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我没有继续纠缠学术营销暴露出的基本功问题,而是直接谈了营销的层次——对好营销与坏营销的分析和相关的战术纪律。
医院市场营销是能为患者创造价值的营销策略。这个价值创造的角度、定位、传播越新、越配称医院的资源禀赋,营销见效的路径和周期就越短,成为好营销的概率就越高,相反成为坏营销的可能就极大。
就学术营销而言,如果用好营销的模式去检验它,会立刻感到其品牌价值与实用价值的苍白。比如,由于为患者实施手术或治疗的不是与会的义诊专家,所以90%来义诊的患者,最后都不会选择本院进行治疗(跟着专家去北京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转化Bug,这就是角度、定位陈旧,导致见效路径、周期非常长或没有的坏营销。有的同志说,我们的学术营销主要是满足转诊医生的需求,要的是转诊效果和品牌宣传效果。倘若如此,只能说两天会议花37万满足转诊医生的需求,并填鸭式地进行缺乏新闻性的宣传,代价太高、效率太低。此所谓没有方向的时候,任何方向都是逆风(这个时候,医院院长给我看他发给老板的微信,意思是请老板到会场来),我们对营销好与坏的认知和辨析缺乏思考和标准,它拉低了我们的营销格局。
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做过医院运营的AB test(增长试验),你就会发现,营销活动绝对不是非医美医院运营的MOT(关键时刻),但是它对时间和资金的耗费却是比较大的。然而,由于锣鼓喧天的场面会激发人的系统1(感性因素)的膨胀,使我们瞬间感受很好,因而非常容易忽略对活动效率的冷静思考与审视。所以,未来我们对营销活动的要求,首先是做好营销——要有角度、定位与传播的创新,然后是强化增量思维——医院要获得正向增益,而且获益的路径和周期是最短的、效率是最高的。万事皆有解,且只有唯一的正解。如果我们找不到这个解、达不到这个目标,就持续头脑风暴,直到脑洞大开、增益到手为止,否则就宁可不搞,就扎扎实实地把人力、资金投在患者运营的内生增长上。这就是医院未来营销纪律的具体内涵,我们要让系统2(理性因素)回到前台(这个时候,医院的黄老板悄悄走进会场,他示意我继续讲,在秘书的安排下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从传播方法上讲,为什么说孤立的学术营销很难担负起塑造医院品牌的重任?因为它题材枯燥、没有引爆点;而且一年一次的学术传播,对读者记忆与联想的要求太高,几乎不可能有记忆效果。因而,根据十余年的思考与实践,我总结出一个医院品牌传播的逆常规方法:守正出奇、品效合一、寓品于“品”(寓品牌宣传于产品宣传之中),这是患者、医院获得正向增益路径和周期最短的好营销方法。
为什么要实施这个营销创新呢?一方面是患者不了解医院的战略、理念和文化,你传播这些他常常一脸懵或直接Pass。但他能从与其相关的医疗产品的传播中,感知、比较进而体验医院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此所谓塑造感知价值。强化寓品于“品”的另一个原因,是民营医院现有的策划队伍,普遍缺乏持续创意高关注度的品牌活动的能力,这是一个硬伤。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营销共情,学会从患者角度把所有的品牌活动都和产品嫁接起来,并象美国的“美捷步——三只鞋公司”那样,实现产品到极致、品牌到巅峰的联袂双赢,让医院的品牌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品效合一、名扬天下,这是一个理念和认知的转变。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加强活动后的复盘工作,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纪律。下棋要复盘,工作要复盘,活动更要复盘。真正的智者关注的不是一时的成功或者失败,他们更关注的是在复盘后,对成功动作的正确重复、放大重复和对失败动作的坚决规避。那什么是正确的重复?第一:选对方向,用时间悄悄的做杠杆;第二:找到优势,用增量不断的做叠加和放大。
比如说,我们医院三届学术营销下来,ROI转化过低已经是共性问题。可我们复盘了吗?专题研讨如何规避了吗?审视学术会议的影响力及其产出,和我们投入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的比例关系了吗?没有,我们还没有养成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习惯,也没有养成认真复盘的习惯。So,很多时候,失败的谜底就在谜面,只要理性复盘是看得出来的。但我们却在从不复盘的情况下,蒙眼前行、路径依赖,习惯性地的花大钱做低水平的重复工作,并直接导致目标超过手段、效果差强人意(这个时候,黄老板带头鼓起掌来,大家也跟着鼓掌)。
从战略层面说,我提醒同志们思考一件事情:如果把医院的规模、历史、品牌、技术、设备、综合能力等比做芝麻,则建院几十年的公立医院,现在有了多少芝麻呢?他们已经积攒了一火车的芝麻,而我们民营医院手里,现在只有几百粒、几千粒的芝麻,并还在用学术营销这种红海方法继续辛苦地攒芝麻。如果是这样的运营模式,双方历史上形成的数量级的芝麻鸿沟,什么时候能消弥呢?可能永远都不会消弥;民营医院在患者心智中的行业地位什么时候能建立起来呢?可能永远都建立不起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怎样才能摆脱红海束缚、实现弯道超车呢?我的建议是,我们不能再老实巴交地继续攒芝麻了,我们一定要去找西瓜,而且要策略性地找到支撑医院发展的大西瓜,如此才能用西瓜与芝麻对冲,才能跨越因时间跨度形成的芝麻鸿沟,真正做到慢行业、快发展!
话刚说到这儿,只见医院的几个副院长、职能科室的负责人都陆陆续续的进了会场,他们显然是被老板召唤来的。会议的性质在发生变化……
(未完待续。由于签有保密协议,医院、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医疗商数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1-21 11:06:4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1-21 10:38:1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1-18 14:28:0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于斐 时间:2025-01-16 17:40:1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5-01-13 17:24:4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1-13 10:49:2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