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精准医疗投资 想说爱你不容易

16年05月17日 阅读:17599 来源: 刘云原创

  基因测序行业门槛低


  在2015年大热的精准医疗,2016年依然会持续走红。就这个领域投资而言,我们看好基因测序和肿瘤液体活检。


  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起点,该领域的上游测序仪器方面,二代测序仪目前已经呈寡头垄断,新型纳米孔测序仪进入国内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国内企业的机会主要是和国外测序仪器厂商联合申报CFDA注册证,以及从测序试剂耗材端实现盈利突破,在基因测序这个金矿产业,卖牛仔裤和铲子的一样可以赚钱。测序应用方面,目前主要是生育健康领域(200亿市场),及肿瘤领域(接近千亿市场),除此之外还涉及病毒、微生物、免疫等研究领域。无创产前类目前是产业化最优的领域,同时市场格局几乎稳定,新企业没有太大进入机会;肿瘤领域这个千亿市场,目前正在飞速发展,国内依然存在7-10倍的增长空间。


  基因测序的高利润和未来高增长型,吸引了大批创业者进入以及投资人的高度关注。国内测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业务主要集中在科研方向(市场上健康人群的测序代理公司不作为讨论范畴),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进入该领域壁垒并不高,核心挑战在于样品自动化处理、高效基因捕获、国人数据库建立、数据解读分析报告、解决方案等。在这些挑战方面有突破的企业就会在这场测序挖金战中领先胜出。同时希望该领域的投资能够保持理性,高新技术外壳下是较低的进入门槛,需要慧眼识珠,过度追捧难免会重蹈昔时移动医疗的覆辙。


  肿瘤液体活检的唯一判断标准是准确度


  肿瘤液体活检,包括检测血液循环肿瘤细胞DNA(ct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等,在去年csco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开始崭露头角,国内已经有企业获得CTC仪器和试剂盒注册证,以及ctDN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多家企业正在申报中,两年后竞争会出现白热化。对医生而言,从基于组织到基于血液的肿瘤诊断,还需要三到五年的市场培育过程,病种的增加受制于样本量的积累。对于个人而言的癌症早诊和早筛,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教育,除了技术,如 ctDNA和CTC目前通过测序的检出率很低外,还取决于人们保健意识的发展程度。癌症早筛在个人领域的应用将会成为健康保险的一个重要产品。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产品的检查准确度都在60%以下,即使是已经拿到证的产品自己号称的准确度数据也多半不可信,需要非常专业的验证过程,如果不是专业投资机构需要非常谨慎。我们就遇到过一家已经拿到证的企业,产品迟迟没有启动推广,其中的原因就是虚假准确度对于市场推广没有信心,如果不是业内人士是不太可能获取这方面讯息和具备行业判断力的。


  精准医疗投资逻辑和时机


  2015年作为精准医疗的元年,也是大量初创项目扎堆进入的一年,我们认为行业的浮躁气氛已经非常严重,传统的几百家作坊式细胞试剂公司绝大部分都准备了商业计划书转型为“精准医疗企业”,更不用说一大堆不是生物背景或医学背景的投机创业者进入这个领域“淘金”。作为医疗行业的投资人,我们亲历了移动医疗行业的沉浮,对于投资时间点我们认为眼下并不是好的时机,至少是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以后。医疗行业的投资人很多有这样的经历:2014年被称为移动医疗元年,大批项目获得早期投资,但是眼下这批项目90%以上日子是非常难过的,相比而言2015年下半年获得融资的移动医疗项目就靠谱很多。所以新兴领域的投资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在去年底医疗投资人年终业务讨论会上,我曾向与会的150多家投资机构介绍了在华医资本内部,我们对于精准医疗项目投资有一个“520法则”。即投资一个项目至少需要尽调同类型“5”家以上企业,至少获得“2”家同行专业投资机构的一致点赞,同时做好投资归“0”的思想准备,而且对于被投企业的观察最好超过3个月时间。精准医疗行业一定会出现不少独角兽的企业,但是请记住其风险也远远高于传统医疗项目,同一期基金配置此类项目的比例不宜过高,最好事先设置好一个比例,以免影响基金整体收益率。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394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330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7459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148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9392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6764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刘云,医学硕士;北大管理学博士;原GE医疗高管;光合资本创始人,知名医疗投资人;医疗行业营销战略专家;曾是GE医疗高管,医疗行业二十年行业经历,涉及制药、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各个细分领域,体验过研发、销售及市场等多种角色,其中在市场部负责产品管理十年以上,经历了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组经理及市场经理等医疗企业市场部几乎所有核心岗位的工作。担任华夏、博时等近十家基金公司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