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医生集团成立意义很大,但可能没有很大商业意义

16年04月08日 阅读:17071 来源: 刘谦原创

  今年医疗界最受关注的新闻都跟医生集团有关:各地纷纷成立各种体制内、体制外的医生集团,医生集团再组建集团联盟,深圳又批出首张以医生集团为名称的营业执照,然后张强医生集团高调宣布成功融资数千万元,一连串和医生集团有关的新闻,把医生集团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医生集团话题火爆,一方面是因为前期火热的分级诊疗和移动医疗话题退烧,另一方面就是它本身太有意义了!


  虽然医生集团跟医生个体执业相比貌似只是人数增加,但医生集团的关键是有公司资质的运营实体,有流程、有管理、有协作、有品牌,医生有组织的抱团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包括降低医生流动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和获取品牌溢价。医生集团跟实体医院相比会更加轻资产并更有效率,能轻易收割医疗产业链中收益最高的部分。未来中国的医疗体系将会有四大主体并存——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医生集团和个体诊所。


  中国医疗体系的一大特点就是医疗服务和技术价格被人为压低,虽然灰色地带的飞刀走穴和合法的多点执业部分地还原了医生的服务价值,只有医生集团才能把医生和医疗服务的价值完全体现。以张强为例,他去年做了上千台手术,据说每月交的个税就达到十几万元,收入完全不低于欧美一线外科医生,没有药品和器械回扣,没有患者红包,堪称最阳光的收入。


  有了医生集团作为参照系,未来民营或公立医院在招聘医生时自然心里有数,到底是自己占了医生多少便宜还是相反。同样有医生集团对照,医院也知道自己的运营效率低在哪里,品牌建设弱在哪里,患者服务差在哪里。有了医生集团这一实体,可以为医生资源重新配置提供一个新维度,让优质医生干高质量的事来获得高回报,因此医生集团的意义不亚于四十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


  医生集团这么有意义,那会不会大量出现甚至颠覆现有医疗体系呢?我认为不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医生集团只是医疗体制的补充而成不了主体。


  首先你不能指望几年内大量医生离开或半离开体制,我国体制决定了公立医院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医疗主体,优先得到各种资源,其多年积累的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是难以超越的。虽然社会对公立医院吐槽不断,但公立医院的管理也在进步,大医院高年资医生的综合收入也相当可观。长期在体制内工作的医生,往往缺少脱离体制的勇气和生存能力,能够多点执业就心满意足,自由执业并不适合多数医生,何况现有的医疗保险、医疗法规和外部资源都不太有利于自由执业。


  就算医生迈出自由执业的第一步,也未必一定三五结盟组成集团。有技术的医生很容易赚钱,患者口碑相传也不难维持生意,小诊所的管理也未必多复杂,不一定非要集成团。并不是说医生多一点就算集团,关键是集团是否有强大品牌,能吸引够多的优质患者。医疗因为不能做广告,品牌的建立耗时很长,三十年来几万家民营医院都没有弄出来几个响当当的牌子,能有品牌影响力的医生集团更是凤毛麟角。何况医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相互沟通和信任成本都不低,如果集团带来的品牌和效率没有显著更大,通俗说不能带来明显更多患者或者减少很多麻烦,加盟的意义就不大,加盟后也容易散伙单飞。


  医生集团的本质更接近合伙人制律师事务所,商业风险小、利润稳定但也没有爆发成长性,关键合伙人直观重要而且难以成批招聘。张强也再三声明他需要价值观类似又有强大学习能力和过硬临床能力的人加盟,这样看来大量复制医生集团是很难的。有意思的是自由执业的医生往往不会主攻高精尖的诊疗技术,而是集中于一些操作改良的常见病治疗,比如外周血管病、透析、美容、疝气等。技术壁垒不高固然也容易复制,未来也容易被仿效。所以医生集团总体不适合风投进入,更适合接受银行贷款或者长线的医疗资本。


  医生集团的一大好处就是能放大核心医生的品牌价值,未来具有上市可能,早期投入的资本获利可能也不小。然而医生集团的可复制性,轻资产运营的稳定性,团队合作的可持续性都有待验证。无论如何,同时具有高超医术、老练商业意识和精明的管理技能的医生都是少之又少。


  有人说医生集团堪比酒店管理集团,不需要拥有实体而可以轻松获取高利。殊不知酒店管理是高难度需要大团队协作的行为,酒店管理品牌也多有百年积淀和强大获客渠道,这都跟医生集团不同。也有人说医生集团未来可以发展成梅奥诊所或者凯撒医疗,这些虽然也是从几个医生组成的集团起家,但早就演变成实体医院或保险集团了,跟今天谈的无实体医生集团完全是两个逻辑。


  在欢呼医生集团的纷纷诞生时,我们也别忘了它们还是医疗这朵带刺玫瑰上的一片绿叶而已,有它的衬托花儿更美!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921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237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5934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116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7761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5338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刘谦,移动医疗作家,从资深的医药营销专家转型进入移动医疗领域,关注移动医疗创业。《健康点》、《贝壳社》等众多知名医疗行业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