸引了很多只关注价格的客户。在服务过程中,这些客户对一些小问题也会不断投诉,导致医护人员疲惫不堪,团队成员对提价的想法更加抵触。
这种现象背后,是经营者的现状偏差心理。他们认为“现有客户稳定,提价风险不可控”。他们害怕改变现状,担心一旦提价,现有的价格敏感客户就会流失,而新的客户又无法弥补流失的客户数量,从而导致门诊经营陷入困境。
同时,经营者还存在鸵鸟效应,选择回避冲突,用低价换取表面的和谐。他们不愿意面对客户对价格和服务质量的矛盾,希望通过维持低价来保持客户数量,但实际上这种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门诊的经营困境。
4.医生技术自信不足
医生们在内心深处会质疑:“我的技术真的值高价吗?”这种自我怀疑导致他们在定价时不敢收取高价,而是选择“薄利多销”来补偿心理安全感,从而陷入“低价值感循环”。
例如,一位年轻的牙科医生,虽然经过了专业的培训,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但面对一些复杂的病例时,还是会担心自己的技术不够精湛,无法达到客户的期望,因此不敢收取高价,而是通过增加服务数量来维持收入。
这种现象背后,是医生们的冒名顶替综合征。他们认为自己的技术不如同行专家,低估自身价值。他们总是拿自己和行业内顶尖的专家进行比较,觉得自己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不敢对自己的服务进行高价值定价。
同时,医生们还存在结果导向焦虑,过度担心治疗效果不如预期,用低价降低客户期待。他们害怕客户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从而产生投诉或负面评价,所以通过降低价格来降低客户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以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
5.没有客户服务管理闭环
前台和咨询师对技术细节不熟悉,只能简单地重复“我们医生很专业”,无法向客户详细、准确地传达门诊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价值。
而医生们则不屑于参与营销话术设计,认为“降价就能解决问题”,没有意识到价值传递在客户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例如,当客户咨询某项复杂治疗项目时,前台咨询师只能含糊其辞地介绍,无法解答客户关于技术细节和治疗效果的疑问,导致客户对门诊的信任度降低。
而医生们则认为只要降低价格,客户自然就会选择门诊,没有主动参与到价值传递的优化过程中。
这种现象背后,是门诊内部的部门壁垒。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价值传递在前后端出现脱节。医生们专注于技术工作,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营销工作的重要性,而运营团队也难以准确地理解医生的技术优势,无法将其有效地传递给客户。
打破口腔门诊高价困局的核心,在于完成从 “价格厮杀” 到 “价值角逐” 的战略转型。这不是简单的定价调整,而是一场重塑医疗服务底层逻辑的革命。那些率先完成价值认知升级的门诊,早已摆脱价格战的泥潭,掌握了定价主动权。
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客户价值,而非控制成本。"当口腔门诊真正建立起以患者价值为中心的经营哲学,价格将不再是难以启齿的数字,而是医疗价值最诚实的度量衡。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1 11:01: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21 10:48:3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9 14:14: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8 09:5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7 11:33:5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6 17:01: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