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中医复兴,县级中医院要发挥枢纽作用

16年02月23日 阅读:15696 来源: 梅松政原创

  据《人民日报》消息,我国“中医的领军人物,着名中医的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这充分说明,中医发展“名兴实衰”,尤其是农村中医人才发展更是“衰不可及”,一些地方,“铁杆中医”(纯中医)少得可怜,甚至一些县级中医医院出现“铁杆中医”队伍“断链”现象,致使中医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形成“用一个假象去掩饰另一个假象”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


  为此笔者认为,要让中医事业真正的发展起来,使中医事业真正的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复兴起来,要抓住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契机,把县级中医医院向中医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枢纽方向发展。


  县级中医院是农村中医事业发展的坐标


  学习中医是需要循序渐进过程的,也就是说,没有持之以恒和终生学习意识的人很难学好中医,没有学好中医自然不会用好中医,这就是目前中医在基层难发展的“瓶颈”。


  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只能是一个“提纲”,临证时常会遇到与“提纲”文不对题的病证,从而导致自学成了中医的最大学习方式方法,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厌学”、“以讹传讹”等,致使中医难像模像样的发展,也使一些对中医兴趣浓厚的人在“现实中”忘了自我,不知不觉的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中不中、西不西”的“怪物医生”。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县级中医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造成中医学生离开学校,找不到合适的教学医院,要么路途遥远,导致工作和学习的矛盾;要么没有真中医,导致学习枯燥和没有实质学习价值的矛盾;要么根本没有学习地方,导致“子欲学”和“师不教”的矛盾......


  这些不良现象造成中医队伍在发展中“脱节”,老中医继续耍教条主义,中年中医对中医事业迷迷糊糊,青年中医充满活力却无出路。总之,还是在一个行业下、一个单位里,“各干各的”,不能真正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医是“为身家温饱”从事这中医这个职业。


  所以,县级中医院应该是中医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坐标。县级中医院要认识到这一点,把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才能更好的在中医复兴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公立”身份。


  县级中医院是中医发展的枢纽


  县级中医医院可以在乡镇、村级和市、省之间形成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中医可以随时随地到县级中医院学习理论知识、观摩临证经验,县级中医院可以派精干中医人才到市、省级去学习先进的知识来传输给乡镇、村级医务人员。


  从这个角度来说,县级中医院是中医复兴的枢纽。可现在的大多数县级中医院没有真正的中医教师,别说中医讲师了,有的县级中医院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会议室、教学室之类。这也是导致中医在基层难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大多数县级中医院的中医师也没有向临证、教学、理论探讨型的综合型中医发展的目标,或者方向。这是中医发展方向上的错误。一些县级中医院的“医、教、学中心”成了名副其实的口号,“巧媳妇做不出无米之炊”,无法培养出一个真中医,也无法成为中医行业真正的中心。


  笔者认为,要让中医事业真正的在神州大地繁荣起来,别把县级中医院这个“枢纽”给予忽视了,它将是中医复兴的希望之地。


  中医复兴先重视县级中医院发展


  目前,大多数的县级中医院底子还很薄。最主要是人才资源不足和硬件设施落后。有的县级中医院甚至没有一位称得上“铁杆中医”的人才,没有一间像样的教室,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医传承方案,更没有长远的人才战略、复兴发展方向,还在走“一切听从上级安排,好坏上面承担”的原始中医发展道路,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帽子”。


  笔者认为,中医要真正的发展,真正的复兴,先从发展好县级中医院这个承上启下的“枢纽机构”才行。


  首先要培养能教、能辨证论治、能当好学生的“双师型”中医师,每所县级中医院至少应该培养1--2名,这样很好使中医这根“火棒”在县级以下继续燃烧。有了这样的中医人才,才能更好的带动院内学习、培育乡镇卫生院中医、传教村卫生室中医。这就是“中医复兴,人才为先”的发展战略。


  其次需要政府投入资金把县级中医院建设成为“中医进修学校”,即每所县级中医院至少要有两间多功能、现代化教室,或会议室、教室复合型,便于全县中医人员随时学习、交流、传承。


  最后就是建立各种中医发展的制度,比如学习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传承制度、比拼制度、名师名医制度、论文交流、发表、写作制度等,逐渐让中医人及普通老百姓都认识到中医是学习与临床相结合的行业,须终生学习与传承相结合的行业。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中医的复兴也要搭载在“国家发展”这条船上,借助现代化科技把县级中医院建设成为承上启下的中医事业中心,即符合中医的“简、便”特点,也符合国家执政的“效、廉”准则,当县级中医院真正的成为中医发展的枢纽时,中医事业的伟大复兴也会给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强大起来。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031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2327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3973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4008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1716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39649阅读

打造 “投资人青睐” 医院项目的 4 个核心准备动作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国家注册执业中医医师,1996年开始从医;担任多家媒体驻地记者、通讯员,每年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刊物上有150余篇稿子发表;长期关注中医药、农村、医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