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音,为什么我们医院的新媒体运营了三个月,还是没什么效果?”
“音音,新媒体和自媒体有什么区别?”
“音音,做品牌那么漫长,有没有短平快的方法?”
……
每天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问题砸到音音这里来,从今天开始、从这篇文章开始,音音就不再单独回答这些问题了哈,一来,确实精力有限,二来这些问题,都可以在音音过往的文章里面,找到部分答案,三来,所有的问题,以后音音都会整理好,在众筹学习社,或者是这个公众平台里面去进行回答。
1、什么叫新媒体?
——“拿来就用”,是十年前的做法
时间:出现的时间更近(比如网络相对于电视,电视相对于报纸)
技术:更便宜、传播更广、应用应普遍
社会:新一轮的社会化传播格局的洗牌(和我们平时说的颠覆相通)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判断一个媒体是否属于新媒体?
(1)是否更便利?
(2)是否更公开?
(3)是否更助于人们社交?
毫无疑问,未来一切商业模式的主要流量来源,都将从社交媒体而来。
为什么说“拿来就用”,是十年前的做法?
民营医疗一向以来都走在传播媒体的尖尖上,怎么说呢?如果真要追溯,民营医疗的广告史应该是这样的:从传统的电线杆小广告、到平面纸媒、到电视广告、到公交车移动video,再到百度、到现在的移动医疗、新媒体;民营医疗一直都是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行业。(比如说,我前两天搜了一下各大的FM和直播平台,最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男科、妇科和不孕不育互联网的敏锐性最高,先抛开做得好与不好不说,人家在开始做了。)
而为什么如今,这种做法,在自己的新媒体团队上行不通了?
因为你习惯了“拿来主义”,习惯了“拿来就用”。细心一点,我们可以发现,过往民营医疗的做法,几乎可以统称为“投放广告”:渠道是人家早已打造好的、现成的;而如今,需要我们自己去打造一个“新媒体渠道”。
音音不止一次在各个医院和各种的小伙伴说过同一个问题:不要老是固定地把新媒体当成一个传播渠道,你自己都没有把这个传播渠道建立起来,哪里有可能“传播”出去?行的通的做法应该是:把新媒体当成一个具有媒体属性的产品,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做新媒体。
——因此,我们在做新媒体,实质上是在为医院打造一个新鲜的传播渠道。
有小伙伴会问我:如果这样做,运营的时间很长。
音音只能这么回答:追求短平快也好,做品牌积累也好,都是负责人自己的选择。我也承认,品牌的积累和打造靠坚持也更靠时间去打磨;但我更相信,这个世界上,也就只有“品牌”和“文化”的“营销后劲”最强。前段时间朋友圈刷得很火的一句话:你的睡前工资是多少?睡后工资是多少?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想:你所追求的短平快也许就是睡前工资,而品牌价值则是睡后工资;睡前工资手停口停,而睡后工资,是你的附加值。
2、所有优秀的新媒体产品都基于爱和帮助
——基于爱与帮助,是成百年基业的不二之法。
做的好的新媒体产品很多,数得出来的,也不止那么十来个。可是,我们可曾问过自己:他们为什么做得好?他们有没有共同点?新媒体的追求又是什么?
威廉姆(就是美国《商业通史》的作者)曾经说过:当一个人能满足他人的需求时,商业便产业了。
我们做新媒体、做医院甚至其它的商业工作,本质上来讲,都是在做一件“交换”的事情。比如:我输出我的知识文字,换取你的粘性或关注;又比如:医院付出推广费用,让更多的用户知道等等;这些,都是“交换”、都是“商业”。
本质是“交换”,可交换的最高形式,是爱。
为什么这么说?
互联网运营的小伙伴有一句这样的话常常挂在嘴边:基于用户需求制定运营计划。其实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作为运营者,你要懂你的用户,要爱你的用户。
我们大部分的用户关心什么?
1、固定的长期关心的事情,比如:性、美女、美食、钱
2、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
3、每个人都关心其它人在关心什么(跟风)
4、每个人都关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5、与人类情感相关的,赞同或反对、颠覆的事情
我们再来看一个金字塔:
(字写得丑,随意看)
第一层级,是以自我为中心;怎么理解?很简单:街边的臭豆腐、烤羊肉,无论你自己多讨厌,反正总有人吃。这做的是一个概率活,即:不管自己的用户是哪一类,也不管他(她)喜欢不喜欢,只要人多,总有机会sale出去。
第二层级,是以产品(服务)为中心;即:把产品(服务)做出来,将自己的资源与能力要素体现和创造出来,然后去吸引用户。这种心态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第三层级,是以用户(物欲)为中心;即:掌握用户心理及行为模式,极尽其所能刺激用户满足或过度满足用户自身物质需求的方式去做——淘宝/天猫双11,就是这种做法:把全年的销售量,集中到了一天。为什么西方人瞧不起马云?为什么中国始终没有品牌出现,整个物欲横流以及人性中的“贪”字,是阻碍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然,也不止马云,几大巨头,无不是利用这一点。物欲最大化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创造极大的剩余价值,但长期来看,不过是饮鸩止渴。
第四层级,是基于用户的生活方式为中心;完全为用户提供一种超越的物质需求之上的价值观。滴滴打车、Uber莫不是如此。为什么移动医疗始终无法出现巨头?BAT始终不懂医疗每每夭折?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出发点都不在此,而在于我们上面讲的第三层级的物欲之中。
最高层级,是爱;即:完全从用户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所有的一切商业行为和出发点完完全全帮助用户,不以当下一己之私而短视之。这类公司很少,日本为什么一家小小的寿司点都能成为百年老店?这与他们最核心的爱与帮助理念是离不开的。
你的医院,是要做短期几年,还是希望做成百年基业?
——那么,基于爱去做,是成百年基业的不二之法。
很多医疗界的大腕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说自己是医疗,而是说,自己是在做健康产业。一切基于帮助别人的商业模式,一定不会走弯。
我想,人生如果有一天走到了尽头(其实每一天每一刻都有可能是生命的尽头),不管是无比的荣耀或是辉煌,无比的贫穷或孤独,都已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是否帮助了别人、是否拥有爱、是否真正找到了归属和方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2 18:21: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2 14:13:4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1 11:58: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1 10:33: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0 11:20:1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09 11:15:10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