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市场参与的各方都一直信奉一种所谓的赢家通吃的理念,一旦市场上有一家做成了巨头,其他公司的机会就很渺茫,面临的命运不是被收购就是长期被巨头和新进入者蚕食。甚至有人断言,老二非死不可。而且在某些特定领域,确实行业第一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留给后面几名的市场空间始终不大。
在互联网领域的赢家通吃目前主要适用于社交、娱乐、旅游和零售等相对较轻的模式,在这些领域,产品都是标配,所谓的服务更多的是一种购物体验,对于服务提供者的技能并无特殊的要求,地域性的限制也很弱。这是一种可快速复制的模式,核心优势是谁能占据流量的入口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只要内部管理能力强大,再得到资本的助力,可以在几年内成功构建竞争壁垒,彻底打败其余竞争者。
在过去的十年,互联网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市场的神话,这更加剧了市场对赢家通吃理论的认同。自去年开始火爆的互联网医疗投资一开始也沿用的是这种思路,很多投资人认为,只要砸重金进入一家深耕2-3年并拥有深厚资源,且团队管理能力强大的公司,将快速帮助这类公司建立壁垒,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但由于互联网医疗至今没有寻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这种论调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起。
不过即使在未来互联网医疗找到了合适的商业模式并做大后,赢家通吃的理论依旧无法适用于这一领域。
首先,医疗的区域性特征决定线上业务的属地化。虽然美国有类似Teladoc这样的不落地的远程问诊公司,但医疗市场需求方众多,没有人能将所有的客户都集中到自己手中。因此,在陌生医患的远程问诊领域,美国还有American Well和Doctor on Demand等等一众公司。这主要是源于美国的保险公司也是非常分散化的,即使是最大的巨头也不能将业务扩展到所有的州。
而在中国,市场分割更为明显。虽然医保覆盖面最广,但各地的医保都各自为政,且无力对医院去控费。因此,现在医疗市场最为强势的是拥有最多客流的三甲医院。这些三甲医院每家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体系,而且扩张冲动明显。所以,目前的互联网医疗更多的是为这些大医院提供服务。而且,这些医院都非常强势,谈判难度非常高。互联网医疗面对的是一个高度分散化的市场,没有人能垄断资源。相比来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要大很多,保险公司已经拥有了大量的会员,谈下一家就能获得很大的体量。
因此,在未来市场的发展上,如果医保能统一管理并有意愿实施有效的控费,或者商保能发展壮大,市场的集中度将加大。但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即使是这样也很难改变市场的分散性。市占率排名靠后的公司很可能在区域性的市场依旧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医疗领域细分性和专业性也注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分散性。医疗本身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领域,医生的培养时长要远高于其他领域。而且,医疗也是一个非常需要经验积累的行业。因此,医生的专业性注定其供给不可能无限增加。进一步来说,医疗领域非常细分,每一种疾病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隔行如隔山也完全适用于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这就注定那些贪大求全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都不可能深耕。因此,美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最快的依旧是在全科领域。但中国基层的全科不被病人信任,这也制约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在供给有限和市场细分的前提下,互联网医疗在中短期内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寻找细分市场并在其中深耕,目前大规模发展的前提还不存在。即使在未来全科市场真正的发展起来,属地化的特征依旧限制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占率能做到垄断市场。
当然,在某些细分领域,集中度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加大,但依旧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以美国的PBM市场为例,目前虽然是几大巨头瓜分了这一市场,但没有人敢说自己具有绝对的优势。归根结底,这个市场的需求方过于分散且要求完全不同,各家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又都受限于自身的能力和商业模式,希望赢家通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0-31 16:45:4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4-10-31 14:17:2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杨海军 时间:2024-10-31 10:47:5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0-31 09:52: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廖新波 时间:2024-10-31 09:43:5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0-31 09:01:06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