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强基层--医共体建设要先行

25年01月18日 阅读:2412 来源: 秦永方原创 IP属地:广东省

  提示: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强基层迎来强劲风,如何强基层?医共体建设是强基层重强音,医共体建设与医保支付改革如何协同前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14日至16日到湖南、江西调研。调研期间,刘国中还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保中心,了解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服务保障等情况。他强调,要做好呼吸道等传染病监测防治,加大医疗服务供给和医疗资源统筹,保障群众平安欢度春节。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要完善激励政策和培训机制,引导乡村医生当好农民健康“守护人”。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落实参保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切实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用药需求。


  ·在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如何破解医保支付方式与之相向而行的难题,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强调,在DRG/DIP政策框架范围内,协同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打包”付费。由于DRG/DIP支付政策强调外系医疗服务能力和“CMI”及“机构系数”,相对来说有利于高级别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等,基层病种和内系病种较多,医疗服务能力体现不足,在医保结算中不占据优势。特别是医保部门强调,医共体需要紧密型才可以实施医保基金打包,松散型的医共体不能打包,因此也就限制了医共体的实质功能的发挥。随着异地直报结算等措施,导致患者更加流向上级医院,外转患者占比越高使用医保资源就多,相应挤占了地方医保可支配资源,地方医保支付能力就低,医院缺少医保基金的有力支持,也难留住和吸引优秀的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受到限制。


  ·特别是目前公卫卫生服务经费与医保经费分开管理,卫健部门管预防,医保部门管医保基金,只有得病才可以支付,导致人们越少生病医保越不支付,地方医保基金不能更多的用于支持地方卫生事业发展,就很难产生协同,很难体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2020-03-05)明确指出,统筹医疗保障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有条件的地区可按协议约定向医疗机构预付部分医保资金,缓解其资金运行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强基层迎来强劲风,如何强基层?各地都在探索中,医共体建设成为强基层的重强音,是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探索医共体下的医保支付支付改革成为绕不去的“坎”。


  从日本老龄化加速过程中的“DRG”支付转型到“DPC”,值得我们研究,日本作为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在持续上涨的医疗费用与有限医保基金的矛盾下,日本自2003年全面推行了DPC(Diagnosis Procedure Combination,诊断程序组合)制度,逐步取代了此前的DRG支付方式。DRG推行的短暂历史中,日本的医疗界和管理者经历了许多挑战与教训,这才促成了DPC的诞生和推广,DPC不仅成为日本住院医疗支付的核心模式,还被用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透明度,成为全球医疗改革的重要范例。


  面对我国目前的“DRG/DIP”医保支付方式为主的多元付费方式,是否符合医共体医保支付模式值得我们探究,随着老龄化加速,老年人为主的病情复杂且多伴随慢性疾病,DRG/DIP很难有效覆盖和体现这些多病共存的复杂情况,倒逼出现逆向选择问题,推诿危机重症、高套、过度医疗,推动“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增加了过度医疗和对患者的创伤伤害,无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现实。


  因此,探索医共体下医保区域预算打包制度,在DRG/DIP支付主题模式下,导入“疾病风险因子评价”和“住院床日阶梯付费”等方法,激发医共体内生动力,建立医共体内部转诊会诊制度,通过医保经费向基层倾斜指挥棒,引导上级医院医生主动下基层。


  2024年12月30日至31日,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明年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更好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更好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强基层大势所趋!让我们积极拥抱医改新时代。


  《旗帜》杂志2024年第10期发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的文章强调,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一定区域内相关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和管理的上下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有上级医院医师派驻,固定服务周期,通过机制化保障努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广泛试点和经验总结基础上,2024年全面推开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全国90%以上的县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联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时事报告》发表《进一步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扎实健康根基》文章指出,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重点是实现人员和服务下沉,确保建制机构全覆盖、服务全覆盖,推动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村卫生室动态纳入医保定点等工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党建》杂志2025年第1期发表署名文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奋力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提出,文章提出: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动态缩小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科室岗位间的收入差距,动态缩小奖励绩效工资所占比重,更好地体现公益性;坚持发展和监管并重,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无序扩张。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3548阅读

2025民营医院必争的7大成熟赛道与3大潜力赛道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1-24 16:34:32 文章来源:转载

5023阅读

最后一个问题:问到了原研药、创新药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4 16:00:36 文章来源:原创

4851阅读

职场心语:坚守善良与纯真

作者:杨海军 时间:2025-01-24 14:05:50 文章来源:原创

5173阅读

国家医保局: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更好赋能医疗机构发展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1-24 10:44:00 文章来源:转载

4074阅读

21页会议纪要流出?医保局完全可以摘得很干净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4 10:42:12 文章来源:原创

3359阅读

日本口腔医疗行业:经验、困境与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齐厄 时间:2025-01-24 10:37:28 文章来源:转载

秦永方
简介
秦永方,男,64年生,高级会计师,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医院管理EMHA,从事医疗财务工作35年,出版著作8本,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方向:医院绩效管理、成本核算、内部控制、预算管理、从事培训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