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近日,笔者参观了某县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近3年来,该县才成立组建的首家规模化社区医疗机构。它寄托在城关镇卫生院身上,即所谓的“一套人马,两套机制”模式。
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一个地方办公
这家社区医院是将原来的城关镇卫生院重新组建成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设备、医务人员等实行“公用化”,类似于资源共享。这种模式的确是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发展的新方法。
卫生院还是干着卫生院的工作,社区医院就是在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上城、中诚之类的地方设立社区医院门诊部,每个门诊部配有三名医务人员,分别是医生、护士、药房人员。
这样,卫生院在原来的基础上缺了好多医务人员。为此,这家社区医疗机构职工人数从原来的20多人升至现在的50多人。临床人员增多,应该能满足社区百姓的健康需求。加上公共管理人员是同一套人马,开支应该减少。表现上看,属于好事。但是实际呢?似乎不尽人意。
社区医疗成了个体医生组合
由于该家社区医疗机构处在县城城中,他们实行各社区门诊独立开支。也就是说,每个门诊的业务收入由该门诊独立统计,并且门诊时间主要还是“朝四晚五”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在原来卫生院基础上多设立若干个门诊部。
表象上看,挂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门诊部,实际上是个体诊所模式,医生就是那个医生,护士和药房人员还是那两个。作为“门外汉”,我还不知道那些相应的医生也好,护士也罢,到底是不是都具备相应的准入资质。
从他们的营业时间、营业模式、诊疗科目、诊疗方式等来看,给个体诊所没什么两样,都是看病后吃药,或者打针,或者输液。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社区医疗没有体现出社区的作用。并且容易为那些没有资质独立从事医疗活动的人提供“就业”和“处方”机会。无形的扰乱城区医疗秩序。
社区医疗不应以治病为主
社区医疗,顾名思义就是社区中的医疗系统。其主要职责不应该是治病为主,而是社区防病、健康教育、社区健康科普、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等等,然后才是一般医疗救助。
据我观察,这家新成立不久的社区医疗机构,各个门诊部除开诊疗疾病外,没有其它明显的差异,与个体诊所相当。这是违背社区医院的根本目的的。
社区医疗的由来,源自于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员居住集中,社区居民对健康需求发生变化,综合医院的繁琐、个体医生的单调不能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故诞生了社区医疗。社区医疗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比如平时的社区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健康档案、慢性病家庭,采取必要的社区疾病干预、防控疾病,提供方便、快捷的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和普通疾病诊疗与疾病转诊等。
也就是说,社区医院的服务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有效、专业的健康疾病预防知识,让居民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就医和防病。使得居民放心、舒心、安心过上健康、快乐生活。
不过,这些最主要、最基本的目的似乎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甚至有的社区医生对健康科普常识、知识都感到陌生,这是给社区医疗这个机构名称对比起起来相当不靠谱的。这种情况只能是把社区医疗作为诱饵,在城区无形中的多出好多家类个体诊所,对社区医疗的发展起不到质的作用,甚至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不是保障,而是更加糟糕。所以,相关部门一个引起重视,别让社区医院成为另一种“夸大诊疗”的机构,这样只能加重日趋严重的基础滥用医疗现象。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