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19年度“国考”成绩张榜,很快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不少与之相关的文章,微信上的阅读量瞬间破万。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拉开了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大幕,也被业内称为“国考”。2020年,2018年度“国考”成绩单首次发布,今年是第二次。成绩出了,几家欢喜几家愁,除了看排名,对于此次考核成绩,我们更应关注哪几个方面呢?
1、关注综合能力雷达图,补短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指出“国考”关键点,补短板才是关键:“希望大家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医院得多少分、排第几名上,多看一看自己医院的‘雷达图’,短板和弱项到底在哪里,然后采取措施将其补齐了。”
以下四张医院成绩雷达图可见,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综合能力分析主要从四个维度进行考量:医疗质量(包括质量安全、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等)、运营效率(包括收入的结构,资产负债率,员工支出占比等)、持续发展(包括人才构成,科研能力等)以及满意度评价。黄色面积可以视为同类医院平均水平,而蓝色面积则直观地表达了本院得分能力。从蓝色区域也就是反映本院得分能力来说,之于运营效率和满意度评价这两方面,医院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真正甩开距离的是持续发展和医疗质量这两项。
图源对应医院官网
可以看出,想要在“国考”中拉大比分水平,需要在医疗质量(包括质量安全、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等)、持续发展(包括人才构成,科研能力等)这两方面下功夫。
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为例,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第11名,考评等级为A++。作为建院仅有27年历史的年轻医院,邵逸夫医院能够在众多百年名院中脱颖而出,连续两年跻身“国考”A++,那么邵逸夫医院“弯道超车”的秘诀在哪里呢?
除了该院持续不断的制度深化管理之外,医院狠抓医疗质量,平均每年开展近100 个持续质量改进项目,于此同时发展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学科,提高微创手术占比。以上策略都有效得提升了医疗质量,在“持续发展”方面也不断提升了科研能力,人才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2、关注数据的真实准确
除了补短板,焦雅辉强调,数据的真实性依然很重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密切相关,而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在很大程度上与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内部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
2019年,我国首次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应用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涉及2.6亿份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相较于2018年的“国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示情况明确,我国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明显改善,采用信息化手段对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质控,项目完整率为99.99%,较2018年提升8.41个百分点;逻辑校验数据准确率为98.28%,较2018年提升16.52个百分点。
但在对病案首页数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首页内容填写不全、疾病诊断或手术名称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大量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较差,无法满足统计使用,病案首页数据价值未能充分体现,严重阻碍了医疗行业信息化进程,同时也会影响DRG和DIP的实际支付,对医保结算带来困难。
医院应该着重发力攻克病案质控,确保病案首页书写的准确性。在他看来,“狠”抓数据产生的源头,重点在于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和编码员队伍建设,才能真正从实际上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和数据的支撑能力。
除了病案数据,医院应统筹建设相关数据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经验是:探索建立基于医院全系统覆盖的大数据分析平台QBI。目前QBI平台已建立包括合理用药、护理管理、财务管理、门诊流量、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临床绩效及工作量、单病种等在内的18个模块数据,涵盖医院运营效率、医疗质量、收治结构、服务流程各个方面,使管理手段的制定和落实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3、关注电子病历整体建设
简单来说,医院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电子病历水平的建设,因为电子病历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一个记录系统,而是会涉及到多系统信息的数据交换问题,和其他系统融合,HIS,LIS,PACS,还有体检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手术室麻醉系统等。这也是为什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会将“电子病历水平分级”纳入考核的原因。
电子病历建设,短期是DRG/DIP落地的关键,长期来说,是国家提取数据进行考核管理的重要基础,对医院来说,则是提升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管理水平的体现。国家对电子病历设置单独的考核指标,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根据2018年国家卫建委颁布的《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0-8级,共9个等级。每一等级的标准包括电子病历各个局部系统的要求和对医疗机构整体电子病历系统的要求。
在战略规划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级开始,到3级,目标是建立系统,并争取实现院内共享,无论是通过何种媒介;0级是是否有系统,暂不纳入阶段。
第二阶段:4级开始,到6级,目标是实现院内共享,要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第三阶段:7级开始,到8级,目标是实现院内外互换,之前的分级都是内部交换,要为患者的健康负责,有点价值医疗的味道,主要的任务和难点是连通各个系统,建立统一的标准,难度不亚于统一度量衡。
2019年参加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三级公立医院为1874家,较上年增加110家,参评率达99.36%,达到历史新高。全国平均级别首次超过3级,其中78.13%的省份平均级别达到3级及以上,获评7级的医院达到4家。较2018年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距离国家设定的“2020年,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大部分医院仅能处在3级水平。
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几乎涉及医院的所有临床部门,需要事先做好战略规划,将每一阶段医院的学科发展、业务增长、质量要求、制度和人才建设与电子病历的建设阶段和目标设计好。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疗电子病历与科研数据。目前,医院从主刀医生创建手术记录到患者出院归档等电子病历系统手术记录全流程上链,对任何一台手术做到全流程可溯源,同时,医院在全国率先搭建以数据治理和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基础的“科研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科研数据全流程上链存证和溯源追踪,以技术手段保证科研成果的可信性,医疗文书的完整性以及存档的及时性。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一支指挥棒,院方除了关注排名之外,还需用真实的数据,扎实的行动去切实提高自身实力,这是任何考核及排名的真正目的,也是意义所在。
文章参考:
《「国考」优等生们,连成绩雷达图都是最「胖」的!》,健康界,作者王晓苒
《卓尔不群!27岁浙大邵逸夫医院蝉联“国考”A++》
《焦雅辉:“多看一看自己医院的‘雷达图’”》健康报,作者姚常房
作者:Sirus
来源:医有数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3 09:05: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林欣华 时间:2025-04-22 17:18:3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魏子柠 时间:2025-04-22 16:50:3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