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新冠疫情不仅影响奖金,也可能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

20年04月14日 阅读:13727 来源: 刘谦原创

  中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现在的主基调是全力复工复产。随着医院门诊和手术患者数量逐渐回归正常,医药同行们也长舒了一口气。行业专家在各种直播中也信心满满,都认为三季度开始医药市场就会重拾升势。新冠疫情只是一只黑天鹅,可能也就是影响我们今年的奖金。


  上个月的时候我也持类似观点,因为对照2003年非典疫情,医药市场只出现了两个季度增速下滑,很快就回升反弹,2004年增速还进一步加快。


1.png


  然而随着欧美国家一个月来疫情的持续发酵,印度拉美和非洲等人口多医疗条件差的国家疫情刚刚冒头,国际社会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严重性远远超过预期,疫情的持续时间可能比之前预计的要长很多,社交隔离等防控政策实施对世界经济的打击也大大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所谓“无症状感染者”和“病毒可能秋冬季再次出现”等专家观点,新冠病毒对国人的健康伤害可能已经进入尾声,然而经济伤害却在继续攀升,因此医药行业也不能幸免。


  新冠全球疫情的持续对中国医药人至少有下列重大影响:


  1、国际贸易近乎中断的状态会再持续数月,只要还有国家存在较大数量的新发病例就不会有跨国贸易和交流的快速反弹,我们对输入性疫情的严防死守就会继续。中国医药行业早就融入国际医药产业圈,诸多进口药品制剂和原料的供应存在风险,除防疫物资以外的中国药品和原料的出口也会受影响。


  2、诸多国际性临床研究进度受阻,新药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报批同样会被推迟。大量的国内研发型药企高度依赖美元基金的投入,企业的募资和上市退出也会出现较长时间延后,对于现金流为负的企业这就是一段极为煎熬的时期,不排除有企业扛不下去的案例出现。


  3、欧美国家因为制造业外流引起其社会对防护物资不足的极度不满,其政府官员已经公开提出要把部分位于中国的工厂搬回母国,也有专家认为新冠疫情会促进逆全球化进程。如果这些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落实就会阻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减少就业机会,也不利于中国医药研发生态圈的建设。


  4、国内因为疫情防控投入了大量资金,接下来拉动消费和产业复兴还会消耗更加天量的资金。虽然在疫情后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整体投入是增加的,但相信增量资金主要会流向疾控体系改革和传染病防治,对常规疾病的药品支出会有更强的管控,类似“带量采购”等政策无疑会继续推行,3月初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也没耽搁第二批带量采购品种在全国执行新价格。


2.png


  5、虽然医院患者开始回流,但无论门诊还是手术量在短期内都无法彻底恢复。部分患者对医院就医仍存在恐惧感(在医院常能看到穿着医用防护衣的患者就诊),对输入性病例的防控仍占用了不少医护资源。而且全民宅家并且戴口罩的习惯也大大降低了很多日常传染疾病的发生,相应治疗药物使用机会也大幅减少。


  6、疫情期间互联网等数字化诊疗和营销方式大量兴起,迫使医生和患者都开始了解甚至喜欢这些工具。相象传统的线下看病或者推销模式,线上模式无疑在便利性和成本性上都有优势。尝到了甜头的医院和药企在疫情后预计也会更多使用线上工具,变相地会减少线下活动的投入,这意味着线下营销人员的必要性在下降。


  如果疫情只带来以上一到二个的问题,可能还只是一种短期冲击。然而这六个问题的同时冲击就可能形成全行业的保守预期:投资基金因为预期回报差就会减少医药投资,缺少投资和研发延迟会抑制创新药企业发展,药企预期药价下行和新药减少就会削减开支和减少人员招聘,呈现出全行业的紧缩趋势。这样影响的可不止1-2个季度的奖金,就会影响到医药人较长时期的职业发展了。


  最近时期跟同行交流,感觉到大家对短期不能跑医院或者搞活动等问题担忧较多,对于疫情给行业的趋势性影响关注不够,本质上还是把疫情当作一个意外的冲击。然而新冠病毒对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已经不能用意外或者短期影响来形容了。


  我们都乐观地认为疫情结束之后市场需求必会强烈反弹,但疫情在海外持续发展可能让反弹可能来得比想象中迟而且弱:如果企业出现较大的营销费用减少或者人员缩减,如果医院门诊或手术量较长时期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如果医保药费控制更加严苛,我们现有的营销手段就无法获得过去类似的销量。


  湖北以外的大多数医药人并没有切身感受到疫情太大的影响,因此在复工之后仍然惯性延续原有的做事思路或者方法,实质上是高投入高增速高费用高毛利的逻辑。如果疫情的持续让这个逻辑被打断,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人就容易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


  所以我们有必要现在就开始思考如何顺应疫情的考验来推动企业和自我的转型,比如用少得多的销售人员和费用如何基本达到盈利目标,如何帮助医生在就诊患者总量减少时更精准地找到用药对象,如何在药价下滑或者医院总量控制时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如何在老产品无法贡献利润时有新产品快速顶上,以及如何在自己原有岗位有风险前积累新的技能……


  这些话题都没有容易的答案,更没有适合所有企业或者个人的统一解法。但是没有痛苦地思考和付出点代价去改变,就跟不穿好防护服就去跟病毒去作战一样——不知不觉中你就被击倒了。


  来源公众号:E药经理人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84阅读

南非Discovery“模式”,在中国可以有“第二春”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1 09:49:37 文章来源:原创

677阅读

卫健委通知:专项整治5类个人投资的个体医疗机构!严查29项问题!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5-10 17:33:57 文章来源:转载

549阅读

健康管理:散装成体系,争取要做治疗的搬运工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0 17:33:30 文章来源:原创

802阅读

商业健康险“金三角”信心指数,理论与实践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0 10:10:49 文章来源:原创

854阅读

民营医院如何接轨智慧养老?这4大关键策略值得借鉴!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4-05-10 09:23:54 文章来源:转载

956阅读

如何设置社会办医疗机构?上海市发布指导意见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4-05-09 17:45:57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刘谦,移动医疗作家,从资深的医药营销专家转型进入移动医疗领域,关注移动医疗创业。《健康点》、《贝壳社》等众多知名医疗行业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