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目前,我国临床医生的培养大部分还是师徒式的带教,老师的治疗方案和用药习惯直接影响着年轻医生的选择。但当自己的想法与老师意见相左时,年轻医生又该如何自处?如何面对老师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年轻医生的成长。本期我们邀请部分年轻医生和带教老师倾谈自己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坚持真理、自我表达与尊重老师之间找到平衡点。——编 者
我的意见救了患者
在有着无尽未知的医疗行业,我认为不能百分百听老师的。人无完人,谁都不可能把问题想得百分之百正确。所以,年轻的医务人员与老师之间应该形成相互信任、共同探讨、谦虚对待的良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大的进步。
当年,我在医院实习时,经历过一名特殊病人的救治,至今难以忘怀。
这是一位45岁的农民患者,平素身强体壮。这天干完活回家吃饭时,他突然呕吐,并逐渐加重。到卫生院后,以急性肠胃炎住院治疗两天。大量输入液体及药物后,他仍呕吐不止,以致脱水。转到区卫生院后,以不明原因呕吐致脱水治疗两天仍未缓解,病人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陷入半昏迷状态。后来,他被转到县级医院,即笔者当时实习的医院。
患者夜间转来时,呕吐次数达两三分钟一次。经对症治疗后,没有一点缓解迹象。次日,患者接受了几乎所有肠胃、颅脑、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引起呕吐的检查,没有查出任何确切疾病。
3天后,我在为患者写病历时发现了一个漏洞:没有监测患者尿量。上级医生都认为剧烈呕吐导致脱水,尿量必然减少,而忽视了肾功能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于是,我独自前往询问患者自发病以来的尿量情况。他回答:“一直没有解小便。”我赶紧提醒主治医生,次日便为患者做肾功能检查,果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两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险些被死神带走的患者及家属并不知道患者的痊愈有我的“功劳”。但看到患者“抬进来、走出去”,我对医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明察秋毫”在医疗行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记得当时,接诊医生、主治医师、科主任的意见都是“没办法,只好转上级医院”。我的意见让患者及时获救,同时也“救”了我自己。因为在此以前,我是他们眼中“最不听话”的实习生,被安排跟护士学输液、换液体、写病历,而真正的诊病、治病以及为什么如此诊断、为什么用这些药等,老师几乎从不主动说。当我主动问及时,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慢慢来,先把那些(指输液、打针、写病历等)学好再说。”
从医这么多年,我认为在充满未知数的医学领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百分之百不犯错。所有医务人员,包括那些有老师身份的,都不该耍教条主义,否则受伤害的就不光是自己,还有他人,甚至整个医学。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