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哥波子”曾发布了一条微博说,自取消低价药后,同一款药,医院平台进货38元,社区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也是38元,而在外面药房购买才8元。他在微博中还提到,因为药价上涨,社区医院不停地更换药品厂家,这导致患者心理上有条刺儿,觉得老换药,不好控制病情。
按笔者理解,这条微博实际上提出了2个问题,一是社区医院药品价格为什么高于药店,这种现象是否合理?二是因为药品价格变动,社区医院老更换药品厂家,特别是治疗慢性病的,给患者造成治疗效果的担忧。
社区医院药品贵过药店?
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家药品价格放开政策出台后,过去一些被长期管制,价格完全背离市场规律的低价药的价格合理回归,如地高辛。而有些药店还存有曾经低价购进的“老货”,于是为了吸引客流,按照老价格售卖;但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的公立医疗机构早就已经断货,药价放开后集中采购的新货价格就会高于药店的市场价。
另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仍实行政府主导的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因此,社区医院所使用的药品仍须从政府统一的采购平台采购,且不准“二次议价”。由于招标政策本身的问题以及招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潜规则,致使原本集中招标的“量大可增强博弈力,从而挤干药价水分,降低价格”的采购优势成为泡影,反而出现价格越虚高越容易中标,中标后越好卖。
与此同时,低价药品缺乏竞争力,尽管看起来容易中标,但实际上是一个废标,厂家无法生产,配送企业拿不到货,这样就出现了明显的低价药品断供,比如产科常用的缩宫素。因此,要说“社区医院药品贵过药店”合不合理,只能说不合“理”但合“规”。
当下,管制药品价格多年的国家发改委已认识到仅通过管制来让药品价格回归至合理水平是不行的,但主导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国家卫计委似乎仍然很“痴情”,不肯放手。
公立医疗机构处在非常尴尬的被动服从地位,明知问题的根结所在,却不得不接受。众所周知,动作缓慢的政府招标始终无法跟上市场价格变动的步伐,因此,如果不放弃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政策,公立医院的药品价格永远无法与药店或民营医院竞争,也就只能继续承受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虚高的同时,价格虚低的药品短缺,别无他法。
厂家换不停,医院无奈之举
笔者不否认有少部分社区医院因为药价上涨,出于经济考虑或为了减少更多的患者抱怨,而不停地换厂家。但更多的情况是一些药品供货不正常,也有短缺药品配送企业限量的。
按理论,同一种药品的临床疗效应该差不多,但由于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药品质量不一定相同,使得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感受明显不一样,如同样是治疗高血压的左旋氨氯地平,厂家不同,疗效就可能不一样。因此,从患者角度考虑,社区医院所供药品应尽量满足患者治疗疾病的需求。
但我国现行的集采制度显然无法完全满足这一需求,面对如此尴尬的集采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有太多的困惑和无奈。明明感觉患者有需求,市场上也有,就是不能买到,不能给患者用。
按照分级诊疗规划,社区医院今后务必着力3件事:一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二是慢性病管理与康复;三是本社区最常见疾病的临时急救。而要把这些工作做到位,药品管制真正放开是重要一环。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