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中医组团“赶大集”或是农村中医发展的一条好路

16年02月02日 阅读:19653 来源: 梅松政原创

  据10月28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中医医院转变服务方式,由该院中医内科、外科专家组成的一支医疗队,到20里地开外的西河镇,和对口帮扶的镇中心卫生院联合开展“名医赶大集,健康进社区”义诊。倍受当地人民群众欢迎。


  看到这样的报道,笔者突发奇想,是否可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成立县级中医专家团队,让全县有名的中医师都参与进来,逢赶集日轮流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活动,促使名中医“动起来”,填补乡镇级卫生机构缺乏中医师的不足,同时满足民众就近看中医的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逐年越来越好,城乡差别伴随着基础建设完善越来越小,民众就近就医需求越来越强烈,名中医扎堆现象却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给百姓就地看中医“添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乡镇卫生院这个基层中医“墙头堡”失去“堡”的作用,甚至在一些乡镇卫生院,连中药都很少用,多年不能招进一名合格中医师,导致村民就地看中医从“热”转化为“远”。要么到县城看中医,要么相信民间“草草医”。


  农村中医被“冷”的原因有很多,有国民经济收入增多因素,也有交通便捷进城看中医方便因素,也有网络、电话等信息便捷便于民众了解名中医因素。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遇冷确是一个不争事实。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民众数量有限,自然病人数量不能满足名中医生存;另一方面,这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不足,加上医患关系日益隔阂,不能满足中医师用“排除法”加强诊断准确性而避免发生医患纠纷;再一方面,人才选拔机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不能让中医师在这两级医疗机构看到未来。最终,导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成为中医生存的洼地。


  笔者认为,若是县级中医医院或县级卫生计生管理部门能成立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的中医医联体,让县内名中医有效地借助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动起来”,轮流到各乡镇诊疗,既能带动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发展,也能满足村民日益需求的就地看名中医的渴求。


  当然,这样的举动需要解决一些前提条件。首先,要解决中医师是否乐意参与问题,其实就是“待遇动力”,如何让中医师在这样的“赶大集”面前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收入;其次,是否能形成常态化,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常态化才能让民众看到希望,假如民众知道每5天一次或者每10天一次“赶集天”就有城里的名中医到卫生院坐诊,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如期而至看中医,相反,民众会失去信心;最后,如何出资和分配资金以及收入等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当前,很多中医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都处在一种“义诊”状态,不让民众出资,不收民众一分钱,或多或少都是流于形式,或者只能起到一点宣传作用。若是真正的建立中医师医联体,形成常态化诊疗,就得要收费,就得必须解决好出资和“盈利”分配等问题。


  所以,探索基层中医“组团赶大集”或许是一条与时俱进的中医发展好路子,关键得看是否有人用心去做。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39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0409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3907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2189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29968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37863阅读

打造 “投资人青睐” 医院项目的 4 个核心准备动作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国家注册执业中医医师,1996年开始从医;担任多家媒体驻地记者、通讯员,每年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刊物上有150余篇稿子发表;长期关注中医药、农村、医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