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互联网+】基因科学的创新和闭环崛起

16年03月10日 阅读:13977 来源: 罗奇斌原创

  有人说,基因行业历来是技术迭代极快的领域,笔者认为,基因行业没有"历来",只有"近来",这是一个崛起的行业,注定是人才辈出和技术创新最活跃的"江湖".笔者在这个系列会细说行业里面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故事,在这个技术创新的领域,更多的是模式创新推动的闭环形成,这个崛起的暗流才是我们应该看到的背后推手。


  模式创新:互联网+基因


  互联网的基本核心是互联和在线。


  但是在国内基因行业,我们至今没有做到互联。互联除了数据互联,还需要信息互联和知识互联。科学研究中的通过基因测序得到的数据,在发表文献以后需要将数据公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公开不是互联,只是数据公开。


  试想一下,设立一个公共服务器,将相关的数据发布到网上,就是所谓的互联吗?当然不是,这里的数据需要经过两道工序才能使用:第一道是数据的格式化,第二道是数据的信息化处理。


  第一道的数据格式化,会诞生了两批工种:第一批是以获取国家科研经费为支撑的数据中心。这种数据中心必须配备一定IT背景的研发人员。能做的活就是将基因数据进行格式化的存储,为制定格式化进行最底层的去冗余和数据库硬件维护。第二批是以商业为目的的数据库服务企业,这是基因产业链的一个基础环节。这样的企业通常会有一到两个核心的技术,比如互联网的流媒体处理技术服务提供商,这么小的一个环节,就能够诞生超过两位数以上的企业在抢。


  同理,在基因行业,单单的一个基因大数据压缩技术,如果有一个靠谱的核心技术,即便是在科技转产业率极低的中国,也能孵化出几家不错的初创公司。这样的公司往往不到五个人,以提供技术服务、软件、Saas付费模式等形式盈利。


  第二道的信息化处理,孵化了生物信息学工程师的创业。这一过程的创业公司在基因产业链中很难做大,往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并入大公司或者直接被独立收购。我们来看看互联网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个APP的创业,往往诞生的速度和死亡的速度极快,我认为这样的创业在一个平台生态环境里面其实是一个内竞争机制下的人才库储备。


  如何来理解呢?比如Apple Store通过这个平台生态环境,让最优秀的工程师都自己承担风险内驱动的进行创新,这样的闭环其实就是一个类似资本市场的小型调节生态。在这样的闭环里面,最后回归的还是人才,里面没有HR,没有管理部门,没有市场部门,没有销售部门,整个生态自我驱动不断进行竞争淘汰,这就是平台效应。国内已经出现类似的平台生态系统,比如BAT通过构建平台来进行闭环的打造。


  在基因行业,也会出现这样的平台生态系统,将生物信息工程师通过微创业的形式先融合进来。一旦这样的生态系统成熟、人才入口抢占成功,标准化的制定和规则的形成是势在必得。那么会不会出现大平台下面的垂直分化呢?不会,商业的规则和资本的推动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现,最后能成功的很大可能会是从外部孵化的垂直切入。


  除了互联,还有就是在线。


  目前整个生物行业没有实现在线。传统行业在不断被"互联网+"进行同化,通过电商的形式实现在线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一种模式。我们来看整个生物的产业链,试剂没有实现在线,仪器设备没有实现在线,医疗和科研的应用没有实现在线。作为一个拥有最多高学历人才的行业,居然没有实现高度的互联网在线化,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基因科学的出现,会推动生物产业链在线过程的加速。生物信息是生物行业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具有天然在线的属性。你让卖试剂的上线,动力不够,你让操作仪器的上线,没有必要,但是让生物信息分析上线,这是自然而然就能发生的事实。


  笔者预测,基因行业会诞生一批企业,那就是从生物信息分析切入,形成一个数据分析大平台,然后向上游移动,将测序仪器上线,将建库和试剂上线,最后将样本物流系统在线化。另一方向下游移动,将应用出口通过云端实现在线,最终实现产业链的闭环,"互联网+"在基因行业得到实现。


  这样的平台,解决了两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种是仪器设备信息,另一种是技术服务信息。在下一节里面,笔者会细细分析这样的闭环其实就是类似工业4.0的模式,但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基因行业,还是处于2.0阶段,我们需要马上进入3.0,才能实现闭环的崛起。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41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196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4697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090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6464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4053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罗奇斌,奇云诺德创始人。《互联网+》丛书联合作者和《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医疗》联合作者。贝壳社BioMan成员。基因空间微信公众号和基因世界APP的内容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多家知名生物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曾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项目研发工作,担任过易科学生物信息学顾问以及“和君医药医疗健康沙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