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刚要:
l 产品的定义
l 产品和营销的关系:营销是产品功能的延伸;营销是产品大众化解读的过程
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产品和营销哪个重要,与之相对应的有两个变种。
好产品是不是不需要营销也可以卖出去
烂产品是不是只要营销做得好就可以卖出去
同样,延伸来看,产品并不局限于实物,也可以是服务,虚拟产品,等等。
这个问题是可以换个思路去看,或者是重新定义产品的概念。产品是不是只是生产出来的一个物件,很显然,现在看来,并不是。
营销手段本身也是产品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是割开变成两个概念或者两个时间段。
举个简单的例子,医美服务,这个比较有代表性。
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真正落实到手术上,或者某种针剂上,这是商品。但是单纯有这个就可以了吗?很显然不行。
在这个人还没有变成客户之前,投放的广告是不是商品的一部分?
广告的作用在哪里?是不是单纯的是吸引别人来成交?
从潜在意义上来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医美广告,除了提供给潜在顾客导购信息,还提供了另一层作用,即心理满足感。
我做了这个手术,也可以变成广告中的样子
对这个概念的另一种应用就是为啥豪车、奢侈品总喜欢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一般意义上讲,看到这些广告的大部分人,并买不起豪车。但是通过广告,可以让买得起豪车的人获得更大的心里满足感。
我开车出去,路上的人总的认识我这车多少钱吧,这样开出去才有面子。
回归到最快开始的问题,如何看待营销
信息型指引是营销的目的,但不是全部目的,如果是的话,那广告就不用了搞那么多花样了,直接地址电话两行字就完了。
广告所传达的价值观、许诺等等,都是产品的一部分。哪怕是信息指引,同样是产品的一部分。
合格的商品和服务,是需要有传播属性的。而这个属性,是通过营销赋予的。
所以产品和营销之间更合适的关系应该是包含关系,营销是产品的一部分,工厂加工出来的也是一部分。
另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公园摆摊算卦的
听人家说了两个多小时,买了一个护身符,得,您把这个拿回家去,命里大富大贵,只是暂时有点犯小人,这护身符妥妥的。
这个过程中,在没有买护身符之前,先生和你说的所有的话,其实都是在为卖护身符做铺垫,也就是我们说的营销。
如果上来啥都不说,直接拿护身符告诉你这玩意只要998,那么大概率下先生是要饿死的。
但是只给你说,不卖你点啥,我又不是知心大姐姐,大家都这么忙没必要。
让你舒服的并不是护身符那个东西,而是先生之前的谈话和赋予护身符价值的承诺。
这个过程,你花的钱不单纯是买的护身符,那些话,也是商品。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延伸。
至于最后卖给你的护身符是块铁疙瘩还是刚从地上捡的石子,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另一点,假如有一天你成功穿越到古代,你造出了一台手机。
这玩意好啊,不用快马加鞭传递信息了,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卖出去,肯定赚大钱。
但是,怎么卖呢?卖给皇上,好说,只要能见到皇上,当面演示一下就得了。
卖给满朝文武,也不是很难,雇几个人,挨个上门演示一下,也可以
这就是比较传统的地面推销模式,成交量约等于传播者×工作效率,很难实现信息一对多的爆发性传播。并且这个过程的成功率依赖传播者的推销能力,说不明白话等于商品卖不出去。
如果想卖给更多的人,挨个演示就不现实了。同时另一个问题就是手机是好东西,能打电话是核心卖点,但是你该怎么告诉别人呢?
贴个告示,xxx手机,双卡双待,大屏大电量,打电话信号贼好
可是没人懂啊
那么就要逐渐的优化文案,告诉别人这玩意比你骑马送信要快很多倍,还不累,想聊多久聊多久。
传播的基本逻辑一定是基于现有认知水准
这就是产品的大众化解读问题,产品、服务是你做出来的你当然知道哪里好,但是永远不要以为潜在客户也知道。
营销广告在这个时候扮演的就是一个翻译的角色,把你的产品的优点,用目标用户听得懂的语言翻译一遍。
所以终归于上,产品可以理解为是你有的东西,营销是你把这个东西卖出去的能耐
光有东西卖不出去不构成商业逻辑,一旦不构成商业逻辑,这个东西也就不是商品,只是你的一个东西
光知道怎么卖,没有东西,一般我们管这个叫诈骗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5 10:04: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3 17:15:4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1 11:01: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21 10:48:3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9 14:14: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8 09:51:51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