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营销

医生的营销技能

13年06月21日 阅读:12654 来源: 钟志朗首发
20世纪40年代美国有一个著名漫画《马特与杰夫》,里面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马特对杰夫说:“如果每个人都和我有一样的看法,那么每个人都会想要我的妻子”。杰夫对此的回答是“如果每个人都和我有一样的看法,没有人会想要你的妻子”。病人的需求就象对爱的需求一样,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病人其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就医过程也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体验。所以我们常说知道什么人得了病比知道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这正是基于病人需求的个性化而考虑的。如何了解病人的需求,用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去满足病人的需求,这就需要医生具有高超的营销技能。

什么是医疗服务营销?

我从20世纪90年代未开始学习和研究营销,2001年开始发表有关医院营销的文章和出版医院营销著作,并在各种学术会议讲授医院营销知识与技能,在100多家医院做过医疗服务营销的培训,我的许多朋友也讲授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国内的医生来说,营销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营销学权威对营销所下的定义以及他们的营销观。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并不是可以卖掉你的商品的一种聪明方法,而是一门创造真正顾客价值艺术,是使你的顾客变得更加富足的艺术。营销人的口号应该是:质量、服务与价值。”“营销管理是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沟通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来吸引顾客、保留顾客和增加顾客的艺术和科学。”“营销是一种商业职能,它识别未被满足的顾客的需要和欲望,确定并衡量它们的规模和潜在的利润率。判断出组织能够对哪些目标市场提供最好的服务,决定提供合适的商品和服务,为服务这些所选择的市场做出详细的计划,并号召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为顾客着想并服务于顾客。”
莱斯特.王德曼说:工业革命所发出的声音是生产者问:“这是我生产的商品,你不想买吗?”而在信息时代,却轮到消费者发问:“这是我所需要的,你不想去生产吗?”
《紫牛》作者赛斯.高汀认为:“真正的营销应该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可以把人们的注意力恰到好处地引向我们产品和服务的一门艺术。”
惠普戴维.帕卡德说:“营销工作是如此重要,不能仅仅交给营销一个部门去完成,你根本分辨不出谁是营销部门人员。在做出自己的决策时,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以顾客的影响为基础。”
市场营销是伴随着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而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早倡导市场营销的是美国的国际收割机公司,该公司于19世纪50年代在销售它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过程中,已经比较系统而规范地实施了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定价、定价策略以及售后服务等措施。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并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就迫使服务业不得不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通过市场营销来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份额,求得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医院同样也是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病人需求多样化,西方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科技不断进步等多种因素与影响下导入市场营销的。实践也证明,市场营销的导入,不仅使西方国家的医院获得了很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国民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国医院引入市场营销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当时国家正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在医疗系统内部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尤其是一些中小医院的生存受到了挑战和威胁,这些医院为了占领医疗市场份额,借鉴营销理论并结合医疗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医院营销工作。
综上所述,医疗服务营销是指医疗机构通过创造并同病人(或组织)交换医疗服务和价值,从而满足人们健康欲求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医生是医院营销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因为医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要做好医院营销必须发挥好医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病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服务营销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了解病人需求,满足病人需求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病人生病以后在生理、心理乃至性格和价值观上所发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诊疗对策。

医疗服务需求的四个层次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患病是一种偏离社会行为的表现,病人是一种社会角色。他认为病人角色概念有四方面的内容:个体不负责任;免除正常义务;有努力恢复健康的义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我们应用营销理论,将病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分为功能需求、形式需求、外延需求和价格需求四个层次:
功能需求是指病人对医疗服务最基本的需求。医疗服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预防和康复等需求。
形式需求就是指病人对医疗服务实现功能的技术支持、物质载体以及表现形式的要求。具体可分为质量、品牌和载体方面:
质量层面需求:包括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治疗是否合理、有效、彻底;护理是否周密、细致、贴切;效率是否方便、快捷;成本是否低廉、节约等。
品牌层面需求:对名医院、名专科、名医的需求。
载体层面需求:对就医环境、服务形式等方面的需求。
外延需求是指病人对医疗服务的功能需求和形式需求以外的附加利益需求。比如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希望感受到医务人员和医院的员工对其尊重、热情、诚信、负责等;希望医院能够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条件,从而提供适宜的医疗技术等。
价格需求是指病人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价值进行比较后对价格的要求。
目前,医疗服务现状和病人的需求特点可概括为病人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需求波动性大、医疗服务本身存在着技能的不足、病人的不合理需求越来越多、医疗服务失误导致投诉增多、医务人员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医疗服务的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补充者都在显著增加,所以会表现出“三少一多”症状:即病人对医生的耐心少了、信任少了,理解少了,挑剔多了。

医疗服务产品的四个层次

医疗服务营销的目的就是了解需求,满足需求。在分析了病人的需求层次以后,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医疗服务产品的设计。医疗服务产品是用以满足病人健康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一系列欲望和需求的事物,包括技术、药物、服务、场所、环境、心理、知识、思想、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它可分为功能产品、形式产品和外延产品。
功能产品,也称作核心产品,包括治疗疾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健康咨询、疾病咨询、确立健康观念与掌握预防疾病方法;保养身心、促进健康,或进行健康体检等。
形式产品:形式产品是服务于核心产品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如治疗方法、技术手段、生活照顾、药物应用、就医环境、导医服务、快捷程度、质量保证、医患沟通、费用的合理性等。
外延产品:包括诚信、尊重,为病人想得更多更好等。比如,接送重病员、电话、网络预约、咨询服务、网络查询服务、健康宣传资料、家庭病床、社区健康讲座、上门服务、分期偿付大额医疗费用以及费用优惠等。

病人患病的心理状态

病人患病以后,他的体验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他分享的。医生对疾病是一种充满理性的、研究性质的、外在的、置之度外的体验;而病人却是从正常生活受到了破坏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疾病状态,对疾病是一种切入身心的、受难性质的、内在的、身陷其中的体验。
疾病改变了病人的感知方式甚至改变了病人的性格。在病人的意识世界中,疾病成了病人心理感受最敏感、最强烈的焦点,疾病及其所包含的一切吸引了病人的全部意识注意力。在病情体验中,病人感到个人隐私失去保护的尴尬,感到个人的脆弱性,感到生命的不堪一击,感到自己熟悉的世界不可捉摸和人生的不可预测。如果一个人是患了慢性病,他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疾病成为他生存方式的内在要素,成为生命中的一个永恒特征,疾病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他所无法选择的生活方式。而医生可能对各种慢性疾病已经见怪不怪了。诊断疾病对医生来说可能只是对疾病进行归类,而对于病人来说,则是很可能是大改变。
病人生病后,往往表现为依赖性增强,被动性加重,行为幼稚化,要求别人的关心,情绪波动大,性格变得多疑和忧虑,害怕孤独,惧怕死亡。因此,病人期望医生在态度上要有同情心、在诊治上要有责任心、在解释上要有耐心、在收费上要有慈悲心。

病人就医的决策过程

病人就医的决策过程是指病人从有医疗需求到接受具体的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思维、行为和评价。通常病人就医的决策过程大致需要经历需求心理、搜集信息、选择服务、心理期望、接受服务、服务评价等六个阶段。
需求心理:病人就医行为是由于其生理或心理发生疾患(有时是自我感觉,有时是明显的身体器官损害)以及希望得到身心保健而产生的一种医疗需求行为。事实上,许多医疗需求行为并不是病人所情愿的,但一旦感到身体不舒服,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人们还是容易产生医疗服务的需求心理的。
搜集信息: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心理产生之后,就会对有关医疗服务的各种信息感兴趣。一般会根据本人以前的就医经历、他人的经验或推介以及媒体宣传和公众舆论等多种途径去收集信息,为自己到底到哪家医院就医提供决策依据。
选择服务:病人将收集到的各种医疗服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包括对不同医院提供的相同医疗服务进行互相对比、分析和评估。病人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的对比、分析,有的时候是反复进行的,尤其在施行重大医疗检查项目或施行重大手术项目的时候,病人或家属常常会了解专家的技术情况、医院的医疗环境以及相同或相似疾病的预后转归等,只有经过反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他们才会最终做出就医决策。
心理期望:病人一旦对某种医疗服务做出选择,有关对这种服务的心理期望也就随之产生,此时病人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择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亦即“如愿以偿”。
接受服务:病人在接受具体的医疗服务以前都是属于思维的范畴,只有真正到医院接受医疗服务才意味着他开始为满足自己的医疗需求和实现医疗期望而付诸行动。这时病人开始了对医疗服务质量及对其价值的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同时还会同预期的心理期望作比较。但由于医疗过程中“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病人很难因所接受的医疗服务与预期的心理期望有差距而终止医疗过程,即使有不满意也只能是下次不到该医院就医。所以,医疗服务的“购买”和“体验”基本上是同时完成的,这也正是医疗服务的不可逆性。
服务评价:病人在经历上述各个阶段以后,就会对整个医疗服务过程的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和判断,其评价的主要依据,一是身体的康复情况,二是医疗费用的支出情况。病人将这两者进行对比后就可以得出对整个医疗服务是好是坏或者一般的结论,而这一结论又直接影响到他们下一次的就医期望和对医院的选择。

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感知

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感知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对质量的实际感受和认知。如果说期望是事(过程)前产生的,那么感知便是事(过程)后形成的。需要指出的是,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感知虽然是病人对其服务决策整个过程在主观上的判断,但是其判断的基础来自于实际经历的一个客观体验的过程,其判断的依据就是病人在经历前的需求的期望。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感知又可分为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感知、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对成本的感知。

病人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感知

从病人需求结构角度分析,病人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感知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医疗服务的功能需求和形式需求方面满足程度的感受和认知。
当病人不了解医疗技术水平的各项过程指标和效果指标时,病人是从自身对医疗服务的基本功能(治愈疾病)来感知医疗技术水平的。病人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感知是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和认知,这个过程也清楚地表明医疗技术水平的最终评价者是病人。

病人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病人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外延需求方面满足程度的感受和认知。通常,病人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也由服务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服务的可靠性和对服务总体的评价等三方面组成的。

病人对成本的感知

病人对成本的感知是指病人对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的一种评价和态度。对病人而言,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主要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
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所支付的全部货币。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首先考虑的是货币成本的大小,因此,货币成本是构成医疗服务总成本大小的主要和基本因素。
时间成本:时间成本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所花费的时间。如病人在门诊挂号、做各种检查和治疗、取药以及住院等,都需要等候一段时间或者经历一定的时期,病人的这种等候就产生了时间成本。等候时间越长,病人的时间成本就越高。在医疗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病人等候的时间越短,则接受医疗服务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就越少,医疗服务的总成本亦小。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尽可能减少时间成本就越来越成为普遍的要求,因此,医院应采取办法降低门诊的“三长一短”(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处置取药时间长、诊察时间短)现象,缩短平均住院日等,以切实减少提供医疗服务的时间。
精神成本:精神成本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在精神方面的耗费与支出。如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因为医疗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容易产生忧虑、紧张、不安全、不舒服、不方便的感觉,造成了精神负担,对顾客就要产生精神成本。特别是医疗服务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命健康相关的服务,如果出现医疗安全事故或者医疗效果不佳,轻者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重者会损害了一个人的前途甚至是生命。如果是这样,病人就付出巨大的精神成本,所以,人们常说医疗服务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医院和医务人员对此万万不可轻视。
体力成本:体力成本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体力方面的耗费与支出。比如病人从居住地到医院,到达医院后又要到有关科室接受检查与治疗等都要付出体力。

病人和医生的五个关系层次

不同的医生对病人需求的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自然对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根据其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可分为五个关系层次。
寻求替换: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满意,但受某些条件限制不得不在此医院就医,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没有什么印象,如果条件许可或发现更合适的医院,将立即转向别的医院。
基本满意: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说不上满意也说不上不满意,就医结束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如果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医院,可能转向别的医院。
相互合作: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满意,并渴望提供更好的服务,有问题或不满意会向医院反映,一般不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
相互依赖:对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非常满意,与医务人员有着良好的关系,并鼓励医院继续提供优质服务,会介绍新顾客到医院就医。
相互忠诚:顾客把医院当成自己忠诚的朋友,会极力向家人及朋友推荐医院,对医院的医务人员非常信任,熟悉医院很多的医务人员,喜欢与医院共同探讨解决不足之处。
相应地医疗效果也分为五个层次,即基本的服务——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期望得到的服务——我能够信任你、意想不到的服务——我感到了关心、欣喜的服务——我感觉很特别、感动的服务——我体验到了生命的无比可贵。

医生如何实施营销

了解疾病发展变化情况

我们对营销概念的简单定义是:了解需求,满足需求。医生在实施营销时,首先必然是在了解发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设计医疗服务产品。因此,了解疾病整体的发病动态变显得非常重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群死亡率1950年2%;1975年0.732%;2000年.545%。 1950至2000年的50年间我国人群死亡病种划分为三大群落:
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病种群落:主要为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结核、急性肺炎、围产期疾病、产科疾病,还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急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以及伤害中农村年轻女性的自杀。
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病种群落:主要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伤害中的交通伤害。
死亡率保持平稳水平的病种群落:主要为肝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自杀。
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30%(其中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占3/4,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明显下降。)我国脑血管疾病高死亡地区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华北、华中、东北、西北农村。冠心病高死亡地区集中在城市和山东、河南一带。
在脑血管疾病死亡上升中,农村显著高于城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我国脑血管疾病死亡年龄分布显示,50岁以后开始升高,60岁以后陡然上升,其中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1991年至2000年,所有肿瘤死亡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总死亡水平上升了31%,其中肺癌、肝癌、乳腺癌分别上升了56%、40%、38%。2000年我国城市男女人群肿瘤死亡排序前3位的为:肺癌、肝癌和胃癌,但女性肺癌死亡与其他两种肿瘤死亡差距略小,乳腺癌位居第四。农村男性人群
肿瘤死亡排前三位的为肝癌、胃癌、肺癌、女性为胃癌、肝癌、和肺癌,农村女性乳腺癌与宫颈癌水平类似。
三个肿瘤高死亡地区是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肺癌、结肠直肠癌、白血病高死亡。华东、华南一带肝癌高死亡,鼻咽癌、肺癌、胃癌死亡率也比较高。山西一带胃癌、食管癌高死亡。糖尿病是各种慢性病中死亡率上升最快的一个,2000年比1990年上升110%。除了西藏、内蒙古,所有的省会城市都是糖尿病高死亡地区。糖尿病死亡率最高的城市为大连、广州和上海。
《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核病患者人数超过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200万;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血吸虫病病人有84万,碘缺乏病现症病人约61万,氟骨症患者288万。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等主要慢性病患者约2亿人,死亡人数占全国居民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已取代传染病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
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都在发生快速变化,疾病谱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在数十年前的女人,初潮比较晚,生育第一胎时间比较早,生的孩子多,常年哺乳,绝经早;而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正好相反,她们的月经初潮早,生育晚,生育少甚至不生育,母乳喂养的时间短,绝经晚。据统计,过去的女性平均一生排卵158次,而现代女性平均排卵451次。排卵次数越多,妇科癌症的发病率就越高。现代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得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危险是远古时代女性的100倍。
这些数据,都是我们在实施营销时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只有明白了病人的发病情况,我们才能选定学科建设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

洞察病人心理

《福尔摩斯侦探集》的作者柯南·道尔曾是一名医生。有一次他在看完一个病人后,对他的学生说:“这个人是鞋匠。”学生一打听,果然如此。于是,学生好奇地问医生:“你怎么知道的?”医生说:“你看他的裤子呀。一般人的裤子磨损最历害的是膝盖和臀部,你看他的裤子上补丁最多的地方是大腿内侧,这正是鞋匠用来夹鞋的地方。”
在和病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医生要学会洞察病人的心理。如果我们不了解病人心理,不观察病人的细节,那么,我们的服务自认为做的再好,可能也会得不到病人的认可。
我们强调的“治人”比“治病”更重要,就是要求医生要把病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在诊疗的过程中注重满足病人最关注的那部分价值。比如,有四个人都得了糖尿病,一个是山区的农村老太太,一个是大学老师,一个是离退休的老干部,一个是年轻的有一定级别的干部,这四个人来到医院看病,都关注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但他们所关注的价值部分却是不一样的。山区农村老太太更看重价格,即医疗收费情况;大学老师则非常注重沟通,医生要把糖尿病的患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与方法讲透他才信服;离退休干部则需要得到尊重;年轻的有一定级别的干部则可能更看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突出专业特色

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我们只能做好某一个专业的某一个方面。按照营销的差异化理论,医生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就必须得走专业化道路。记得早年曾经为一位专家写个人简介,这位专家是普外科主任医师,在描述他的专业特长时,我问他个人专业特长是什么,他说普外科的手术基本上都能做。那到底什么是自己的强项呢?他回答说肝胆、胃肠、肛肠、乳腺都是强项。这是一家病床有1000多张的“三甲”医院,在这样规模的医院出现这样的“全科医生”,病人能信任他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名医生可以把一个科的各专业全部包揽,是没有人能够相信他会做的很精致的。

树立个人品牌

作为一名医生,谁都希望能够得到病人的赞誉、社会的认可,谁都希望体验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要想得到这些,就必须树立有价值的个人品牌。个人品牌是指一个人被相关者持有的较为一致的稳定的印象或口碑。这个概念说明一个人的品牌是他人持有的一种印象或情感,描述了与这个人建立某种关系时的全部体验。比如说我们说到白求恩、吴登云、钟南山、林巧稚、张孝骞、裘法祖、吴孟超这些名字的时候,对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成功的个人品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独特性,已经在社会上树立个人品牌的医生一定是具有他区别于别人的独特个性,人们很容易在芸芸众生中辩认出他;二是代表性,已经具有品牌的医生代表着某种观点、观念及行为,也就是说他一定是一个群体所具有的价值观的“代言人”;三是故事性,有品牌的医生一定有许多正面的感人的故事,这些事故折射了他的价值观和行为械;四是稳定性,品牌医生的做事风格、个人品德一般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五是一致性,有品牌的医生不仅他个人言行一致,而且他的言行与人们期待的一致。
个人品牌就是个人在特定工作中显示出的独特的、不同一般的价值。一个人业务能力和个人的品德,都是个人品牌的核心内核。树立个人品牌,必须进行个人品牌定位,也就是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树立起个人品牌。自我认知包括: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医生?个人特长在哪儿?我的个性适应从事什么样的专业?我这样工作会有价值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品牌定位,找出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是个人品牌定位的关键。
根据美国戴维·麦克纳利在《个人品牌》一书中的描述,个人品牌包括资质、规范和风格三个维度。
资质:资质是指能够满足他人基本期望的能力。如一名普通的住院医生应该起码具有执业医师证书,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等。而能够做器官移植、心脏手术的医生具需要更高的资质和要求。所以说,有资质就是意味着有能力为某人做某事。
规范:规范是指一贯保持的行为水准。如果我们仅仅是在病人来了以后问诊、开药、手术,那只能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如果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做到移情、分享、共鸣则有可能成为一名品牌医生。要塑造个人品牌,需要认识的关键一点是,人们看不到你的意图,只能看到你的行为。正是通过对行为的印象,人们会对你的规范和资质做出判断——他们的根据不仅是你做了什么,还有你选择的做事方式。比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的手术标准、高标准的质量、团队合作、创新性、周密性、关注顾客需求、平衡的生活方式、善于接受新思想等都是描述规范的词汇。
风格:风格是指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如何在自己的行为规范之内将自己的资质个性化。品牌风格实际上是人们与他人交往时留下的情感形象——不仅通过第一印象,而且还有不断的接触。风格是品牌的个性,相对于客观性的规范,风格更具有主观性——它使你在他人头脑中的形象显得独特。比如,热情、精力充沛、富有激情、有活力、富有同情心、现实等都是描述风格的词汇。
塑造品牌的过程就是了解他人需求,满足他人需求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营销过程。如何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呢?以下是我的体会:
首先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什么样的先天禀赋,后天又获得了什么样的资质?经过分析,你要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这一生中能够做什么事才能确保成功?
选定了你要做的事以后,就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人生中最难的事情是专注地去做一件事。
你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必须很清楚,而且要在你所做的事情中体现出来。
如果争不了第一,就一定要与众不同。
要经常寻找奋斗的动力。
你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人面前,其形象应该是一致的。
维持持久的品牌就必须持久地维护关系。
打造自己的影响力是提升个人品牌价值的关键。
别人不可能看到我们的内心,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展示自己。在快速变化、纷纭复杂的社会中,如何给别人一个清楚而美好的印象,直接影响到自己能否真正迈向成功。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维护,以此来升华我们的个人品牌和扩大影响力。医生只有从有利于病人的利益出发,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独特性、代表性、故事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自己的个性化品牌就能形成。


备注: 节选自张英老师即将面世新作《医生的影响力》本主题由 菜小米 于 2012-9-13 17:04 移动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307阅读

构建医生 IP:医疗领域的新趋势与重要意义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10-18 17:38:51 文章来源:原创

6552阅读

民营医院如何有效引流,破解“缺患者”难题?

作者:王杨 时间:2024-10-17 11:40:16 文章来源:首发

6592阅读

已立案调查!一民营医院当街打广告:“住院门槛费比县医院少400元”

作者:秦王 时间:2024-10-17 10:58:46 文章来源:原创

6576阅读

为什么医院要大力宣传新媒体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10-17 10:35:58 文章来源:原创

1430阅读

做医疗短视频,一定要注意的四大事项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10-16 11:38:47 文章来源:原创

1194阅读

医院打造新媒体现在晚吗?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10-15 17:17:13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钟志朗——“医疗目的地”的执着追求者。参与撰写《医院管理咨询全程运作实操》、《乡镇卫生院管理实用手册》等著作。 在新医改的春风吹拂下,中国医疗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季节,钟志朗毅然进入医疗产业,致力于打造中国自己的“医疗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