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同意北京老方的这个组合拳变革:“专家团队诊疗模式,就是让低年资医生成为专家团队诊疗的前沿,专家坐镇,让专家的价值最大化,让低年资医生价值最大化,让患者病情得到最适宜的解决方案。这不就是资源分配按医疗规律的安排吗?”
北京的这次挂号变革所谓的“专家团队诊疗模式”,其实就是取消公立医院专家门诊的意思,恢复到传统的“医院为医方”对患者负责的正常模式。这与笔者2月21日刊发的《再说号黄牛》文里的建议“巧合”了。
《再说号黄牛》:我们过去的公立医院接诊是这个模式:专家主任带领老老小小各个梯队的徒弟学生后生共同接诊,患者按科挂号,按号就诊,顺序喊号后碰到谁是谁,就如同当下的银行窗口服务。年轻人遇到吃不准的病情,或喊一嗓子,或把病人连资料一起带到主治跟前去,主治就予以现场指导了。主治再吃不准,又一喊,专家主任就加入了,典型病例,还会喊大家一起来观摩,既解决病人诊治,也随时带教与提高。要是他还疑惑拿不定,那就电话喊科里的“老祖宗”了。这个模式,才是正确的。
“我曾经问过一些顶级专家,他们普遍反映的是在他们的病人中只有30%的病人需要专家这个层级,而更多的应该由低年资的医生来解决。这对社会和医院而言,不是资源浪费吗?如何让这个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呢?”方来英之问,也是全国医管界之问。患者自行决策求医,由于专业障碍问题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正常倾向,是不可能经由医学科普后,以及有限的价差而理性化的。那么, “规制”就不该缺席。利用“专家团队诊疗模式”,规范患者入口与后续径路,就是有效可期的规制手段。再同步全国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和预约转诊制度,挂号乱象是可以得到彻底治理的。
另外,笔者重申,且不谈救死扶伤云云的大道理,只谈法理,也该如此:患者来院形成医患关系,面对的这个医方,指的是个法人,是单位,是某家医院,而非医院内的某个自然人,原就不该直奔某个具体的专家个人。即便是一人诊所,其医患关系也还是由诊所方为医方!这位接诊的具体个人,也不可以仅仅以自己的能力作为该患者能够得到的服务的全部,遇到自己吃不准的,不是请其再另外挂别人号一推了之,而是必须“亲自”汇报上级医生指导处理,否则,涉嫌“不作为”,酿成后果的,依法被追责是逃不脱的。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4 09:46:5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