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南方某城市的一个大型民营门诊部调研,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但近年随着区域内新兴医疗机构的兴建,尤其是民型医院的设立,医疗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诊疗业务已经不再辉煌。说是门诊部但也有近3000平方米的建筑,比许多号称医院的规模还要大。从门诊医疗用房布局看,也曾有过想升格为医院的历史痕迹。但毕竟不是医院,想按医院做功能布局,肯定无法与医院做同等的竞争。
其实,在民营医疗市场繁荣的今天,坚持做门诊难道就不好吗?医疗市场是互补性的。把门诊做到极致也许更能适应今天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许多民营医疗投资者一味追求办成医院,但往往结局是住院病人廖廖无几,充其量也是个大门诊,但由于按照医院布局,徒劳增加不少的运行成本,而且没有办法把门诊做到极致。
打过比方,一个门诊型的医疗机构与一个医院格局的医疗机构怎样竞争。个人觉得,门诊型的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该紧盯着对方的门诊功能部分,自己是不是每一个着眼点都比对方强。如果自己的门诊功能,无论是项目开展、人员结构、还是技术水准和服务水平上,比那些以医院名义设置的医疗机构的门诊要强很多,何惧对方的打压式竞争。民营医院的患者群体,总体心态是求方便快捷,真正要住院可能会更优先选择大型、资深的公立医院,而非小型民营医院。再说,所有的住院患者,除了急诊,几乎都是通过门诊后,再有选择性地住院。集中全部资源做好门诊,在一定意义上才有可能打造城市区域的顶级门诊,对于一个有过辉煌的老门诊来说,与其升格建医院,还不如把门诊功能做到极致。
做顶级门诊也许需要把握这样几个方面战略:
一是要构建基本医疗服务相反的门诊模式。现在的民营医院机构总想做成医院的目的,是看上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市场,其实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项目,成本高,利润低,而且有时还充满了医疗风险。自费医疗市场,更多地是诸如整形美容、人流手术、不孕不育诊疗,以及健康体检等基本医疗以外的医疗、保健和健康促进方面的项目。卫生改革的趋势,绝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会逐步淡化甚至退出这些特需医疗项目。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坚守门诊型医疗,瞄准非基本医疗服务人群,开创门诊型医疗的第二轮辉煌。
二是构建专科型和专家型门诊模式。既然是办非基本医疗服务项目,门诊就不太可能成为医保和新农合的定点机构。走专科发展之路,才能把门诊专科功能发挥充分。专科门诊虽然在整体功能上无法与医院抗衡,但在某一个或多个专科门诊项目上可以优于其他民营医院甚至是大型公立医院。这就需要门诊功能及技术应用上有领先的优势。医生多点执业已经逐步放开,未来几年,专家资源的社会共享将不是问题。门诊型医疗机构,患者不会担心被住院,如果重视并以专家为主体的话,想必会能比医院型的门诊更能吸引患者。
三是要改单一的西医型诊疗,为真正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近年来,国家卫生政策对发展和应用中医药技术给予了实质性的扶持,每个社区都必须开设中医科,中医保健技术也纳入了全社会推广范围。中医药应用氛围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逐步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也就是说未来的中医药技术的应用会比现在更有市场。门诊型医疗对一些手术病种有限制,但门诊型医疗对中医药的应用则是吸引慢性病患者反复就诊的一剂良方。
四是,强化方便型医疗和低成本竞争优势。门诊型医疗机构经营灵活,运行成本较低。如果在营造就诊的方便、舒适和服务上打造优势,再加上价格上的竞争,是能够弥补其无住院功能功能不足或缺陷,成为竞争的强手。
专科特色、专家医疗、特色中医药技术,外加方便和价格较低的门诊型医疗,会使传统的西医门诊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服务档次上,门诊环境上做更细致的人性化设计,打造顶级门诊型医疗则不是神话。
那些一心想升格为医院的民营门诊部,不如回过头来想想门诊做到极致了吗?如果没有,还不如就着门诊的一个方向,走与医院型不同发展的差异化医疗竞争之路,是不是会觉得:“做极致门诊,同样在有作为”呢?
医疗市场, 医疗改革, 医院管理, 医学人文, 社会医学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