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恐怕一个是“一带一路”,另一个则是“互联网+”了,民营医院开展网络营销由来已久,那么对于如何借力“互联网+”引流患者又有何思考与实践呢?
首先通俗易懂的理解一下“互联网+”模式,传统集市结合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交通出行结合移动互联网成就了滴滴打车,传统医疗结合互联网出现了BAT群雄逐鹿互联网医疗等等,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从接入层面到应用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
“互联网+”医疗最初的做法是线上医疗也就是远程医疗,目前的叫法又多了“移动医疗”、“移动健康”、“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可见“互联网+医疗”领域火热无比,多方企业力量涌入,抢占市场,仅各类移动医疗APP就已达2000多个,诸如阿里健康、春雨医生、丁香园、挂号网等。究竟是什么政策如此火爆的发展呢?最近几年国家部委陆续出台过几个重要文件:《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同时也注意到2014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根据该文件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且“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APP大量兴起。但政策红线之下,尽管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但这些活跃在网络上的医生只能打着健康咨询的旗号为用户提出建议,他们无权在网络上为患者进行诊断,亦不能开出处方。
问题来了,在以“轻问诊”模式为主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民营医院如何借力“互联网+”引流患者呢?
对于“引流”一词,公立医院更需要的是分流预约患者,减轻院内排队压力,据《新华网》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1月28日公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出三级医院在三年内(2015年至2017年),预约诊疗率超过50%,复诊预约率超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超过90%。而民营医院,我们更需要的是病源建设,通过多平台拓展网络渠道,引流患者到院,有三种方式可供参考。
一、建立社区网络转诊渠道
主要方式是建立信息化平台,自行拓展远程诊疗服务延伸。如同网络医院,将院内的诊疗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延伸至院外社区,形成慢病管理、随访跟踪、日常检测、保健咨询、复诊提醒、就医预约等全程健康管理。运行模式是由医院提供在线医务人员,第三方提供网络平台,在社区医疗中心、卫生室、药店等地建立网络就诊点,医患视频在线通话,开具处方,患者在药店拿药,完成就诊过程,开出的处方与医院开的一样。
很多民营医院都有建立市场部,主要职能是区域转诊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也许当社区网络转诊平台建立后,对市场部会有较多冲击。当然国内有一些地区已有成熟模式,例如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等。
二、加入第三方平台提供诊疗服务
主要方式是加入第三方平台,提供轻问诊及预约挂号、网络远程诊疗等形式,由于第三方平台的较大流量,派驻医生出诊引导线下到院。如预约挂号功能的阿里健康APP预约挂号、挂号网等,如问诊服务的春雨医生、私人医生等,如线下落地的春雨诊所、阿里网络医院等模式。
三、建立大数据会诊群
主要方式是通过微信群的形式,将医生、患者、客服人员加入,通过初筛,将意向患者信息转到微信会诊群中,由医生群初步会诊后与患者直接沟通,通过及时、高效、专业咨询解答服务,形成患者转化到院。
民营医院借助“互联网+”引流患者,拓展病源,改变传统就医模式和广告投放模式,对于患者,挂号、交费、候诊、查看检查结果都可以在网上或手机上完成,减少时间、空间和感情上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医生,可以提高医生服务效率和质量,减少医患冲突,降低从业风险;对于医院,可以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半径,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技能,引流患者到院。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5 10:04: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3 17:15:4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1 11:01: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21 10:48:3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9 14:14: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18 09:51:51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