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难,这是医美人的共识。
一个共识难得时代里难得的一个共识。
另外一个医美行业共识就是,区域市场,武汉最难。
有不少熬到解封的机构,复工后彻底丧失信心。
有选择歇业,但更多的是直接退出。
2020的武汉医美市场,机构转让最多,医生流出最多,人员换行最多。
好像也成为另一个共识。
共识最难形成原因是,彼此对信息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得出的见解不同。
比如,在武汉两家新机构的招聘信息就打破了这一共识。
一家是老资格的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
一家是新入场的江城整形外科医院。
都是整形外科医院资质,面积都超过1万平,都选址在医美机构集中区域,附近都有一线整形机构。
他们为什么选择武汉?
武汉医美江湖将走向何方?
任何预测都太过玄学。
即使猜对,也不能代表逻辑的成立。
但为什么,在市场一片看衰的时期挺入武汉?
也许通过常识来审视分析可能更客观。
一、市场空间:
决定市场上限是其市场规模。
根据最新数据,武汉市城镇化比例超过80%,常住人口有1121万,其中还有100多万高校学子。
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人口构成,都属于优质市场。
武汉的目标人群在医美户外广告+渠道医美+医美平台等共力之下,
都对医美有一定了解,无需市场培训教育。
而在最新前三季度经济统计中,受影响最重的武汉仍排进经济总量前十城市,依旧位居中部第一。
在最新消费数据统计,武汉也位居十大消费城市之一。
可以说市场容量+经济总量+消费习惯给了武汉医美市场的想象空间。
二、竞争压力:
按常规拥有想象空间的武汉医美市场应该会诞生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势力。
可惜现实情况是并没有,医美行业有莆系有湘军,但是没有鄂系楚军。
这一局面,就如当初的便利店行业。
诞生于南宁的Today来到武汉时,发现武汉居然没有本土便利店强势品牌,就毫不犹豫把总部迁往武汉进行自己的扩张之旅。
而武汉的医美,或许之前市场太舒服,或许是渠道机构太强势,总之都未形成强有力本土地域品牌。
从2016年后,在民营医疗放开后,爱思特、美莱、亚韩、壹加壹等机构纷纷进入武汉跑马圈地。
而今年,某平台的倒闭,众多资金链断裂的中小机构的离场,渠道机构受医美平台信息的冲击。
武汉本土机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这给了有志于武汉市场的机构一个新入时机。
三、人才优势:
医生是医美机构的发动机。
医生也是医美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好的医生可以与机构互相成全。
所以选择医生,是机构的头等大事。
曾经一位医美行业资深大佬说过,医美行业湖北出医生。
无论在哪里,好像都能遇到来自湖北的医生。
在湖北传承已久的学医氛围造就了庞大医生的基数,也由此有大量的湖北籍医美医生。
特别是本地机构不足完全吸收这些医生人才,造成鄂籍医美医生遍布全国。
这部分医美医生大多都是在民营机构,
如果有机会,大多会选择离家近的武汉就业。
所以这就给新进医美机构提供充分的医生资源。
四、二线市场定律:
周黑鸭、良品铺子、Today、茶颜悦色、喜茶、三只松鼠等等这些消费品牌为什么都起源于二线甚至三线城市?
首先是因为成本低,特别是租金成本、营销成本和人力成本,这样就给了更多是试错成本去坚持和发展;
其次是同类型市场差不多,如果说一线城市例如北上广深各有特点,其实大部门二三线市场差不多,更适合圈层和推广,这才是消费的中坚力量。在这些城市的成功,更容易进行复制推广;
最后是因为更贴近生意。在二三线城市,没那么多热钱和资金,所有事业发端起步可能都是自由资金,需要更早的盈利和健康的商业模式。所以从二三线城市成长的品牌更能厚积薄发走下全国。
属于消费医疗的医美,消费属性占比更大。
那么他山之石,当然也能攻玉。
五、政策优势:
在实际体验和同行互动后,就明显得知,相比于大多城市,武汉的民营医疗政策和服务更积极高效。
而在疫情期间,众多多武汉民营医疗机构也投入自己力量参与抗疫。
也将会为民营医疗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和环境。
六、时势: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缘由。
黄晓明、谢霆锋、邓超都分别带着他们的综艺来到武汉,
好声音的决赛之夜也放到武汉,
B站的新年晚会也将定在武汉。
这种关注对于新入机构,特别是大型、连锁的新入机构会带来一种势能。
以上都基于常识得出的结论。
这两家新入大机构在武汉是否能成功?
武汉的医美市场还有机会吗?
依旧可以用常识回答:
在问客户是否选择你之前,要多想想你能为客户带来什么?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