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飞速发展了30年后的中国大地上,求医的人们每天不远千山万水,涌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和专家。政府想方设法引导病人去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通过取消基本药物加价来降低药价,降低病人的挂号费和医疗费,改造和新建基层医疗设施的硬件,可是病人就是不领情,仍然朝圣般地挤向大医院。大医院门前、楼道里的排队人群,在一年365天中永远是那么拥挤,成为中国各种供过于求的商品服务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医院内的专家门诊永远供不应求,鼓舞着大量二道贩子的热情。许多专家每天面对几十个耗尽精力赶来的病人,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在每个病人身上花上几分钟,没等病人说完病情便匆匆开出药方。在这样一种病人和医生各自有苦难言的背景下,要让病人与医生不产生对立和冲突实在太难。
难道中国的病人天生都是如此不可理喻、蛮不讲理?难道中国的医生天生都是如此利欲熏心、缺乏道德?为什么几乎所有行业都解决了改革之前长期存在的短缺问题,而看病难问题却似乎永远也无法得到解决呢?医疗卫生领域内的短缺确实非同寻常,因为缺乏的不是可以迅速制造和供应的产品和服务,短缺的是需要费时费力培养、经过大量实践锻炼的医生,特别是能够给病人诊断治疗、懂病懂人的合格医生。
中国13亿人口拥有约两百万“医生”,每千人口可以分摊到大约一个半医生。与“金砖五国”中的印度相比,我们的医生人口比例要高出一倍多。但是,再仔细看看我们“医生”的成色,便知道我们的“医生”远赶不上人家的医生。许多国家的医生接受过医学博士的教育和训练,而我们两百万医生中,只有大约一半人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的教育,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医生只占了8%(医学博士就更少了)。如果我们以相似水平的医生来比较的话,中国的医生人口比例与印度接近,但不到巴西的一半。
中国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医生,主要不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行医。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医生”大多数无法给病人诊断,只能给病人配药,提供慢性病的简单治疗。即使是这些含金量不高的医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分布还非常不均,使得合格医生的短缺问题在大部分地区表现得更加严重。中国农村的医生人口比例还不到城市的一半:农村每千人口1.3个医生,城市每千人口3个医生。在这样的医生资质和分布背景下,病人用脚来投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中国的医生、特别是合格的医生如此短缺?为什么医学院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大量已经毕业的医生不去从医?为什么医生职业在中国如此没有吸引力,不断流出行医行业?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即使政府愿意往医疗行业砸下大把银子,即使我们大声呼唤医生提高医德、呼唤病人理解医生,即使我们一再降低药价,即使我们将医疗保险覆盖全部人群,即使我们推动其他各项医改的措施,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老百姓还是照样不满意,中国的医疗卫生还是照样落后于其他所有的行业。显然,医生短缺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医改推进和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的瓶颈。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12-19 17:27: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林逸轩 时间:2024-12-19 17:27:3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段涛 时间:2024-12-18 16:55: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12-18 16:01: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12-16 11:40:2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庆丰 时间:2024-12-16 10:48:47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