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用循证医学加快提升贫困县医院综合水平

15年12月15日 阅读:17166 来源: 孟庆远原创

  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今年医改重点工作,目的是尽快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医疗水平,使其在分级诊疗中真正发挥“桥头堡”作用,有能力服务绝大多数基层普通患者,任务重大,事关改革成败;但就目前基层县级医院特别是贫困地区县医院实际水平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高职称执业临床医师少,年度本科毕业生招聘困难、人员进修培养、经验积累成为熟练执业医师需要一定时间,大医院专家的“下沉”和医联体又存在管理及利益分配的难题;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基层县级医院的综合水平有一定难度,目标时限内很难保证贫困县医院有足够的实力在分级诊疗中发挥“桥头堡”作用。


  基层医疗机构水平低,主要原因是优质医疗配置不公,尽管政府出台政策制度平衡,比如对城市三级医院晋级下乡服务、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实行医联体等,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还利用医保杠杆对患者进行就诊分配,但实际效果仍不理想。


  大医院病人浩浩荡荡,“战争状态”成了常规,而县医院却一直门可罗雀,难道大医院真的就是完全靠速看速决的高水平专家教授为危重疑难患者治病么?专家教授就是大医院威信与品牌的唯一来源?同一院校毕业的学生为什么在大医院却成了基层患者分外信仰的医生?基层贫困县级医院如何能够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基层病人信服而不出家门就医呢?


  记者为此专程采访豫北省级贫困县原阳县人民医院。


  据原阳县人民医院院长苗兴朝介绍,原阳县地处黄河滩区,南临黄河,是典型的省级农业贫困县,40余万口人,辖13个乡镇。2006年门诊量22.1万人次,住院1.47万人,业务收入2610万元,不足该县红十字医院年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诊断正确率低、治愈率差,社保、工伤、人保等先后撤走,生意十分冷淡;自2007年起门诊住院量逐年大幅上升,2014年门诊24.4万人次、住院3.62万人,占全县公立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55%,业务收入达1.5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1倍、2.463倍和5.9   倍,如今已成了全县的医疗权威服务中心,社保、工伤、人保等都回来安营扎寨;2012年该院被评为“全省十佳县级医院”,2013年被省厅授予“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荣誉称号,还被市政府调研后撰文在省委办公厅《河南工作》发表,推荐全省学习。


  那么,原阳县人民医院究竟用什么办法用5年时间使它由原来的衰败变为全县的医疗权威和龙头,秘笈是啥?


  记者在该院的业务及行政科室采访发现,这里没有省市专家坐诊,也无医联体挂牌,全部是该院的业务人员在岗服务,只有4名退休医生轮班门诊;负责业务的院长王少学告诉记者,我们期盼大医院专家“下沉”,但我们无权,说了不算,人家业务繁忙,“下沉”报酬低,指望大医院专家支撑医院不现实;紧密型医联体是好,但 “上转”多“下转”少,利益分配难,医保报销不一样,双方都无心去做。


  该院人事科业务人员资料显示,2014年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只有42名,8年招聘本科毕业生7名,其它均为专科毕业生,而高级职称人员全是该院人员按晋升规则晋职,未聘请、借调高级职称临床医师。


  在该院财务科,一组固定资产账目数字引起记者的注意,科长杨焕婷介绍说,该院2006年利用国外贷款8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 580余万元 )购双排螺旋CT 1台(注:当时全省省级贫困县第一家);2007年与供货商合作投资1060余万元购置核磁共振1台(注:市区八县第二家)、DR数字光机1台、奥林巴斯胃肠镜1台、瑞典金宝透析机8台;2009年自筹资金375万购置日立HV900彩超(当时河南仅有2台,豫北独此一家);2010年投资140万购置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2011年投资1150万元新购1.5T核磁共振1台,2012年购置热断层1台,投资 427万元;2013年透析机增加到 25台,日透析达80余人次(注:目前全市医疗机构透析量最大医院)。2014年住院、门诊人均消费3135元、115.2元,与2006年基本持平,与全省平均值有较大差距


  医教科贺科长介绍说,该院2012开始投资信息化建设、实行电子病历、“一卡通”,个别科室开始远程会诊;2013年开始尝试临床路径、按单病种收费,心电重心开始工作。


  该院档案室资料显示,2006年住院出院诊断符合率65%,2014年87%;2006年上转率21%,2014年上转率7.5%.


  数字分析显示,该院业务量的增加及增幅的加大,可能与2006年以后6年时间集中投资近4000元万元购置高精医疗设备,提高了该院综合医疗水平有一定关系。


  原阳县人民医院院长苗兴朝的解释是,这是循证医学的助推结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医学离不了科学支持,高精医疗设备给人类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精细的医学数据影像便是最好的例证。但在我国,传统经验型医学仍在左右人的医学方式,尤其是贫困基层,包括许多医疗管理者也仍旧将自学、进修作为经验积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办法,这在国外早已被淘汰;随着医学科技飞速发展,循证型医学已在西方国家兴起推广并发挥作用,这也可能是西方医学先进的主要原因和因素;实际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医院,他们技术先进与高精医疗设备的落户应用有直接关系,是循证医学下的高精设备给水平普通的临床医生提供了大量准确、精确、详细的数字和影像医学资料,让这些临床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给患者做出正确精确诊断,为急症患者的救治取得宝贵时间,提高和增加了抢救成功率;但在过去,我们一直是靠长期积累经验、用复杂的大脑辩证思维来诊断疾病,然后再边治边修正医嘱进行救治救治,效果及预后可想而知。


  当记者问到有意向投巨资购置高精医疗设备,但如果财力不及、医技力量弱可能导致或出现高精设备“冬眠”,给投资和医疗都带来损失,怎么办?苗兴朝回答说,你的担忧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们也克制的做法,一是提前节约开支,争取政府支持,寻找其他融资办法,如我们起步时的国外项目贷款,二是在购置高精设备的同时,选派大量专业骨干到到大医院无休日进修学习,同时寻求大医院医技帮扶,或高薪聘请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院在专门操作高精设备正常运行为患者检查的同时,手把手给医技人员传授操作技能技巧及要点,不到半年,高精设备便开始由我院医技人员操作正常运转,CT及核磁共振的日检查量由最初的10人次达到现在的90人次,日均收入(两者共计)近7万元。


  个案虽不具备普遍性,但偶然性存在必然性之中的哲学原理,让记者不得不承认原阳县人民医院在短时间内提高综合医疗水平与循证医学下高精医疗设备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此有了这样的思想意识,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须,尤其是在贫困基层,循证医学是提高基层医疗综合水平的必须必要必由之路,而为循证医学提供必要必须资料证据,高精医疗设备不可缺少。


  原阳县人民医院的做法也给人以启示和引导,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贫困县级医院综合医水平,不管是管理者或者是医务人员,循证医学必须占思想主导地位,用高精设备来推进提高医疗水平,不能被财政困难所压倒,要想法设法多方融资投资让高精设备早日落户,同时人才培养同步走,这样,三者的紧密结合,就能较快提高贫困县医院的综合实力。


  后记:


  循证医疗驱使高精设备运行,高精设备是提高医疗水平的最佳选择。医疗进展发展迟缓的基层县级医院更应遵循世界医学发展规律,不能再一味坚持经验型医疗,否则误诊漏诊可能性大,加重“看病难看病贵”,这与医改有求相距甚远。在贫困基层,一定要想方设法让高精医疗设备落户县医院,用它提供的精细、准确、正确医疗影像或数字,提高基层诊断的准确正确率,支持提高治愈率,以此在较短时间提高县级医院综合医疗水平。


  循证驱使高精设备又是发展远程医疗的必须必备。利益分配,异地医保支付,基层多点职业管理,制度性“下沉”等,使医联体、医疗集团运作有一定困难,而远程医疗因其便捷、快速、高效、准确和节省大量的医疗消费而受到医界及消费者的欢迎,但远程医疗的必须必备条件是由高精设备为其正确、有序的运行提供正确、准确、细致、科学的影像数字设备。基层贫困地区有了高精设备,远程专家就能为基层提供快捷、正确的诊疗需求,解决基层危重及疑难杂症患者的治疗,既缓解大医院的“战争状态”,又缓解基层的看病难看病贵,让基层医改稳步进行。


  有高精设备做后盾,贫困县医院诊断正确率与治愈率得到提高,诚信度信誉度自然升高,患者与业务量增加,医院财力与分配合理增长,职工工作更积极,医院发展更加有力;诊断正确率治愈率增高,给实行临床路径、单病种收费及消除按服务项目收费打下基础创造有利条件,医疗“埋单”更积极,节俭和降低大量的医保资金支付,实现医保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也为政府节约了大量财政支出支;循证医疗的高精设备运转,使疾病得到快速、准确的诊疗,基层患者不需再到大医院就诊,大大减少和减轻医疗支出与经济压力,患者高兴。


  链接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又称实证医学,是统一利用科学方法获取证据,来确认医疗成效的一种尝试。时至今日,循证医学尝试对各种医疗方式(包括放弃治疗)的相关风险和疗效进行评估。根据循证医学中心的说法,“为着对病人个体的医护目的,将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加以尽责的、明白的和明智的应用,即为循证医学。


  国产高精设备


  国产高精设备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好。习总书记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加大国产高精医疗设备的生产和使用,这给基层医院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使用高精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水平提供了支持。有了高精设备,基层县医院就能在分级诊疗中发挥”桥头堡“主力作用,让基层患者能自愿主动在基层就诊,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看病难看病贵“,为实现”90%“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3231阅读

社会办医之去从:给行业的十条忠告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15 15:58:08 文章来源:原创

12983阅读

行业危机,正是个人积聚能量的时机:与年轻同行谈职业生涯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07 16:05:43 文章来源:原创

7286阅读

这个世界从不会为任何人网开一面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4798阅读

《西风不相识》征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49314阅读

新加坡慢病管理的六大创新实践与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

7473阅读

新加坡价值医疗实践:以患者为中心重塑医疗体系的六年蜕变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15 14:20:18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孟庆远 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 1963年8月出生,1982年卫生系统参加工作,1990年任卫生院长,1998年到政府任职负责文化教育卫生工作,2010年到医院从事医院管理及基层医改调研,5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卫生》《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医院观察家报》《医院管理论坛报》等40多家报刊杂志和100多家网站发表医疗管理文章5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