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什么叫医联体?
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存在好久;医联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就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对于医联体,音音有两种认知:
从公立医院来讲,我们不妨把这个体系,想象成一个金字塔:金字塔最底部的村医院、社区医院是首诊看病的第一步,金字塔最顶尖的大医院、大科室专门攻克疑难杂症;形成有序就诊。国内群众意识里的“看病难、看病贵”,实际上指的是去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什么原因呢?因为大部分的群众都选择相信大医院/三甲医院,对小医院总是抱着怀疑或不相信的态度。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其实大部分都病情稳定,只需要开药以维持常规治疗,但这部分的需求者,全部都集中在国内的大医院或三甲医院,这些需求者有一个共性:需要连续性地找同一个医生进行复诊,其它医生对其病情不了解,换一个医生,等于重头再来一次——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还浪费了其它更有需要治疗的客户的挂号名额。
医联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1、医联体让好医生流动:金字塔顶尖的医院医生、专家到社区出诊,合理地向小医院/社区医院分配就诊名额;同时,社区医生到大医院交流学习,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
2、让青年医生愿意当全科医生:实际上,青年医生的人才培养问题、就业指导问题、薪酬问题一直也在社会人士在讨论的问题;要让青年医生愿意留到社区、扎根乡村,还是得从提高青年医生的社会地位、就医薪酬解决。
除此之外,利用互联网手段,让全科医生真正成为群众们的家庭医生,既能让医生获得更舒适的就业环境,又能让医生获得更多的利益。
从民营医院来讲,我们不妨把这个体系,想象成一个圆圈:民营医疗大部分是专科医院,全科或综合性的科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各类小科室的民营医院,形成圆圈式的互动式组合,除了不断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为患者带来专业的医疗服务以外,还能为患者通过医联体圆圈,提供更多的可信赖的其它医疗服务。
而形成医联体的民营医院,也可通过数字化的云服务,为同一个患者带来医疗行为以外的健康管理服务。
鉴于此,国际医疗可以得到的启发
事实上,音音在此之前不断地向大家提起过:真正的国际医疗应该是,整合国内外优秀的好医院/医生,不仅能把需求者从送到国外去,还要解决需求者从国外回来以后的康复治疗和健康管理。
我们不妨把“金字塔”、把“圆圈”画得再大一点。对于“金字塔”来说,加入国外顶级的医院资源,相当于是把这个金字塔垒得更高;国内的重症患者,或者是国内还并没有出现的案例,国内的医生可以通过国际医疗,和国外的医生进行学习和交流,如有必要,把有需求的患者送到国外去就医;当国内的患者从国外回来以后,国内的医生通过这种长期、不间断的交流,负责患者后续的康复治疗和健康管理。同时,这类病理或治疗方式,可由国内的医生以学术交流或专题交流的形式,对下级医院的优秀医生进行培养、传授,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化医疗提升机制,全面提升国内的医疗水平。
而对于“圆圈”来讲,这是一个绝佳的和国际接轨的好机会。如果要追朔,国内的民营医疗其实比国内的公立医生起步得要更早;而先进国家的医疗机制借鉴来看,民营医疗是国家的方向;公开、透明化的医疗环境必定以民营医疗为先驱,抢先在国内的医疗市场开展。抛开别的因素不说,光就民营医疗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开放性来讲,民营医疗都将更先一步比公立医院更早、更快实现“医联体”。
那为什么“医联体”一直都叫好不叫座?
其实也有音音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原因啦~~~全中国都在讨论“智慧医疗”,全中国都在讨论“分级诊疗”,全中国也都在讨论“医联体”;实现不了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公立医院要让其它产品进入,目前这难度和摘星星一样,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并不愿“放掉”手中“有利可图”的患者;又比如说,民营医疗以圆圈的方式做医联体倒是可以想象,可问题来了,就以民营医疗目前的经营现状来看,路漫漫其修远兮。
医联体,除了联体,还得联心。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