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医生们,你们在移动医疗的浪潮中,怎么办?

16年02月18日 阅读:13757 来源: 魏音音原创

  常常听到“圈里的人”在讨论:医生们是如何如何的;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今天,有哪些哪些的构成因素;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改善医患关系……那么,不妨让音音来泼一盆冷水:如此热火朝天讨论着的“圈里人”,究竟有几个,真正当过医生?


  如今,移动医疗跨过蓝海而直接进入红海阶段,移动医疗,也从当时让大众们一头雾水的状态,到现在逐渐地呈现在大众的眼前。相信,大部分的移动医疗从业者们和音音有着一样的认知:移动医疗,最为关键的突破口,还是在于医生。原因是什么?你且听我道来。


  移动医疗精髓是解决医生和病人的匹配


  移动医疗有两个大问题必须得解决:一是让患者就医更方便,二是改善医患关系。说白了,移动医疗就是连接人与服务,解决医生和病人的匹配。前儿滴滴打车推出的“滴滴医生”推出了“上门医生”新概念,号称目标为“盘活现有医疗资源”,但是又试问,在没有确诊的前提下、在没有充分了解医生的的前提下,谁的胆子那么大,像“上门涂指甲”似的“上门看病”!?


  事实上,作为普罗大众,最关心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生,你是不是能把我的病给治好?为什么要解决医生和病人的匹配问题?实际上,是要改善目前不纯粹的就医体验,把有些本来是颠沛流离、凄惨的求医悲剧,变成一个个最终解除病痛、温暖人心的成功故事。让社会少一点儿就医求助,多一点儿医患温暖,难道不好吗?


  移动医疗只是促进医患服务的工具


  毫不避讳地说,好医生都是熬出来的;现代医生的一大特点是分科、分病种,不同的医生专注不同的病种,术业有专攻,某一位专家真正擅长的疾病,或许只有两三种。中国人有跟风的习惯,常常冲着谁的名气大,就找谁去看病,又或者,哪个医生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在业内有名,哪个医生的医术就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上文有说到,移动医疗的精髓是解决医生和病人的匹配。医生在移动医疗里能做什么?比如:


  全方位地向患者展示自己的所学所长,更方便患者的选择;又比如:通过预约、咨询等这些简单的移动医疗基本工具,节省前期就医时间,让患者快速找到匹配的医生;再比如:治疗过后的回访、医嘱、关怀服务等——我始终认为,移动医疗,终是不能取代整个就医过程,最终的治疗,还是必须得落到现场、落到手术台、落到望闻问切。


  当然,医生是不是应该收取咨询费或服务费这个问题,每个城市的医疗水平不等、医生水平不等,就不在此一概而论。


  了解医生,未必就能做好移动医疗产品


  最近在做医生采访的时候,我都不约而同地在问一个问题:作为医生,你的第一需求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第一需求是患者的认可、有的说第一需求是名气、有的说第一需求是快乐、更有甚者说第一需求是赚钱……那么问题来了:谁最了解医生?真的就是有过十几二十年一线工作经验的医生们吗?答案并不尽然。


  那么,在如今各种医疗创始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21世纪里,是不是,了解医生的人,就能做好移动医疗产品?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长久型有生命力的移动医疗产品,应该是能实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一如国外的私人医生,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说明:个性化、长时间、高效率的健康管理服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需求会日益增大。


  移动医疗的核心,就是方便用户,在生病前提前做好预防让自己不生病,在生病时得到最安心的治疗,在康复时得到最好的服务——而要实现这个核心,医生是突破口、是关键,但并不表示,了解医生,就一定能做好移动医疗产品。


  中国的移动医疗产业很多,尽管几乎每一个产业下,医生们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实际上这些移动医疗并不能满足医生自身的价值体现,只能作为一种医疗服务扩张的工具。但真正的医疗服务,是离不开医生、离不开更专业的医生的;医生要是不能全身心投入使用移动医疗产品,一切都是白搭。


  因此,音音在此呼吁,更多的移动医疗产业更好地去关注医生、去体谅医生,让医生们真正的发挥他们的力量!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67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1686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3949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3404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1130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39027阅读

打造 “投资人青睐” 医院项目的 4 个核心准备动作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18岁的身体40岁的脑袋,对30岁以上男人最具吸引力;最喜欢“玩”和“过瘾”。90后文字控,一个月内提升医院业绩;新锐医疗品牌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