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国有二、三甲医院普通门诊人满为患的囧境,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重申了分诊的框架、分诊的措施、分诊的制度。然而,在很多地方,迟迟不能落实,雷声大而无雨滴。
究其原因,经济利益是分诊落地的痈疽。
一个地市级的卫生局(哦,现在应该叫做卫生计生委),辖区里有几个三甲、有几个二甲、还有几个卫生中心(或卫生站)。辖区里的营收,辖区里的税后利润,辖区里的经营规模,辖区里的医疗设备等等都是局领导的政绩,有些地区还紧紧地与奖励制度挂钩。
于是,一提到分诊,他们马上会打自己的小九九,往下是三甲转诊二甲,二甲转诊卫生中心;往上转诊是卫生中心转二甲,二甲转诊三甲。还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
假如,他的医疗资源真的那么大而全,那么丰富精湛,那么无所不包,尚且情有可原。问题在于,他的医疗资源并不能包罗万象,所以,宁可牺牲一个地区的分诊落实,也要保住自己部门的经济利益。
中国的“十三五”推行的是健康中国的大健康宏伟目标,大健康只有动员全社会参与才能得以实现。
以分诊为例,只有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国企、民企、外企以及一切社会医疗机构的作用,抱团取暖,才有可能将分诊制真正得以落实,为大健康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为社会主义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分诊医疗应该是全社会的分诊,而绝不是狭隘的体制内的分诊、辖区内的部门分诊。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6 10:46:0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15 15:58:0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07 16:05: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