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中小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出路在哪?(上)

23年11月21日 阅读:22470 来源: 秦王转载 IP属地:浙江省

  大体来看,互联网医疗“跑马圈地”的时期已经结束了,市场被四股力量从不同角度切割:

  

  以传统互联网公司为主的综合性平台,切走在线问诊、医药电商

  

  以医疗信息化厂商为主的区域性平台,切走本地线下转线上客户

  

  以创业公司为主的专科专病服务平台,切走特定疾病的健康管理

  

  以行业协会和专家为主的行业性平台,切走医生培训和患者教育

  

  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客观地讲,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考量,及时退出止损是上策。

  

  如果一定要硬着头皮走下去,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先探讨和明确一些大的原则,再用几个模拟案例激发思考。

  

  大的原则

  

  一、放弃「大平台」的构想,只把互联网作为工具。

  

  不少企业在规划阶段求大求全,要链接所有医疗健康行业资源,要打通患者就医全场景全流程,要覆盖人的全生命周期等等,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当然,“求大求全”背后有许多客观原因,比如创始团队当时确有雄心壮志,再有不画这么大饼就拉不到大笔投资。

  

  但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下,市场上不仅“大平台”已经饱和,细分领域的“小平台”也打得头破血流,再搞平台战略多半死路一条。

  

  要自救就得放下身段,把已经开发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当成是核心业务的支撑工具, 而非核心业务本身。

  

  二、盘点可控的资源,以此作为调整战略方向的基础。

  

  这里的资源,既包括医疗健康行业资源,也包括其他领域的跨界资源。比如老板名下有100家连锁酒店,那就可以视为拥有一个特定的场景和客群资源。

  

  实际上,有什么资源不是重点,资源的可控性才是关键。因为资源的类型只会影响战略如何设计,而资源的可控性才会决定战略能否落地。

  

  再进一步说,这里的“可控性”是需要能够直达运营层面。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只是能够签署合作协议,而不能让每家连锁酒店都提供稳定的场地、人员或其他协同资源,那就谈不上可控。

  

  这是很多集团公司老板的通病,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各种「实际不可控的资源」都想整合起来,迫使团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最后不能执行落地时又迁怒于团队。

  

  同时,这也是很多职业经理人或资源合伙人的通病,应聘时夸大了自己所能掌控的资源,一旦真正执行起来就发现根本行不通。

  

  只有把可控资源盘点清楚,才可能制定和调整出准确的发展战略。

  

  三、以战略驱动运营,重视「战略解码」的价值。

  

  很少有公司会认为自己没有战略,然而实际工作中会发现,战略和运营是脱节的。通常在这个时候,就是战略团队和运营团队互相甩锅,一方说运营不给力,一方说战略不实际。

  

  在中小企业里往往并没有专业的战略部门,老板自己就是战略决策负责人。那么情况就会变成老板一开会就发飙,运营团队表面迎合背后骂街。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如前所述,战略并不是基于可控资源制定的,过于异想天开。二是在老板和运营团队中间存在严重的理解偏差,不是没讲明白就是没听明白。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两点入手。

  

  首先,中小企业除了不需要制定特别“大”的战略,也不需要长期战略。要突出的是战略的“战”,也就是必须要在制定战略时就考虑到运营的可行性,以战略驱动运营。最佳方式是战略制定者本身兼具运营经验,次优方式是战略团队与运营团队深度沟通,形成战略和运营方案。

  

  其次,如果是由强势的老板自己制定战略,又没有精力和耐心全面参与运营时,团队中必须有人负责进行「战略解码」,将战略拆解后,再配合团队一起开展相应的业务模式设计、运营方案制定、组织架构搭建等工作。这个拆解过程未必要教条地使用经典的模型工具,重要的是能否真正达成共识。

  

  以上三点原则,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聚焦,最大化凝聚企业内部力量。然而这只是求生的第一步,下一步就需要考虑如何具体地开展业务。

  

  对于中小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去做大平台不屑搞的“苦活”、“累活”肯定是免不了的,关键是在其中找到甚至创造新的价值点,同时“借大势、用巧劲”。

  

  这样描述可能太虚,因此我归纳总结了一些模拟案例,都是基于行业见闻和经验杜撰的,用来探讨在特定情境下中小企业如何破局,方案只是抛砖引玉。

  

  模拟案例一

  

  某大型地产集团,旗下楼盘的物业均为自持,希望能把业主群体作为种子用户,引入到自营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应该怎么做?

  

  在这个案例中,单纯拉业主去平台注册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比如在运营方案中增加“注册红包”等激励举措,又比如把小区门禁功能放到互联网医疗的app上,还能顺便提高虚假的DAU。

  

  先不提这些运营手段有多拙劣,上线用户有什么理由抛弃主流平台,转化为该平台的客户呢?即便转化成了客户,医疗这种刚需低频的服务靠业主的体量能支撑吗?

  

  显然,这两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出在,错误地把“业主”当成可控资源,把“业主的医疗需求”当成业务突破口。

  

  那么对于地产集团来说,究竟什么是可控资源,又应该以什么业务为突破口呢?

  

  回到题目,“楼盘的物业均为自持”,这个前置条件其实可以拆解成两个可控资源,一是每个楼盘都有“人”24小时提供服务,二是物业有能力更换每一户内的门禁对讲系统。(新楼盘可以直接预装,老楼盘相对麻烦些,但也有机会)

  

  把这两个可控资源组合成场景,就会变成,「小区里有专人可以随时通过终端设备与业主取得联系,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赶到业主家」。

  

  如果我们把该场景与“现代城市家庭生活模式”、“人口老龄化趋势”、“黄金救援时间”结合到一起来,会不会创造出这样一个新的价值点:

  

  一般的小区里,业主家中老人(独居或与子女同住)意外跌倒,无法联系到业主本人求助,或者能联系上业主,但业主在公司无法及时赶回家,联系120上门还要联系物业配合,最终耽误黄金救援时间。

  

  而该集团的小区内,所有门禁系统可以直接语音呼叫救援,物业人员第一时间通知120和业主,同时携带AED等设备上门提供帮助。如果老人身上有可以反映身体指征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在老人摔倒昏迷未能求助的情况下,由物业第一时间通过门禁系统或电话问询,无应答后直接上门查看,并启动应急救援机制。

  

  在这个场景下,“黄金救援”这个新的价值点就被创造出来了。再延伸下去,每个家庭里配置的这个终端设备稍加改造,不就是所有互联网医疗巨头心心念念,但仍然没有广泛占领的线下流量入口么?这是不是可以作为未来双方建立合作的基础和筹码呢?

  

  而且在这个场景下,物业是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即便有巨头企业可以植入这样的终端入户,又怎么肯花费巨大的运营成本,确保24小时在某个小区内,满足客户可能出现的即时服务需求呢?

  

  而对于年轻的业主而言,采购这样的服务并不是在购买“医疗”服务,而是在购买“救命”服务,这就规避了医疗的刚需低频特性,转化成了类似保险的保障措施。

  

  而地产集团在建立这样的服务体系后,收费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由感兴趣的业主单独采购,也可以直接把这个成本由其他事项覆盖。比如提前缴纳物业费的业主赠送该服务,那么由此带来的及时回款所沉淀的资金,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部分来支付给互联网医疗子公司呢?

  

  总结一下,适合这个地产集团的互联网医疗,就是以应急救援体系为切入点,以入户智能终端设备为流量入口,以可穿戴设备为潜在增长点,以24小时待命和多元化付费方式为护城河的特色互联网医疗。

  

  作者:Jonathan丨Liu

  

  来源:格路人


本文由(秦王)转载自: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EdbHLNblxJulDY9d4hCECg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105阅读

美国PBM返利模式,大概缺少一个返利比例上限听证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8 19:20:38 文章来源:原创

1711阅读

自嘲韭菜,医美大会搬起石头砸向谁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5-18 19:20:38 文章来源:原创

988阅读

健康档案不值钱,却能从中抠出一副值钱的药学档案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8 17:37:49 文章来源:原创

1180阅读

生美与医美融合:全链服务驱动行业升级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5-17 17:57:51 文章来源:首发

1163阅读

自2019.8.16以来的集采“短缺药”们,永垂不朽(下)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7 17:48:25 文章来源:原创

546阅读

学习札记:《健康险底层逻辑再思考》(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7 17:48:25 文章来源:原创

秦王
简介
毕业于浙江某大学中文系,曾从事医疗行业文案策划10年,热爱民营医疗行业。现任某大型医疗集团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集团内文字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