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为什么说2016年是国内基因产业的元年?(二)

16年03月16日 阅读:13623 来源: 罗奇斌原创

  历史总会在不同的时间周期出现惊人的相似,也会在不同的产业上演类似的商战。


1.jpg


  在互联网出现前的计算机工业时代,微软和苹果公司都想成为垄断者。然而在硬件到软件的过程中,好比鱼和熊掌,不可两者兼得。乔布斯想成IBM那样的垄断者,从硬件到软件全部垄断,这个想法后来被证实是行不通的。而盖茨意识到只要垄断了操作系统,就间接垄断了整个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微软成就霸业的这个战略是正确的。1981年,微软的财务收入在整个行业里面是微乎其微的。即便到了1986年上市以后,微软为世界上80%的微机提供操作系统也是区区一个亿美元的营业额。直到1990年发布Windows3.0成为软件霸主时营业额才达到苹果同时期的1/5.1997年,微软公司的市值首度超过IBM.


2.jpg


  从微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过渡,用了不到五年的光景,而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经历了十年的时间。我相信基因产业从传统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过渡,应该也在五年左右的光景,而进入生命信息化时代,基因产品应用呈现高速发展,至少会持续十年的时间。


  以此类推,在基因产业里,Illumina的霸主地位从硬件上来说已经无可撼动。和八十年代的IBM一样,Illumina所扮演的角色在基因产业中注定是开拓疆土的龙头老大。关于Illumina的故事,在一年前我曾经写过的《基因产业四部曲:Illumina已经颠覆了基因测序行业,下一位颠覆基因行业的是谁?》里面提出过我的观点:Illumina想要掌控整个基因测序行业的野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但是不甘心被排挤的测序服务公司,以及掌握着终端消费者的一些医疗机构,能甘心让Illumina过来分一杯羹吗?2015年是基因大数据游戏的开始,Illumina已经不再是这场数据游戏的颠覆者,因为他无法控制他产出的数据,也无法掌握数据被如何使用。


3.JPG

  反观二十多年前中国老百姓对于个人资产的使用,远远没有现今这么活跃,股票、基金、投资等方式已经进入老百姓生活,便利的互联网工具如余额宝、理财通等给我们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如果说老百姓对基因数据的认识在不断深入,那么我们能不能大胆预测:基因数据的应用场景和相关的互联网应用工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善呢?人人玩基因的时代,也会随着基因数据授权应用的不断出现而变得更有可能。


  颠覆传统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出现,前后不过十年的光景,进入基因经济学时代,出现人人可玩的基因产品,还需要我们等多久呢?


  2015年的时候我曾经提到基因大数据时代的开始,精准医疗里面的"精准"需要基因大数据的推动,这股"推动力"背后的"催化剂"正是云计算的发展带来的互联网医疗。进入2016年,这场大数据游戏的上演标志着我们进入基因经济学时代。这个时代和二十年前(1996年)出现的互联网时代萌芽会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4.jpg

  大数据和云计算推动着互联网时代朝着高度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个航线的开拓为传统行业的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用大数据解决医疗健康的问题,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的标志(了解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结合带来的商机和挑战,可以参考我们编写的国内第一本《互联网+医疗健康》里面关于互联网医疗和基因科学的结合)。


  在这个通过大数据解决问题的时代,基因产业中存在众多的传统企业,它们都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转型的过程其实就是基因产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几个思维上面的转变,正是我们判断一家基因产业创业公司是否能够成为独角兽的关键点。这些思维上的转变,有的人可能会简单地归结为"互联网思维",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我建议不要过早将其纳入到"互联网思维"的范畴,而应该称为"转型思维".下面我简单列举几个"转型思维"的案例。

5.jpg

  第一个转型思维就是"从预测到反应".


  在工业时代的企业里面,往往公司的几位创始人聚在一起,有的贡献技术,有的贡献资本资源,有的贡献市场和渠道等等,最后统一到一个不错的想法,于是就开工层层落实,步步研发出产品。这就是工业时代典型的"预测思维".读者不妨对照看看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否是这样的模式,就能够判断出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否是走着一条工业时代的思维道路了。


  然而,进入到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往往不是这样的做法和思维指导,而是通过"反应思维"来做事。比如在Google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里面,通常各级的主管是无法预见什么样的项目或产品能够成功的,于是这些公司通常的做法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项目进展的情况不断做出"反应".

6.jpg

  比如某个项目所在的市场发生了变化,那么项目也会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某个项目如果进展顺利并且市场反馈良好,公司会对这个项目增加资源投入;而一旦市场反应冷淡,项目就会被及时砍掉。所以在互联网公司,很难看到工业时代的传统公司常常出现的情景,员工在主管面前立个军令状,遇到困难不断地开大会检讨、打鸡血等。在国内,很多的产业开发区这种情节尤其严重,为了证明最初的决策正确,一些领导不断地给某些半死不活的入驻企业输血,造成这些企业像"吸血虫"一样拿着政府扶持的基金过日子。这样的"预测思维"导致的竞争力低下注定了这些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被淘汰的结局。


  "反应思维"保证了企业对市场和行业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再分配,确保最好的公司和行业获得最多的资源。在转型阶段,这种"反应思维"起初无法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三到五年之间,将会在某个时间点出现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超越的门槛。


  (连载二完)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99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209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4935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090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6715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4292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罗奇斌,奇云诺德创始人。《互联网+》丛书联合作者和《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医疗》联合作者。贝壳社BioMan成员。基因空间微信公众号和基因世界APP的内容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多家知名生物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曾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项目研发工作,担任过易科学生物信息学顾问以及“和君医药医疗健康沙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