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中“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广大民众高兴,而医疗卫生界却唯恐带来巨大职业压力:量的增加与质的保证;许多管理者认为,就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妇幼保健、儿科、产科及计免、儿童保健设施及技术能力规模水平能力,无法应对“全面两孩”的到来!
有人提出,全面放开二胎,儿科医生“预警”全面开启,在不断有医护出走离职或改行的状况下,儿科压力更加显著,对儿科医生雪上加霜。还有产科。根据生育意愿调查,70后生育两孩的意愿最为强烈,但这部分人群都是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无论是并发症,还是难产风险都更高。据了解,北京计划三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增加1000余张产科床位。
那么,“全面两孩”真的能出现让医疗卫生难以负重的压力么?笔者认为,这要对目前家庭“全面两孩”的意愿和现实中“单孩”实际进行调研分析。
“全面两孩”政策是为了终止了“4-2-1”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发展与功能发挥,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子女教育,这是出台“全面两孩”的人口优质管理理论。笔者认为,“全面两孩”会出现小幅度生育堆积,但有一定的区域及社会层次性。《决议》出台“全面两孩”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现实需要,不可能有违人口管理和社会发展,必有一定的真实而又不宜公布于众的资料依据。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认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生育两孩的意愿差别比较大。 他说,除去此前可以生育两孩的所有情况,全面放开两孩后,符合政策条件的夫妇预计有9000万对左右,但全面放开两孩后不会出现大幅度的生育堆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分析,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1687万人。“全面两孩”放开以后,高龄人群生育将比较集中,可能会出现小幅度的生育堆积。
现实中,对“全面两孩”关注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因为它的“单孩”家庭率比较高,但具体到某一群体而言,“全面二孩”的亲和力有较大差距,比如公务员、国家机关干部及国企在编职工等,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力强,单孩家庭多,而对于许多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来说,二孩率就比较高;至于说国家有关统计数据,实事求是讲,除了人口普查有较高的准确性外,像计划生育人口统计与实际人口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单凭一些部门的统计来预测“全面二孩”的可能,并无大的可行意义。为什么?其实这是众所周知和心知肚明的原因,一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或部分无主流动人口群体往往都是计划生育“遗漏”对象,加上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家庭并不是“独生子女户”,因此“全面两孩”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他们不需要“添孩”,另一方面,目前城市的高价房地产,许多父母还没有定居之处,“全面两孩”使其增加经济压力,除非受传统观念影响严重加上有宽厚的经济实力支持,而其他家庭“二孩”可能性很小。
那么农村又是怎样的呢?笔者自1982年到2012年在农村卫生院从事医疗及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特别是1998年到2008年在政府负责文教卫工作,与农村计划生育零距离接触,对基层农村计划生育有较深了解。现实又是怎样的呢?虽然是“提倡独生”, 但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生育男孩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生育目标,所以多女一男现象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可以说99%以上)是两孩;笔者工作过的7个乡镇农村农民家庭,二孩率在99%以上,户均二孩率100%.所以“全面二孩”在许多农村地区的生命力可以说为零。
也有专家根据育龄妇女的孕育生理分析认为,“60后”只是想想而已,“70后”不生就没有机会,但处于“高危妊辰”时期,只能慎重考虑,“80后”时值事业兴旺起步,生育二胎也需反复考虑,而只有“90后”可能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有生育二孩的可能,几率较大。这均可说明“全面两孩”的确是对现有的单孩家庭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并非如部分人士的预计与担忧,“全面两孩”会大大增加社会新生婴儿群体数量。有人预测,到2050年老龄化水平有望下降1.5%左右,但本质上改变不了老龄化大趋势,只会起到缓解作用。
这无疑说明“全面二孩”对医疗卫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因此,笔者认为,不管是规模还是人力以及管理措施,医疗卫生只要做好相应的量与质的准备,有充足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效率,就完全可以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给行业的服务量与质的变化。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07 16:05: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15 14:20: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6 17:11:3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