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据《健康报》2015年10月19日报道:“身体中的血液就像流动的河水,咱们要经常注意‘水流’的变化,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果有一天河堤突然被冲垮,需要我们抗洪救灾了,那危害就大了。”10月17日,北京市丰台区红狮家园社区的小广场上,正在进行一场高血压防治宣教活动,台上专家讲得生动,台下近200位社区居民听得入神。
在为这样的“接地气”宣教慢性病防控知识点赞同时,笔者觉得真正要让老百姓在“地气”里懂得慢性病防控知识,路还很长,这种“接地气”依然难走出“形式主义”怪圈,很容易导致“地气”里的慢性病宣教“人去脑空”,老百姓对慢性病防控知识依然处在一种彷徨状态。
我国民众预防疾病知识欠缺严重
对于预防疾病知识而言,我国普通民众较为欠缺,特别是农村地区,好多上了年纪的人本身基础知识薄弱,甚至有的一字不识,对医学知识基本处于一种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在接收疾病知识时,很容易“风来随风,雨来随雨”。
当前,很多家庭出现对疾病知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象,祖辈“模模糊糊”,中年“多少懂点”,青少年“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完全懂”,一旦沟通“失效”,这样的家庭情况很容易在疾病面前“迷失方向”。笔者曾经见过很多这种现象,老年人硬要求年轻人送其到“黑医”甚至“神庙”治病,一旦年轻人不送去则在家发脾气。
慢病知识宣传出现“两头脱节”
一方面,民众对健康和疾病知识陌生,特别是农村地区鲜有规范的疾病知识宣传机构,由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担任疾病知识宣传重任,他们本身对疾病知识欠缺,难免成了“瞎子牵着瞎子走”的疾病宣传。另一方面,国家对疾病知识科普本身存在不足,从中央到地方,都由医务人员兼任疾病知识宣传员,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待遇处在“宣传好了,民众少生病,自己收入却少了”的困境中,对疾病健康知识宣传力不从心。
大方向层面出现“两头脱节”现象,必然在“八仙过海”的家庭里,疾病预防知识更是“乱了头”,长期处于一种“不知道谁说的好”状态下,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则成为一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状态下,年年宣传,年年还是那个样。
仅“接地气”难让民众了解慢性病防治
让民众了解更多的疾病预防知识,减少慢性病发作和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等,仅靠短暂的“接地气”宣传难奏效。
1是疾病知识本身较为专业,让民众短期内了解透彻不容易,民众反而易出现“讲台下听懂了,回家忘记了”现象;
2是当前民众身边少有绝对意义上的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员,他们接受的疾病预防知识来自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疾病防治知识让好多民众一头雾水,“这边说高血压要终生治疗,那边说高血压能彻底治愈,到底谁说的是真?”
3是社区或农村少有专门的健康预防知识“指导站”或“指导人”,一些打住疾病预防知识宣传的“李鬼”与正规医疗机构宣传人员“与狼共舞”,导致民众对待“从天而降”的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持一种观望状态。
其实,要让民众真正从“轻预防,乱治疗”状态下走出来,路并非很难。只要解决基层医生和社区医生的收入性质,让民众身边的医生从“治好病,收入高”转变为让民众“少生病,收入多”,同时建立规范的疾病预防宣传机构、培养真正的能做疾病预防和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人员,让民众身边的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地气”更旺盛,或许才是上策。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