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基因行业的“忧患”(下)

16年07月20日 阅读:11141 来源: 罗奇斌原创

  资本化


  第三忧为“资本化”


  整个社会的资本在一段时间内是可被量化的,每个行业的资本流入和流出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可被预测的。基因行业目前在生物技术产业跑道上跑的相对比较快,没有人能预测这个跑速能持续多久,但是资本的流向已经很清晰的显示出和基因相关的企业在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

 

17.jpg


  资本的介入和政策的监管历来都是各行各业最受关注的两个话题。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来看,国家监管是无法避开的“围栏”。幸运的是,“围栏”毕竟不是“围墙”,资本的介入如果得到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围栏”是很有可能被撬动和跨过去的。


  如何撬动这个“围栏”,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应用,而如何跨过这个“围栏”,取决于市场对这个技术的接受程度和范围。


  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先来看看基因检测技术本身是否已经发展到应用级别。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我已经很详细的分析过基因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和对国内基因行业的未来预测,这里就不再重复太多的内容,仅仅是以基因检测技术在无创产前检测项目上的应用为例,我们来算一笔账。


  每年我国的孕妇数量在2000万左右,如果按照每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费用为2000元计算(这个费用随着检测技术成本的降低和市场推广会逐渐下调),假设每年有一半的人做这个检测(渗透率为50%),那么市场的容量为200亿元(2000万人*2000元/人次*0.5 = 200亿元)。

 

18.jpg


  目前国内在这个基因检测项目上的市场大小约为10亿元左右,和200亿元的市场容量相比,还有20倍的增长空间。从国家监管层面来看,能开展做这个项目的公司目前还没有达到两位数(基本上集中在不到十家)。从最初被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两家垄断,到后来的达安基因和安诺优达等公司的加入,这里“资本化”的推动让基因行业的“围栏”已经被撬动起来了。未来三到五年是否能够直接“跨过”更多的“围栏”,那就要看我们基因行业的第四个忧患了。


  产业化


  第四忧为“产业化”


  中国在产业化道路上面走了比较多的弯路,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势来看,这里面的“产”蕴藏着产业转化的奥秘。从科技成果的数量来看,中国一点也不会落后于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在转化率上取得的成绩却是差强人意。


  2011年中国科技研发投入超过一万亿,占GDP的1.98%,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的水平。从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上看,中国的创新能力在2010年时候排名是第43位,到2011年排在29位。


  要解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终端使用实现市场化,在目前复杂的科研体制内要实现从10%到发达国家的40%水平,这个难度不小。从国家2013年对于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比例来看,中国财政科技支出中企业仅占比15%,而发达国家达到了30%以上。中国大中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

 

19.jpg


  由此看来,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政府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改革来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作为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基因行业,也面临着科技创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存在科学研究领域,还存在于产业技术转化过程中。


  在基因行业,单单一个基因大数据压缩技术,如果有一个靠谱的核心技术,即便是在科技转产业率极低的中国,也能孵化出几家不错的初创公司。这样的公司往往不到五个人,以提供技术服务、软件、Saas付费模式等形式盈利。


  这样的例子背后透露出来的奥秘在于:如何把技术服务产品化。我们的“产业化”之忧患也源于此处。基因行业的“技术服务”毕竟不是普通的“服务”,这里还是有“技术”的。也正是这个“技术”的属性,造成了基因行业里面能最终胜出的技术服务商,需要很强的技术背景和研发能力。国内第一批基因行业的技术服务企业,如华大基因,便是通过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服务经验和培养了众多基因行业的技术人员。


  技术服务时代经过了两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进口技术”的推广应用。基因科学的起源毫无疑问来自于美国,中国通过最早一批接触到美国基因行业发展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引进了一些已经在国外相对成熟的技术和设备,直接在国内开始做起了服务,而服务的对象,清一色都是科研。这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既是国内科研和国际接轨的一个手段,也是国内企业发家的第一桶金。

 

20.jpg


  第二个阶段是“国产化技术”的市场化。国内的企业有了“第一桶金”,科研客户有了第一篇国际性的研究文献,在接下里的发展道路上,便会出现市场化的需求。“进口技术”的市场化,一定不是国内企业和政府愿意看到的结果。我国的科研市场这么大,总不能让钱都流到国外去吧。于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有志向有情怀有技术积累的企业,开始模仿“进口”技术的原理,在国内摸索出一套“国产化”的技术。通过“国产化技术”的服务,国内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基因行业的巨头。


  行业的发展需要细化分工,分工衍生垂直企业,企业经过良性的市场竞争以后,逐步形成带有“国产化”的技术服务提供商。中国基因行业的企业,从九十年代开始萌芽,经过近20年的“搬运工”技术服务和“国产化”研发,已经形成了整个基因产业链的分工合作。


  这些顶着太多期望和观望的企业,通过技术服务占领市场以后,往往都能看到“天花板”。下一步如何来走,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这些都是让处于基因科学技术服务时代的企业困惑的问题。但是行业的发展是不会因为这些企业的困惑而停止前进的。当基因行业的分工细化形成闭环,每个环节的市场趋于平稳,产业化和标准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基因科学开始进入下一个产品化时代。

 

21.jpg


  基因行业的这“四忧”,从“同质化”到“市场化”,是基因行业重新洗牌和换血的历程;而从“资本化”到“产业化”,则是基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一个储备阶段。无论是已经深陷其中的企业,还是刚刚进入的巨头,这个行业的崛起,已经是毋容置疑的事实。只有还在观望的思考者和做着实业的创业者,才是这个风口上面蠢蠢欲动的新生力量。

 

  (完)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447阅读

大型医疗集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及双赢策略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5-07 11:08:51 文章来源:原创

442阅读

对医美“回归医疗”的反思

作者:凌晓 时间:2024-05-07 11:02:34 文章来源:转载

429阅读

胖猫的悲剧,暴露医美的不值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5-07 11:00:05 文章来源:原创

773阅读

2024年口腔行业能复苏吗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5-07 10:07:02 文章来源:转载

317阅读

居民医保累计结存“首次超过”职工医保,商机启示良多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07 10:06:34 文章来源:原创

698阅读

敢为天下先!腾讯医疗、中国生物制药各走一步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06 17:40:28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罗奇斌,奇云诺德创始人。《互联网+》丛书联合作者和《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医疗》联合作者。贝壳社BioMan成员。基因空间微信公众号和基因世界APP的内容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多家知名生物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曾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项目研发工作,担任过易科学生物信息学顾问以及“和君医药医疗健康沙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