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中医药发展不妨从农村“真抓实干”开始

16年03月30日 阅读:19731 来源: 梅松政原创

  在刚刚召开的2016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医改将“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这让笔者想到多年来推崇的“医药分开”改革,“医药分开”的主要目标是铲除“绑在”医药当中的不正当利益,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看到医药价格”而就诊吃药,同时保障老百姓用药安全。当初甚至有人曾提出医疗机构除了急救药品以外,不应该卖药。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药店走的是“想方设法把药品多销售出去”的经商之道,反而导致病患不知不觉从过去被“一家吃”搅入“两家吃”的漩涡中。特别在基层,一些药品经营者的专业素质本身一般,在无意间谬传着医药知识,让医药知识欠缺的老百姓雾里看花。最糟糕的还是中医药行业,一些药店用“经商思维”从事中药饮片销售,要么“短斤少两”,要么“冒名顶替”,要么“干脆少味”,甚至用劣品伪装成正品销售,最终导致中医师处方“开得再好,疗效一般般”的结局。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提到,从以下六个方面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民族医药发展、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同时要求从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四个方面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并提出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来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还要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等。


  从国家战略来看,中医药事业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这是人民所需、行业所迫、时代召唤的结果。然而,从行业本质来看,中医药事业发展还存在很多“绊脚石”,甚至是“拦路虎”。特别是9亿农民身边的中医药,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根据笔者在农村从事20多年中医药经验来看,农民身边真正的中医药人整体水平处于一个持续的“滑坡阶段”,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一团乱”现象,一夜之间就会“蹦出”一个“中医药神人”,导致雾里看花的老百姓继续被迷惑。笔者认为,要让农村中医药事业真正地发展起来,服务百姓健康,不妨从“真、抓、实、干”开始。


  “真”心实意发展中医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人才是主人。遗憾的是,在农村,很多中医药人脱离“主人”很长时间了,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乱七八糟”的“草草医”们,他们的从业规则、用药准则等不是受到单位制约,就是受到“大环境”污染。笔者曾经在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科工作,运用中药饮片“必须”听从领导安排,结果导致市场价格1元的药品在单位的进价成了16元。有段时间,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卫生院成为村卫生室“集中药品采购点”,乡村医生同样受到卫生院“想当然”的用药习惯的影响,自己需要的,卫生院没有,有的便是价格异常的高,药店与那些“草草医”们用药更是“乱成一锅粥”。


  笔者学医从医已20多年,很少看到农村行业管理者真正地从中医药行业实情、实地发展中医药,一些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形同虚设、县级中医医院“铁杆中医”寥寥无几、山旮旯头的“草草医”们依然我行我素地向村民传授中医药知识。受到“市场冲击”,当前农村从事纯中医事业的人非常少,农村中医药事业表面上是一片繁荣,实际上是“衰不可及”。所以,要发展好中医药事业,必须真心实意地从农村抓起,从农村纯中医抓起。


  “抓”着时机大干中医


  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一方面,现代医药的耐药性和服务价格不断攀升,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看不好病”而越来越“吃不消”,于是对中医药的简、便、效、廉的热衷悄然回归;另一方面,国家从“顶层”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如中医药进入立法“快车道”、中医药成果史无前例地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越来越倍受世人青睐、中医药“治未病”正在成为预防保健中的“主角”等,市场需求倒逼中医药事业走上供给侧改革步伐。


  农村,历来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战场”。在国家重视、民众所需的新形势下,相关部门更应该抓住这样的大好时机做好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只有自己“正身”了,才能让行业“正身”。笔者认为,实行“人人参与、综合评估”的基层中医药发展机制,或许是基层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应该考虑的供给侧改革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中医药事业“摸着真心”向前发展,不走偏路、歪路、绕路。


  “实”地考察中医力量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石。要发展好基层中医药事业,得摸清基层中医药真实人才力量。据笔者观察,一些省份通过反复多次“清理农村中医人才”队伍,把一些对中医药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招进”对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的技术人员队伍中,这正是缺乏对农村中医药力量实地考察的体现。中医药事业发展不能被现代医药裹挟,更不能走“挂羊头卖狗肉”式的虚假中医之路。


  一个地方需要多少中医人才、目前已有多少真正中医人才、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中医药旅游业、产业、服务业等,都必须有严密的实地考察证据才能确定。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层都在干着“虚拟”的中医药事业,必然出现“外实内虚”现象。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套上“政治任务”的“虚假中医药”。比如某县要创建中医先进县,某卫生院没有合格中医师时就用一些虚假的信息蒙混过关。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老百姓跟着步入“虚拟中医药”的泥潭。所以,在基层实地考察中医真实力量也是发展中医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干”干净净净化中医


  要让一个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先让这个行业“清理门户”,将“藏污纳垢”的地方净化一次。很长时间来,基层中医药就是一个“杂货摊”,正规的非正规的、有证照的无资格的、能看病的不能看病的,都在各自的“舞台上”表演。特别是从国家推崇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以来,基层一下子多了很多保健按摩、针灸推拿、头皮推广技术的使用者,甚至有些村民成了某种中药产品的“经销商”,背着包包走街串户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有效,一些经不起诱惑的村民纷纷中招。


  中医药发展要根据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发展才行,若是“风来随风,雨来随雨”,势必严重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当下,更应该干干净净地净化基层中医药市场,让老百姓真实地看到身边中医药事业的现状,不被伪中医所迷惑。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健康是幸福之基。若老百姓不幸患病时,再次遭遇伪中医的“洗刷”,其“幸福指数”真会下降至冰点。这就不仅仅是病人的不幸,更是中医药行业的不幸。


  所以,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不妨从“真、抓、实、干”抓起,让中医药行业纯净、让老百姓放心选择和使用中医药,让基层“铁杆中医”人才有发展方向、有传承对象、有尊严执业。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592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223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5520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099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7354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4895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国家注册执业中医医师,1996年开始从医;担任多家媒体驻地记者、通讯员,每年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刊物上有150余篇稿子发表;长期关注中医药、农村、医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