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如何选择APP的核心功能?讨论下Dr.2的杂货铺

16年06月20日 阅读:17610 来源: 陈奇锐原创

  导语:如果连服务的对象都搞不清,还怎么去做产品功能规划呢?如何去确定产品价值呢?


  现在大家都很忙,在这么忙的时候,Dr.2还在关注我们“医生站”,一定要感谢下。


  应该说明的是,我是非常认可Dr.2的。当Dr.2不吹捧特定产品的时候,他写的文章往往是很有见地的——黑文多数是靠谱的、虽然并非所有的观点都是严谨的,但核心观点和论据一般比较坚实,它说得事情,很多行业内都知道,但很少人像他这样认收集证据、认真写文章、坚持不懈的黑。鉴于行业内吹牛的多、拍砖的少,懂行的人又往往不愿意当扒粪党,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Dr.2作为行业评论家的价值所在。


  吹捧完Dr.2,回到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APP、一个移动产品,该怎样去塑造核心价值。在我看来,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目标人群。


  清晰定位目标服务人群


  如果连服务的对象都搞不清,还怎么去做产品功能规划呢?如何去确定产品价值呢?


  所以产品核心价值的聚焦,前提条件是目标人群的定位。医生站的目标人群是:临床主流医生,大体上是县医院到三甲级医院的临床医生。这类医生大约占中国临床医生(有职业医师证的)的80%稍多。我们从做《医学界》的开始,定位的目标服务人群就是他们——临床主流医生。


  在定位了目标服务人群之后,就可以去定义核心价值了。医生站和《医学界》的产品核心价值都是一样的:助力医生临床能力提升。


  下面就是定义核心功能——也就是产品切入点。产品切入点,对于医生站就是听讲座、看资讯。


  在我看来,Dr.2的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目标用户人群不够清晰。和Dr.2认知的不同,我们的注册用户中,其实只有11%是医学生,日活用户中更只有7%是医学生。近期分析数据表明,医学生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基层医生的比例,也远远低于Dr.2的估算——只能说,种什么瓜、接什么果,这个结果,是产品策划阶段就决定了的!


  因为目标人群定位清晰,我们不会接入医学生们需要的执业医师考试、护士职业考试类服务,偏离了目标人群的产品,只能让用户生态趋于恶化——按照这个节奏,我估计医库里面医学生、护士比例会越来越高。很多做病例讨论的产品,可能也有同样的困惑——就是受众层面越来越低。原因就是功能并不是临床主流医生们的需求。


  产品核心功能定位的窍门


  我个人的建议是,目标人群确定了,产品核心功能应该按照:频次、覆盖率、价值三个象限去分析。首选,高覆盖率、高频词,次选高覆盖率、低频次;然后是低覆盖率、高频次,最后低频次、低覆盖率的产品不要碰。这个评估完了,再去分析下用户价值,用户价值越高,原则上用户装机的动力就越足。但高价值、低频次的应用,很可能会遭遇用户装机死的问题。


  附加功能的排序和导入


  核心功能确定了,后面可以做延伸功能或者附加功能。有些功能是做商业转化的、有些功能是改善粘性的、有些功能是支持运营的,这些功能该怎么排序呢?该怎么安排位置呢?


  Dr.2举了微信的例子,微信功能确实相当强大,但核心功能之外的附加功能,该以怎样的节奏推出?该什么时候推出?该怎么安排入口?认真分析下,微信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腾讯入股挂号网的时候,曾经有消息说腾讯承诺在钱包里面给挂号网一级入口。后来微信并没有给这个入口,想想是为什么呢?


  锐哥是学工程的,一方面尊敬牛人,一方面,我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有逻辑、都有痕迹,有心的产品经理,是能够反推出来牛人们做事儿的逻辑的。


  运营和日活数据


  曾经和陌陌的运营总监交流过,问他:运营有用吗?这哥们是个老实人,回答说:实事求是,运营对于产品的日活和用户使用习惯,没啥影响。我们目前做了一段时间了,发现运营对于产品的日活率和装机量,一般都影响很小。


  运营最大的作用,可能是提升用户粘性、教育新功能等。反正,最近三个月,我们搞的所有的活动,都没有起到很明显的提升日活的作用。这可能是医生这个群体的特征——他们是知识分子、非常理性,而且时间宝贵,很难靠物质刺激打动他们。


  医生站的内容沉淀和后续发展


  Dr.2的“黑文”,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就是:资讯和讲座时效性比较强,内容沉淀价值不大。但是医学讲座、医学文章,并不全是行业新闻,医学资讯、病例、经验性文章、临床实操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沉淀价值还是比较大——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实最有价值的还是活跃的高质量用户,只有活跃用户才能做交易、才具备连接价值啊。只要这个上去了,能沉淀的附加功能,可以逐步加上去。


  医生站下一步产品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核心还是内容丰富度。此外还会推进UGC和社群化的生产,但是后者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相反。


  关于交易能力


  活跃的、忠诚的大量用户,才有机会转化。举个例子,我们医米调研,最近做了不少调研项目,即使不激励,三五天也有数千人参加,最高的参加调研人数超过了1万人。调研就是用户参与内容生成,同时也是很好的交易变现通道。


  我们也在医生站和医学界上推广我们的培训课程,今年估计能产生一定量的营收。


  关于并购和整合


  M3确实做过很多并购,但做得最成功的日本市场上,收购是服务能力,用户还是自己独立发展出来的。并购也是我所关心的问题,但我们目前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做这个工作——必须自己是狮子,才能说服狼来入伙!自己不强,搞整合,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鉴于我之前还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并购工作,而且做得比较成功,我并不认为,目前《医学界》已经具备了整合别人的实力好能力。


  说了半天,这世界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人尊敬。被人冷落过、被人误解过、被人伤害过,都可以归结为自己还不够强大。


  怎么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有竞争优势,怎样让医学界和医生站树高壁垒,就是我现在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老实说,这个吹不出来,想不出来,得做出来。以此和同道共勉。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3323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346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8052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148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9973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6764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医疗业综合性职业生活全媒体《医学界》创办人,服务医生,改善医疗,做医者爱看的媒体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