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医务人员观念培训是关键。每次新员工岗前培训前,我总会问:患者是什么?,用一个名词来描述。多数回答:患者是亲人、患者是朋友、患者是顾客、患者是上帝。把患者当亲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会找不到感觉。某医院产科一个护士平时不怎么爱下病房巡视,有一次自己的亲嫂子来院剖宫产,手术的那天下病房十几趟,科主任第二天早会表扬了她,说把产妇当亲人就应该像这样。从此,这个护士成了下病房最积极的一位。
把患者当亲人,想想自己的亲人生病了,着急、担心,关怀与体贴发自内心,行为自然而没有做作。某院输液室一个年轻护士,人长得很甜的那种,遇到年纪大的患者叫阿姨、大叔,年轻的叫大哥、大姐;对老人则叫爷爷、奶奶。刚来的时候扎针技术不怎么样,但患者却乐意找她,一针没扎进,患者鼓励说别紧张,没关系。
抢救室门前的救救他啊!经常会回响在我耳边,患者把我们当救星,说明期望值很高。我们以把患者当亲人的人文境界去回应这种期待,抢救中的沉着与镇静也许就能让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如果我们忽视这种高期待,有时会让患者错觉成冷漠,轻的会让患者失望,挑毛病、责怪,严重的酿成医疗纠纷。在患者关于服务态度的许多投诉中,经常会遇到医务当事人委曲,也许就是这样一种表现的轻微状态。
把患者当亲人,是我们对患者的一种期待。期待患者成为我们的衣食父母。譬如患者进门很热情,如果只咨询不消费,医生就换了另一付面孔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应。另外,医疗是个高风险的行业,特别一些年轻医务人员服务和操作难免失当。把患者当亲人,是期待患者日后把我们当亲人般原谅。
患者也会把我们当亲人,给我们以表扬,但别以为这就是我们真的做的很好,当患者出院结算的时候,挑出你的毛病一二三,欠款不交了。
把患者当亲人,对于某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良性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把患者当顾客是因为医疗服务也是消费,而且我们期待患者多消费。然而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或多或少与顾客是上帝服务理念有关。
顾客是上帝来自于经济发达、市场成熟的西方国家。在西方大家都理解:上帝是救世主,上帝是父亲,上帝给我们衣食,上帝是慈悲的化身。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理解的上帝可能已不是原本的含义,而是异变成了皇帝,或者更接近于玉皇大帝。譬如有些患者就很霸气我花了钱,你就得看好病。在这里,上帝的仁慈悲悯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玉皇大帝的高高在上和绝对权威。这种关系的错位,使得医疗服务平等的交易和不平等的观念生发了悖论,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出现了博弈。博弈的结果,是互相的不信任。听任这种情况发生,能实现消费者第一吗?
把患者当亲人,亲人会原谅,你日后少一些忧虑;把患者当顾客,顾客会挑剔,你日后多一些激励;把患者当上帝,上帝无处不在,你会不会不自在?
医学人文, 医患关系, 医生, 医院管理, 社会医学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