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从制度设计上打通了乡村医生职业规划空间。《意见》提出,在现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考试大纲,统一组织,单独命题,对考试合格的发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执业。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笔者为新政策叫好!但是,如何留住乡村医生,除了宏观层面的考量,关乎村医切身利益的因素,更应该引起重视。
据笔者了解,目前的乡村医生,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才“被迫”留在村卫生室。这当中有两类人员比较多,一种是40岁以上,没有精力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这类人早已具备从事医生的技能,却没有考试的本能,很多人让他们考也难过关。另一种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他们有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潜能,只是时候未到,事实上,这类人很难坚守在卫生室。
基层缺乏执业(助理)师资格并非村卫生室专利。按照相关规划和人员布局设置等,基层绝大多数卫生院、民营医院,甚至县级医疗机构同样缺乏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这种情况给村卫生室中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提供了很大“出走”可能。没有“五险一金”保障的乡村医生一旦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很容易“自由”地走进这些“有缺口”的医疗机构,而让村卫生室处在人员资格不足的状态下。
乡村医生“有人管,却没人管好”是一大头痛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农村卫生事业长时间难解决的“微循环障碍”。乡村医生的成长、生存、养老、生病、生活等,看似有人管,实际上几乎都是自负盈亏,国家并没有规定给予乡村医生固定的工资,而仅是给予一定补贴。很多乡村医生本身也是“看不起病”的村民。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执业环境,造就了乡村医生只能听从卫生院的管理,而无法改变卫生院对自己的不合理管理,从而几乎陷入“没人管得好”的困境之下。
《意见》中虽然有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政策、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和执业环境等内容,但是乡村医生的“身份”问题、“五险一金”问题等依然是一个“悬吊吊”的未知数,若不把乡村医生的“身份”明确化、村卫生室的性质“编制化”,国家努力培养的合格乡村医生很可能会出现“合格一个,走出一个”的困境。特别是国家鼓励社会办医、引进民间资本办医、提倡国外资金办医等的大背景下,一旦乡村医生获得相应的资格后,很容易被这些医疗机构“重金”挖走。
因此,不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问题,乡村医生就看不到未来,必然使他们有勇气“大胆走出去”;不解决村卫生室性质问题,难让乡村医生获得更多的“声誉”,特别是医生职称制度等,让乡村医生几乎难有职称资格;不解决乡村医生“五险一金”问题,很多年迈乡村医生的晚年悲惨遭遇则会让现有的乡村医生“天天有退出乡村医生”的想法。所以,《意见》只能是一个导向,还需要完善内容,特别是完善各项有关乡村医生的管理制度,让乡村医生真正地生在农村、死在农村,有尊严、有地位、有施展,才是乡村医生追求的未来。
文章的首发于中国社区卫生协会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