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委屈只是暂时的 要改变现状请勇敢报医

15年11月24日 阅读:13761 来源: 廖新波原创

  在廖新波和妻子——着名中医不孕不育专家、全国中医妇科主委罗颂平的家族中,有近10人学医,可谓标准的医学世家。


  尽管曾经发出过“要尊严,别学医”的愤慨之语,他却坚持认为,医生目前所受的委屈只是暂时的,他呼吁更多有素质、有抱负的年轻人“要改变现状,请勇敢报医。”


  女儿考取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却没学医


  廖新波的女儿以近700分考取了中山大学医学院。不过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度想报考电脑专业。


  廖新波回忆,女儿从小就喜欢电脑,6岁开始就用家里的286电脑排版做报纸,记录同学的故事、自己心情寄语以及一些摘抄的文章。还请了外公,全国着名中医不孕不育专家罗元恺,为这份“报纸”题名《春笋》。到了中学时代,她就开始学做杂志。


  “那报考什么?”女儿问。


  廖新波回答:“这个得你自己决定,我们希望你学医,但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过家里有那么多书可以看,有那么多老师可以辅导你。你老爸我都会用电脑,你学了医一样可以打电脑,但是你学会了电脑就不能做医生。”


  最终,女儿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开始的一年,女儿对学医还是有挺兴趣的。可是随着课程不断增加,接触到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解剖课程,她开始厌倦、害怕并重新思考。


  “一年之后,她告诉我太辛苦了,没有一点兴趣。我说这是你选择的,但她坚决不读了,转去了传媒与设计专业。”廖新波说,从那后女儿便和同学一起做了潮流杂志《RICE》。在彼时的大学校园里甚至掀起了一阵办杂志的风潮,“那本杂志其实不赚钱,我是她背后最大的风投 ——免费使用 祖屋 。”廖新波笑着说。


  “最终我的后代没有学医,但她不学医不是因为医闹。2004年医闹没有那么猖獗,而且经过非典,大家都比较尊重医生。她不学医,是因为没兴趣,学医太辛苦。”


  “学医首要的条件就是兴趣”


  通过女儿的例子,佐证了廖新波总结出来学医需要具备的四项基础条件。


  “首要的条件就是兴趣。不能只是把它(医生这个职业)当成铁饭碗,一个谋生的工具”。


  廖新波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悟性,尤其是现在知识爆发的年代,老师在课堂讲的只是画龙点睛,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去悟。


  再有就是钻研精神,医学本来就是一个未知的学科,老师教的是概率性问题。有些病会有一些常见症状,不过也会出现特别状况。但疾病发生很复杂,受各种因素影响。有些症状是很多病都会出现的,即使加上鉴别诊断辅助也不能马上确定哪种病。所以,即便是今天的精准医学,也难以杜绝误诊。误诊永远会存在,只是多还是少,对医生来讲关键是减少误诊、漏诊,医生是在日常的诊断中不断学习成长起来的。


  当然医生必须要有仁心、耐心,才能为病人解决心理和生理的问题。


  “面对轻则破相,重则丧命的威胁,你说纠结不纠结?”


  具备以上基础条件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突然,这个原本眼睛带着笑意的男人变得严肃起来,说:“道理虽然如此,但在市场环境下,以药养医,医生没办法很好地实现这些必备的基础条件,这也是患者和医生矛盾不断加深的原因。现在的医生不得不面对轻则破相,重则丧命的威胁,你说纠结不纠结?所以我觉得医生后代不愿意学医,是源自医生的亲身感受,也是悲哀的劝导,无可奈何。”


  事实上,对80年代初便开始从医的廖新波而言,医生一直是一份“危险”的职业。只是从前的“危险”更多是源于医生朴实的责任感。


  “那时医生都很谨慎,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毕竟学医不易,一有差池,轻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重者断送了患者的生命。”彼时的他没法想象30多年过去,医生这份职业面对的“危险”已大相径庭。


  廖新波曾因一起严重的杀医案发出愤慨之语:“要尊严,别学医”。


  但那不是他的真实想法,只是因为一些网友的言论而愤怒,“有人说杀得好,有人说砍得好。这些人面对违法犯罪却不谴责,而是毫无道理的指责、伤害。虽然说这种极端的仇视不是主流,但是也不少。”


  “不能因为没人读而降分数,那是对医生的侮辱”


  面对现状,他呼吁有志精英 “勇敢报医”。


  “如果我们都推波助澜,还有谁来学医?如果精英都不学医,那将来的医生队伍素质可想而知。我始终认为,医护人员受到的委屈、误解都只是暂时的,从长远发展来看,医生始终是个崇高的职业。”


  在廖新波看来,医患关系紧张的症结原发于交流上缺乏艺术。他认为,看病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医生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解决一些问题,需要有素养的医生用智慧和技巧服务好病人,避免一些极端情况的产生。这不是道德问题,“这个词语太严重了,是对医生是一种伤害。”


  廖新波坦言,他关注到报考医生的分数在下降。“不能因为儿科、急诊科没有人愿意报读而降低分数,那是对医生的侮辱。我虽然不希望没人学医,但也不希望素质不够的人去学医,更不希望因为医生队伍不足就滥竽充数。我希望医生队伍能吸收真正有素质、有抱负的人。”


  “医生的职业前景如何?”记者在采访最后问道。


  “这要看医生个人,当然,一些制度的出现也在帮助医生,比如多点执业让医生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医院不得不重新建立吸引医生的品牌,这其实就是在倒逼医生价值的回归。”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956阅读

行业危机,正是个人积聚能量的时机:与年轻同行谈职业生涯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07 16:05:43 文章来源:原创

7069阅读

这个世界从不会为任何人网开一面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4619阅读

《西风不相识》征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46305阅读

新加坡慢病管理的六大创新实践与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

7299阅读

新加坡价值医疗实践:以患者为中心重塑医疗体系的六年蜕变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15 14:20:18 文章来源:首发

71284阅读

医院,成不容易败不难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6 17:11:30 文章来源:原创

廖新波
简介
   水,随性可塑,总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前推动。我是水,可雨可雾,可冰可雪;化作春雨润万物,化作河流载舟行。我是这样走来,这样走下去: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廖新波,男,1956年8月生,广东台山人,汉族。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医学本科、管理学硕士。曾任广东省卫生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