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浅析中医药市场发展前景

16年01月28日 阅读:27841 来源: 史立臣原创

  前言:很多人微信问我以前的评论怎么不做了,觉得每天看看我的言论还是很不错的,这里解释一下,一是我的公众号变更,二是实在太忙,这事就撂下了。


  近期很多朋友问我,于是,我也决定从新每日评论一下行业现状和时间,当然,每日都评论我时间不允许,每周评论4次问题不大。


  同时,我发现自己新养成一个习惯,早上起来读书时总想随手写点什么,这也让我可以有精力做评论。


  不过,话说回来,我的言论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由于我水平有限,可能有对有错,有高有低,请大家不要上纲上线。权当每日看个观点,至于对错自己感悟就好,不要指责,更不要谩骂。


  1.自今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发布通知,要对新药临床试验进行自查、核查以来,在进行自查核查的1622个注册申请中,目前已总计有727个药品注册主动申请撤回,包括意见不统一不予批准、未提交也未撤回(不批准)、现场核查被毙的27个申请在内,全部撤回、不批准率已达46.48%。


  史立臣评论:


  现在,很多企业都叫苦连天,觉得国家药监总局太严格了,笔者前几天参加一个座谈会,会上药企的老板们都在抱怨,觉得国家药监总局应该给个缓冲的机会,比如用3,5年的时间。


  笔者听了感觉无奈,其实,国家一直在这几年提醒,但很多企业根本没当回事,这一趋紧,马上就受不了了。


  话说回来,临床数据和实验弄虚作假,结果是生产出来药品也不合格,低效无效药品甚多,做药是良心活(我们不能像一些药企一样拍着胸脯喊良心药,私下做昧良心药),是积德的事情,如果总是生产假药牟利,也是在有违功德。


  况且,市场上医生的反应这几年就比较强烈,很多医生根本不愿意用国产药,因为很多医生觉得在规格一致的情况下,外资药品有效率明显超过国产药,时间越久,医生们越不信任国产药,这对国产药可不是好事。


  所以,无论怎样讲,做合格的药品,是一个药企的社会良知和责任,也是我们赚钱的根本,那么,诸位老板,就从新药注册开始,实事求是,最终生产和经营合格的药品才是正道。


  2. 时隔32年,从1983年开始就提出立法提议的中医药法草案在12月9日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12月21日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一旦草案获得立法表决通过,意味着我国将诞生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


  于是,众中药企业股价应声而涨。


  史立臣评论:


  这的确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中医药连续多年,表现弱化,尤其最危险的是中医在医疗市场尤其在公立医疗机构中,几乎已经没有地位,甚至没有位置,很多三级医院连中医门诊都没有了。


  公立医疗机构不重视中医的行为,导致中药产品也难以做大,笔者见过一个省的某月医疗机构用药排名,我发现95%的医院前十名基本没有中成药产品,即便有的医院中成药产品进入了前十,也有或者已经被列入警告范围之内。


  现在,有了立法,一下让很多中药企业欢呼雀跃。中医药法的确会引导中医药走向大发展之路。


  但祝药企也别高兴太早,我们都知道,很多中药企业药品准字号证书是怎么来了,以前基本上只要是古方验方,不需要做临床就可以申报,但中医药法一旦确立,就会强化毒理实验和临床试验,尤其是临床试验数据,这对大部分中药企业来说根本就是一条很难走的路,一方面我们中医药研究本身就很孱弱(整体医药研发都弱),另一方面,庞大的研发费用也让很多中药企业望而怯步。


  而且,中国的药品注册审核是按照西药体系建立的,诸多符合中药特质的审核体系并没有形成,这就让很多民间验方难以通过药品注册程序审核,所以中药研发路途依然艰难。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中药企业除了卖药品,根本就没想过怎样介入疾病预防、健康指导、疾病康复和养老养生,有些药企看着声势浩大的搞大健康产业,其实还是没脱离卖药的思维。


  中医药法强化中医药,但肯定不会把疾病治疗作为发展中医药的唯一路径,只会从疾病治疗之外来鼓励药企发展中医药,但很多药企根本没那个思路和能力。


  所以,中医药法现在只能让股市热闹一下,真正让企业获利,让行业规范,路还长,但有眼光的企业现在应该布局了。


  3. 今年6月起,拜耳的独家产品万他维要在国内退市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对于正在使用这款药物的患者而言,无疑并不希望其撤出中国市场。12月17日,拜耳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做出的全球战略调整,确实是出于市场运行情况的考虑。


  史立臣评论:


  这是一件非让令人遗憾的事情,虽然中国市场目前使用万他维的在数据上说只有几百人,但这不是拜耳调整的重点。


  我为这件事绕着圈的问了一些知情人士,一些人士说据说每年拜耳缴纳的所谓“援助项目管理费用”都远远超过了支援药品本身的费用,这让拜耳管理层心寒,觉得本来万他维就是免费援助的,还要另外向相关机构缴纳援助费用,很难理解中国在慈善上的管理行为。就像我们给路边乞讨者一元钱,根据“相关规定”还要跑到所谓的机构缴纳2元的管理费用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知道,一般药品退市,基本都是安全问题,但万他维在美国没有退市,说明万他维没有安全问题,但为什么偏偏在中国退市?


  所以,我觉得拜耳肯定不会再走所谓的援助这条路了,而是会走正常销售路径,让患者支付费用,拜耳也不会真的要患者支付服用,而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定向供应,数据管理,组织活动,联合国内药企共同做等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比无端支付庞大的管理费用来的靠谱。


  所以,某些机构真应该反思了,这种做法伤了慈善者、伤了患者。


  好了,今天就到这,下次接着谈,不过,有件事事情需要各位帮助,业内的新闻和事件我由于时间等原因不能总是及时关注,大家觉得愿意就某件比较聚焦的事情希望听听我的看法,就请诸位为我提供可供评论的新闻线索。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888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19942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3883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1784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29530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37417阅读

打造 “投资人青睐” 医院项目的 4 个核心准备动作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专业医药企业战略、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共同思考,探索医药医疗行业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