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城市的康复医院的接诊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是大量的康复需求。
不管是治疗型的康复需求,还是照护型的康复需求。
地段好一点的,软硬件好一点的,性价比高一点的民营康复医院。
基本上都一床难求了。
现在这么火爆的康复医院,永远都是服务跟不上市场。
为什么服务总是跟不上呢?
因为不赚钱。
不赚钱,就请不了太多的医生,护士,治疗师去服务病人。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当然,医疗行业都是这样的,老百姓都觉得没有什么服务可言。
除非那种天价的私立医院。
像我们这种干平价的民营医院,服务其实也是我们永远的痛点。
底层的医生,护士,治疗师流动性太大。
也是服务总是起不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这个行业的人,似乎永远都有一个执念,就是想考到公立医院去。
这也是这些年民营医院基层服务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大量的公立医院扩张院区,都在跟民营医院抢夺优秀的人才。
这两年疫情下,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不是太好。
人们追求稳定的心态更加严重。
都去公立医院这个体系里面卷,是一种盲从的群体行为。
现在民营医院的医生,其核心和骨干力量,大多数都是从公立医院来的。
只有少部分是一直从民营医院成长起来的。
当然,很多基层一线做医疗、护理的人员,则更多的是因为公立医院进不去,被迫在民营医院工作的。
这些人从民营考去公立医院,这几年有较为明显的趋势。
还有少部分以前从公立医院出来的年轻医生,因为适应不了民营的这种工作状态。
近些年也选择再回流公立新开的一些医院。
导致今年开始,民营医院的基层医护人员,现在出现严重稀缺状态。
就今年的行情,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
一般的助理医生,能在执业医生的指导下管床的,已经到了月薪10K了。
低年资执业医生,基本上在14-15K的水平了。
高年资的执业医生,都在16-18K了。
中级以上职称的有所分化,有管理经验或能力强的,差不多要到20-25K了。
能力弱的中级,跟高年资执业医生就差不多了。
副高以上职称的,基本上都是25K以上了,年轻一些的则更高了。
当然,民营医院的其它福利待遇,的确不能和公办医院相比。
基本的五险一金,都是按最低的标准在缴纳的。
收入也基本上都是阳光收入,没有其它灰色的收入。
不过工作量,则是一般公立医院的1/2到1/3。
近些年由于医保支付改革,工作量上是有所增加的。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助理医生和执业医生,他们的收入水平,近些年持续的上升。
身价已经较3年前上涨了30-50%左右了。
记忆中有太多的工作岗位,10多年都未曾涨薪,甚至不涨反降,有的已经连岗位都没了。
世界就是如此的魔幻。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想通了医生这种岗位,只是一份工作罢了的,完全就可以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年轻的医生们,在公立医院规培着,如同草芥一般,被压迫和剥削,按照别的给的设计的坑道,艰难前行。
拿着最低的报酬,干着最累的活,不敢生病,不能请假,不然可能就毕不了业,拿不到证。
而民营的年轻医生们,自由生长,绽放人生。
干得不爽就裸辞,干得累了就休假,不给请假就辞职相逼。
民营医院赚钱吗?
十有八九都在亏损中煎熬,都在慢性自杀。
这两年是真正体会到了,90后的民营医院年轻医生们,都在爆打资本家了。
医疗,作为三座大山之一,这几年被国家重拳猛击,各种政策推进得极快。
从供应链,到医疗行为,都实行了极限压榨,确实极大地缓解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但从医疗行业的从业者角度来看,整个医疗行业,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年轻的一辈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我们那个年代的住院医生了。
这种现状,民营医院怎么办?
在那些公立医院不愿干,也干不了的区域,民营医院,还是有很大的生存地发展的空间。
不过,首先得稳住基层的医护人员,他们是主要的生产力。
作为民营医院的投资人或管理者,一定要把基层的医护人员当人,而不是当赚钱的工具。
甚至现在很有必要让他们成为医院的合伙人,成为主人翁。
稳定成长的一线医护人员,是一家医院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的根基。
其次,在大量老年病,慢性病的今天,民营专科医院才是未来的主流。
只有真正通过医疗的手段,真正彻底解决病人的某种慢性病问题,并成为这种慢性病病人群体的健管医院,形成这方面的专科特色,才是未来的突破方向。
最后,民营医院,一定是依托医保而不依赖医保的支付,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自费医疗服务项目,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了。
作者及来源:体制外行医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1-24 16:34:3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4 16:00:3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杨海军 时间:2025-01-24 14:05: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1-24 10:44:0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4 10:42:1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齐厄 时间:2025-01-24 10:37:28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