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一家之言|医养结合之我见

19年12月11日 阅读:9479 来源: 相久大原创

  编者有言:医养结合现在有席卷所有养老机构之势,这种过度标准化也会有很多麻烦,应该引起注意。适当的医养结合,才是正路。


  医养结合已是国家大政方针,大势所趋


  主流媒体称医养结合是我国解决失能失智人员的国家级战略规划,医养结合是我国应对5000万失能失智老人的良方。


  首先,医养结合国家大政策势不可挡,官方文件级别越发越高,发文也越来越频繁。


  比如下面几个文件:


  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医养结合;


  国发2013,40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医养结合;


  国发2015,84号,关于推进医养结合结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


  13部委2017发布“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大力发展医养结合。


  从文字措词可以看出:提出-推进-进一步推进-大力发展,一个比一个猛。


  84号文件时所谓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只是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


  而到了17号文件(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发〔2019〕17)号)已经变成: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支持新建医养结合机构。


  也就是到了今年,上层要求医疗和养老必须深度融合,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养老院甚至可以开办任何级别医院,包括三级。既然这样,有关医养结合的两个主管部门,应该合二为一。


  现有医养结合模式,不能适应养老要求


  职能部门也曾给出了一些医养结合的方式建议,但我们认为,对于普通养老院基本不可行。


  比如曾经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如下方式:


  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


  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


  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


  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医院里有那么多急诊病人需要绿色通道,谁还顾及到老人。再说了,医疗机构有自己的主管单位,不太可能很快实现专门为养老机构“特殊化”服务。


  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这个也是在少数有实力的养老院里实现,投入很大,一般养老院无法做到(审批实际也是太难,可以到基层考察一些便知)。中小型养老院设置一个内部医疗机构,即没那么大医疗工作量,甚至也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开不出。


  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开办这些,就不是传统意义的养老院了,也变成了专业机构。即使开办了,也不可能理所当然的想象,可以代替医院。大多数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的状况是门可罗雀,就是现实。想象一下子让养老院的医疗机构比社区医院还好,不现实。


  到底怎么才能医养结合,当下该怎么做


  我固执的认为:养老就是养老,医疗就是医疗。二者界限明确区别明显,互相不能替代或渗透。各行各业都在细分,都在精准。养老和医疗的拉郎配,混杂一起,粗暴结合,弊大于利。


  我理解的医养结合:长期离不开医疗,但医疗又无能为力的人,将他们集中管理起来。最典型的就是,1200万完全失能老人。


  这么做,省事省时省力,而不用创造出好多新模式。当然,于国于家于机构还有很多益处:省医保、解决医院“赖床”现象、与现有养老院无竞争、解决一部分从业者就业、解决家庭难题等。


  因此,医养结合范围实际相对很窄,一般养老院(即有的,相对小型的)没必要做深度医养结合。甚至,养老院里如果老人到了完全失能的程度,也有出口。养老院里预备一些常用药物急救药物,还是可以的,同时,可以掌握一下心肺复苏技术。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需要做的,其实就是:能够正确评估老人身体状况,知道什么时候该送医院,不耽误老人病情。即可。


  医养结合难实现,养护结合可先行。养护结合:即养老和护理结合,其实养老和护理既有交叉又有所不同,护士是做这个工作的最佳人选。在医院的病房里,首先观察到病人病情变化的,也是护士(而不是医生)。


  养老和护理有机结合,实际很简单,类似“校医”、“厂医”。不用过多医务人员参与,每个养老院招聘1名护士或兼职,即可。


  同理,只有医养结合的机构,才真正需要较多医务工作者。我们延生托养清一色护士,没有护工。了解我们机构,可以在本微信平台查看以往文章,本文不详细介绍。


  医养结合实际上应该是卫生系统主导实施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养结合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个中国特色的问题,国际上鲜有这种提法。养老照护行业发展不足,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致。但失能半失能老人,无论是入住养老机构,还是居家抑或依托社区照护,难以获得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根子却在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上。(本段文字为朱恒鹏老师观点)


  二甲三甲医院对医养结合没有积极性,不言而喻不赘述。最基层的社区医院因为都是吃“皇粮”,干多干少一个样,给他们增加了养老方面的医疗服务,同样没有积极性。只有,最底层的医疗变成非公立医疗机构,让这些医生“单飞”,海阔凭鱼跃,才是出路。(医改是个大问题,不展开)


  如何盘活闲置公立医院和人力资源,也是未来需要考虑的。


  延生托养就是典型深度医养结合,呼吁被认可


  最后,还得说说我们的延生托养,我们的机构单纯收住完全失能人员,对于他们的临终关怀理念:淡化治疗康复,强调看护助养,延长生存时限,让安养者无痛苦、有尊严的度过余生。我们已收住近60位这样老人,其中,一半已经过世。


  我们的机构应该是典型的医养结合形式,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虽然现在困难重重,还不被职能部门认可(当然,也没有任何扶持)。我还是固执的认为:我们机构的医养结合之路,何时被认可,应该也只是时间问题。我们的医养结合之路,才是正路。应该被推广,造福更多人。


  来源:延生托养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4阅读

医院康复转型引领全科崛起: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19 15:30:00 文章来源:原创

108阅读

2024年还能做百度SEO吗?是否要坚持还是转行?

作者:曾庆平 时间:2024-04-19 15:24:46 文章来源:原创

417阅读

看国家医保局的“自媒体风”,是一种新型调研方法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19 11:10:21 文章来源:原创

413阅读

专科医院发展为大型医疗集团:标准化的关键作用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4-19 11:05:07 文章来源:首发

783阅读

医美IP的困局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4-18 17:36:21 文章来源:转载

680阅读

医疗大模型,巨头们的新赛场

作者:刘旷 时间:2024-04-18 17:33:48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神经外科医生离职,创办植物生存中心;希望与各位交流医学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