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上中游产业的问题都比较的突出,三年的疫情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部分机构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后疫情时代,医美必须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求不变的定律始终是王道,今天谈下医美的核心变革:去医生/咨询师化。
估计很多医美朋友看到这个标题之后有点不可思议,医生、咨询是医美行业多么重要的岗位,没有这两个岗位怎么玩的转?这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先不要太早下结论,先看一个一碗牛肉面的经典故事。
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于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
“现在的人贼呢!”老板说,“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开始的时候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们是按销售量分成的,一碗面给他5毛的提成,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这样一来他就在每碗里放超量的牛肉来吸引回头客”,“一碗面才四块,本来就靠个薄利多销,他每碗多放几片牛肉我还赚哪门子啊!”
“后来看看这样不行,钱全被他赚去了!就换了种分配方式,给他每月发固定工资,工资给高点也无所谓,这样他不至于多加牛肉了吧?因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没关系。”
“但你猜怎么着?”老板有点激动了,“他在每碗里都少放许多牛肉,把客人都赶走了!”“这是为什么?”现在开始轮到我们激动了。“牛肉的分量少,顾客就不满意,回头客就少,生意肯定就清淡,他(大师傅)才不管你赚不赚钱呢,他拿固定的工钱巴不得你天天没客人才清闲呢!
关于这个故事讨论的解决方案非常多,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去大师傅化。老板需要请一个业内的顶级大师傅制定一个标准流程(面条的量、汤的量与温度、肉的量、制作方法、工艺流程等),后面所聘请的师傅,按照这个标准流程去考核即可。
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国内最大的餐饮连锁都是没有大师傅,国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国内的真功夫、面点王等。特别是人气最旺的湘菜、川菜几乎很难做到连锁,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做到去大师傅化,越是对部分人的依赖性强,越是存在较高的风险,人性是善变的。
餐饮行业的竞争非常的激烈,革新的关键因素就非常的重要。《天幕红尘》中“叶子农帮助老九面馆的改革连锁与肯德基、麦当劳的标准化流程密不可分,其中对半成品材料的选择与制定非常的关键,这种改革的核心关键就是老板拥有核心技术的掌控权。
这时候估计也有部分人说,餐饮的门槛比较低,和医美的区别还是非常的大,这两者从底层的逻辑分析完全一样。
医美机构为什么需要做去除医生、咨询师化?连锁复制、降低成本。
医美行业太多血的教训,因为一个医生或咨询的离职导致业绩下滑或客户流失的现象,作为医美行业的老板最忍气吞声,就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所在。
到目前为止,能做到标准化的医美机构还是凤毛麟角,既然那么难为什么还要去做?谁能做到谁就掌控了行业的制高点。
成熟的医美行业应该是一位医生来应聘时,按照机构的标准化流程完成其所涉及到环节的手术治疗,机构按照流程标准来评定其水平的等级。优秀的机构一定是不同的医生按照流程标准都可以满足求美者的标准需求。这种标准化对未来医生的要求会比较的严格甚至残酷,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要么,努力达标,要么,被淘汰。
最后,谈下去咨询师化,咨询的核心是销售。早期,咨询师的价值比较大,它融合专业知识、沟通技巧、亲和力、临场发挥……等多元化于一体。在我行我素的年代这就是为医美机构所创造的价值,这种我通常定义为弹性价值。医美机构要为这种价值(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泡沫)付出额外的薪水。随着行业的发展,这种弹性价值会逐步缩水(目前渠道机构依然采用这种模式),进而失去价值。
标准化的品项或流程,更容易复制或培训,从理念设计、品项研发、流程管控、临床跟踪等多维度组合,逐步的不需要弹性价值。在标准化面前,弹性价值失去了魔法。比如顾客咨询隆鼻,销售人员会为顾客了介绍本本机构在鼻整形方面的理念设计、品项技术、标准化流程。最后,根据顾客的情况从案例库调出来类似的1-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恢复情况及细节变化,这才是未来医美大数据库的核心价值。
有问题的地方就一定存在变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总比得过且过要好得多。
来源:医美现象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