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人、甚至是健康产业从业人员不会看病,那也是极其正常的。今天就来告诉你,该如何看病。站在一个普通患者的角度,学会如何看病才能实现你的中国梦!
首先要正确认识疾病;
认识一个疾病首先需要正确的判断疾病种类,可以去医学专业网站丁香、知网等,但,千万不要使用百Du... …。为什么我就不讲了,自己看看新闻吧!医生口中流传着一种患者,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就是“百Du患者”,他们可以在淘宝上买了手术刀,挥刀自宫,原本想割包皮,差点把鸡鸡一并割掉了,希望你不要做一名“百Du患者”。
不管你在网上做了多少充足信息收集,都无法替代医生对你的诊断,所以最重要的依然是医生的诊断。
正确的医院、科室、医生如何选择呢?
医院:首先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医院。
一般来说,正规大医院不会打广告,三级甲等医院(非中医)基本都还是要脸的,是不是真三甲当地卫生局网站可查。通常,这些网站都会把党建工作放在醒目的位置。地方卫生局直属的,可靠性要好于军队及厂矿所属。还可以到好DF等专业网站上查询。
相对通过百度搜索、排在前几位推广的来说,要靠谱很多。百度搜索结果中标注有推广字样的,基本上都是民营医院,至于质量嘛,呵呵。坊间有一个传闻,称民营医院美容、口腔、男科等,单位获客成本在70%左右。所以,你花1万元,有7000都用在广告上了。
科室:假如你万幸选择了一家正规的医院,接下来就要找对科室了。
进入医院首先去导诊台。不要以为你很懂了,再懂也要问问导诊台的护士们。
医生:如果你是疑难杂症,找一个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形医生那是最好不过了,可以去网上做做功课查询一下这位医生的专场。当然绝大多数患者朋友都没有事先预习的习惯都是到了医院开始找科室,甚至是到了火车站再开始找医院,那肯定是不行的(你有在T3遇到过医托吗?显然没有,骗子骗的都是穷苦人)。如果你在导诊台遇到尽职负责的护士小姐姐,算你运气好。
很无聊是吧?如果就讲讲选择医院的方法,那根本不需要我来浪费墨水,你大可在网上一搜就能找出一大堆辨别正规医院、莆田医院的办法。
我想和你分享什么?一种面对疾病的态度、一种观察疾病的视角、一种健康的生存之道。做一个理性的患者,选择对自己最好的治疗方案。
然而,以上内容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属下策。
那么何为上策?古人在军事斗争、治国韬略中的优秀结晶《孙子兵法》,同样可以运用在防病治病的健康事业中。
兵者诡道也,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
何为上兵伐谋;试想,如果病魔目前还不存在,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明显有了失衡,不久病痛将至。那在这之前,就要做好预防。何为谋,孙武、鬼谷子等先贤已经在军事层面作了相当想尽的解释。在看病这个层面,通俗来说就是,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对将要发生的病痛,身体的自然变化作出计划安排,再简单点就是,不想生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规律生活预防疾病。
其次伐交;没错,这个时候病魔已经出现了。伐交的主要作用是断其援,通俗来说,就是控制病情的发展,尽量遏制住不要向更不好的方向发展了,如果控制得好,就可以暂时消灭了。如果控制得不好,那就要伐兵了。
伐兵、攻城;虽然说的是两个层面的事情,按我的理解,就是吃药、不行就要动手术。这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想想看,动手术,攻城,哪有没有死伤的呢。杀敌1万也会自伤3千啊。划不来,还是上兵伐谋比较好。
那,如何做到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所谓上兵,即是健康管理、营养管理。何以谋,如何做到?答案很简单,找一位家庭医生、营养师。看似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
现在全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国家时刻为百姓着想,医疗政策方针从治病到预防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医疗政策在不断调整完善,逐渐向《健康中国2030》迈进。
家庭医生你签约了吗?你满意吗?哪些需要提高?
首先,现在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是让你和本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签约,简单来说还是一个属地管理思想,把你固定在社区卫生中心,小病小灾就不要跑三甲了。但,可供选择的医生还是比较少,即便是号称家庭医生已经团队,有三甲医生参加的团队,其实我反而担心了。一个医生要服务2000位居民,想想一个月的时间就30天,一年就365天,怎么算,都觉得有难度。如果依旧按出现问题才去找家庭医生,那还是属于下策,伐兵攻城之举。
那么该如何做呢?
一定要和医生合谋,消灭病魔。这说的医生就不再是简单的家庭医生了。你自己可以算一下国家给予的家庭医生服务人数指导意见,一个医生服务2000人,很多地方已经超过了这个数甚至达到了5000。
2000人啊,你才付出多少钱,一个人要付出何等的劳动才换来这些收入。道理很简单嘛,如果一个事情门槛很低,那它的价值就会很低。如果花钱就能买到服务,而你又只付出了很少的代价。那,这个服务也就那么回事儿吧。这事儿都还没想清楚的朋友,很容易失去健康的哦。??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回来说说合谋的事儿,怎么讲呢?欧美国家有私人医生,私人医生的层次和收费水平与服务水平,那要高很多。私人医生可以随叫随到,在家做诊疗,一个家庭的健康事业他都管了,年龄段从0-80都负责,真的是人才(具体处置的时候还是要送到相关专科医院)。
目前中国有,但都是福布斯人家的标配,连普通土豪都用不起,但这需求又真实存在。因此,在两个层次之间的“家庭健康专家”就应运而生。更通俗的讲,你需要的是一个朋友,一个真正懂医疗的朋友,能陪伴你终身的医生朋友。
这方面我可以自吹自擂一下;
家中亲人,成功拒绝两次不必要的手术,一次是胆结石,一次是疑似喉癌。两次都因为我背后有众多的朋友真诚相助,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这源于什么,源于我对朋友们的真诚,真心换真心,真诚相待,患难与共。要知道,六七十岁的人做手术,那就是在闯鬼门关,如果可以避免应尽量避免。
最后:
很多人,我接触过的很多朋友们,他们很难交到医生朋友,更不要说家庭健康专家了。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目的性太强;上来就问,问完就跑,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当然,医生本来就很忙,也顾不上你,你爱跑,你就跑吧!二是期望过高、执念太重;对于医学抱有太多的幻想,对生命的完整过程未能理解,进而怪罪于医生。不尊重医护;表面上和医生是朋友,实则认为医生要坑他,所有的医生都很坑,这样的朋友如果出现问题,只能选择下策,吃药手术。
近几年医患矛盾非常突出,由于各种原因彼此的信任大大下降。往大了说,双方都有责任、社会都有责任。往小了说,还不是因为你没有一个贴心的医生朋友。
如何交一位医生朋友,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为人处事的方法,不需要我来多言,望彼此尊重。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可能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家庭不富裕(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不富裕),医疗保障的不完善,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未知,对医疗结果的未知造成了上述情况。
总的来说,中国患者最大的疾病是—恐惧。不会看病的真正原因是“穷”!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