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患关系中,由于一些心理学的原因影响,会使疾病诊疗过程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
1、医患交往和交流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不注重情感交流,常常有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对自己不理解、不关心,而是追求医院的自身的经营利益,因而感到失望,不信任医务人员,往往导致放弃或中止诊疗转而求助于其他医疗机构;
2、在医患交流过程中,有些医务人员认为患者不懂医,没有全面了解患者对疾病诊疗的参照框架,更不是按照患者对疾病诊疗的参照框架,而是按照自己参照框架,过多地立足于自己,这样医务人员就很难真正理解患者疾病状态下的心理问题,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甚至是批评。当疾病的诊疗效果达不到医疗预期,或者出现医疗意外,这就让患者常常会觉得受到伤害,严重时引发医疗纠纷。
3、一些心身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需要患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患者心理成长、进步的必要步骤,如果医务人员只是站在专业医疗的角度,缺乏同理心,不与患者进行真诚的感情交流,对患者的自我探索不加注意,就会影响患者的自我了解。为什么同样的心身疾病,所用药物一样,但不同的医生治疗,疗效结果会有很大差异,就在于对患者心理的自我成长关注上有所差别。
4、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影响影响医务人的心理反应。医务人员的角色按照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要求,除了是临床医务人员外,还是社会指导者和心理治疗师。然而受医务角色分工过细和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医务人员可能只注重了生物医学角色的专业化,而没有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心理治疗师角色的专业化,患者的社会适应与心理治疗,导致患者产生错觉,觉得医务人员对他不关心、不理解。患者这样的反应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情感反应,更阻碍了从医务人员去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角色与心理对疾病治疗上的观念与认识,即使此时医务人员做出社会指导和心理治疗等行为反应,也会因为缺乏针对性,而失去应有的效果。
上述这些表现,其实就是在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主导下,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同感心、同理心上缺乏认识和训练所造成,同咸心、同理心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共情。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借助患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疾病状态下的情感、思维;
2、医务人员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患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疾病带来患者心理问题的实质;
3、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患者,以影响患者并取得反馈。
共情医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务人员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的身心情况;
2、患者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医患关系有积极影响;
3、促进患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地自我了解和医患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患者,能起得明显的心理治疗效果。
?在医疗过程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医务人员要首先进入患者对于疾病诊疗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患者的处境中来尝试感受他的痛苦和喜怒哀乐。对此感受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在共情上,永远是放下主观,设身处地,参照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情感共鸣。
2、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有心身疾病的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治疗,而常常把疾病的症状、痛苦等诉说作为求医的主要目的。医务人员在接诊或医疗过程中如果不能让患者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因些而不满足。或者患者只看医生不拿处方,医务人员也往往不满意。而另外一些患者则不希望医生过多的询问与辅助检查,而急切期待医生给出明确的诊断或医疗处置。此时医生不能设身处地,生搬硬套共情技术,也会导到共情的失败。因此,共情反应的程度与患者的疾病及对心理影响的程度、感受程度相适应。过度,会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小题大作。不足,会让患者觉得理解不够。
3、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共情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语行为,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语言行为来表达共情比言语表达更加简便而有效。在医疗过程中,要结合医疗操作行为,恰当的伴随肢体语言,来表达共情,譬如,医务人员更多地运用肢体接触去对特艾滋病、肝炎患者,接触患者后,不是当着患者的面洗手,共情效果会更好。
4、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角色把握在共情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医务人员除了强制医务角色外,在医疗过程中也要针对患者的身份特点,恰当地表现一些与之对应的社会人际角色,如青年医务人员对待中老年患者,谦卑一点,对患者更加敬重一些,往往会淡化患者对其医疗经验不足的忧虑,增强亲近感。但医务人员要注意角色能进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要避免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过分的角色依赖,而影响患者康复后的医患关系,给患者重新适应出院后工作生活造成困难,或者给医务人员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5、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患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西方国家的医务人员可以用拥抱、抚摸甚至亲吻来表达自己的共情,但中国文化不允许这样。一般同性之间可以有某种身体接触。而医务人员与异性患者的肢体接触一定要遵循诊疗规程,符合诊疗的需要,同时要有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性别相同的医务人员在场陪同。
医患共情方有情,共情不仅仅是医德修养的基础内容,也是医务人员营造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心理学方法,需要通过学习与训练才能很好掌握。
注:此文编辑参考书目:《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医患关系, 真诚, 医院管理, 医学教育, 心理学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