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新媒体,是一场修行

16年07月27日 阅读:16415 来源: 魏音音原创

  在这个浮躁的医疗行业,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短平快”,但实质上,新媒体就是一场修行,就是一个种树的过程,分享一句音音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当你以一生为周期,看到的是时代和人性,看到的是规律;当你以十年为周期,看到的是常识与规则变化;当你以三年或五年为周期,看到的是胆识和眼光,当你以一年为周期,就会相信天赋和能力;如果你以天为单位,就什么都看不到,就只能寄望于奇迹和运气。


  ——品牌是如此、新媒体是如此、舆论事件后的民营医疗,亦是如此。


  新媒体,是一场修行


  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任何媒体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画册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混合触觉能力的延伸,而微博、微信这类的新媒体呢,则是人的整体精神状态的延伸。


  正式开始玩微信公众平台,是在2015年的11月底,那个时候,我手上的一个移动医疗项目,两个创始人正在闹得不可开交,你看,人世间,钱与能力,如果不能共同地在一个人手里,是谁都容不下谁的;当然,我也很感谢从2014年到2015年整整一年半的移动医疗从业经历,让我整个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有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去年11月底到现在,整整大半年的时间,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是的,我被延伸了,延伸成了另外的人,或者,更贴切地来讲,我被延伸成了一个最生动最丰满的人,好坏优劣,一览无余。


  为什么说,新媒体,是一场修行?事实上,人在社交环境里的情感多数是假的(客套、表情、姿势而已)。人,在消息环境里的情感,却多数是真实的(愤怒、爽、同情、悲悯等)。在多对多的新媒体里(如:微博),我们更多的是在发掘别人的孤独;而以一对多的新媒体(如:微信),我们更多的是在发掘着自己的孤独。海阔天空、家长里短,合适的内容,要投放在合适的渠道里。


  如何修行?


  修行什么?


  1、新媒体,是一种生活方式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传统网络还是新媒体,都只是一种答案。网络上无非两种人:找答案的人和给答案的人。现在的世界是颠倒的。以前的虚拟生活是在互联网上,现在的虚拟生活是在现实中。目前,现实世界的人多虚拟,都活在表情里,伪装高尚、伪装高兴、伪装高潮、伪装爱情、伪装善良。而在互联网上,一样的人会变得真实而性情。


  正在被互联网淘汰的有:电报,信件,电话机,CD、DVD,随身听,BP机,闹钟,邮政等等。互联网的三大功能:人与人的互联、人与物的互联、物与物的互联,而这三者,必将走向完整形成闭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节奏。


  新媒体解决了我们各自的孤单,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各自的孤独;新媒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距离,却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思考距离,扯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


  2、善良是新媒体黏性永恒的第一动力


  首先,新媒体特性不同导致气质不同,气质不同决定人群不同;人群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也就形成氛围的不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形成了独特的新媒体气质,构成了不同的、形形色色的群体。


  其次,你必须尊重这个群体,在建立新媒体这样的一个媒体产品的时候,必须“取之有度、用之有度”,尊重不同的规则、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如果你冒犯了,那么,你会被围攻。


  没有黏性的新媒体都会走向死亡。而黏性并不指流量,黏性是指:你的粉丝们能坐下来,聊一聊。善良是新媒体黏性永恒的第一动力,或者说,任何形式的互联网载体,善良、爱、帮助都应该是新媒体黏性的永恒的动力,我们常讲,新媒体的出现,对于用户来讲,其实无非是两种功能与目的,一是打发时间,二是工作需要。包括,前段时间我和周老师一直探讨的:建立“半月谈”的目的是什么?一不赚钱二还辛苦,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半月谈”?周老师有句话让我很感慨:先别想结果,我们做这件事情,最开始是想去帮助人,也许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但是,最终,会有人来帮助我们走到某一个地方的。


  3、90后,是整个互联网最真实的土着


  90后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是互联网最真实的土着。在互联网中,80后只能算半兽人。人类想要避开互联网是不可能的,更多的人会沉迷于互联网,因此,我们从市场、企业以及自己将来就业的角度出发,必须要重视。当然,重视不是简单的玩,不是沉迷其中,不是在里面做男女暧昧的交流,而是真正了解一下不同新媒体载体的不同传播结构,这样就有利于你将来,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你会运用你的软社交,就是互联网社交来支撑自己的事业、支撑自己的工作。


  我在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创建的众筹学习社里,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的生活开始碎片化,阅读习惯碎片化、感情碎片华、时间碎片化——所以,让我们尽可能地,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分享吧。


  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在互联网上把自己“延伸”,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我们现在呢?到深夜十一点至十二点甚至一点两点才睡觉,这也是不好、不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变得焦躁、浮躁、静不下心来,做一件连续性的事情会觉得自己的精力不够集中,我们的大脑开始逐渐地思维碎片化,大脑的水平慢慢就退化了。


  4、学会适应“无法删帖”的时代


  互联网最核心的精神只有两个:自恋和批判。自恋的模式是秀,批判的模式是骂。利己者秀,失道者批。这两个模式恰恰是社会修正的两大动力源。秀,是推动自己向上,骂,是推动别人向上。


  互联网就两大根基。一个是内容:你最擅长驾驶哪种内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找准了,就主攻这个内容,把自己做成内容高手。另一个是渠道,我们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中旬,有60%的用户流量来自于社交媒体,而这个数据,正在呈上升的趋势在不断递增。也就是说,未来,玩互联网,等于在玩社交;其实哪怕没有数据支撑,这句话也说得通:如果你不做社交,那你为什么不在家自言自语?


  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应“无法删帖”的时代。以为是在危言耸听吗?其实并没有。是的,也许我们现在都还在删着微博的内容、微信的内容甚至是其它自媒体的内容,还在认为可以在互联网上、在新媒体里,也许是可以有着“后悔药”可以吃的。但事实上,我们在互联上无处不在地被强行留下了数字痕迹,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失去隐私,而这些隐私,正暴露在数字的世界里。因此,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一个机器恐怕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我们自己的过去、想法、计划甚至是行踪。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适应,等将来某天,科技真正实现了“全信息传播”,那时候,我们想适应都来不及了。


  5、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唯谋事者有格局


  生之于世,首先要有改变这个世界的思维。不要以为这个世界是多么地难以改变,事实上,当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就因为你的到来,而发生了变化。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每个人都在本能地加强自己的权重,让自己更大程度地影响别人,这种改变与影响,又被称为存在感;是的:每个人每天在刷存在感,每个项目、每个品牌,每一天,也都要刷存在感;如果谁的存在感太弱,多半是因为你自己不给力。存在感是自我赋予的,指望别人去抹除自我,帮你获得存在感,是不现实的。


  人活着,总要做点事;而做事,需要的是长思维。因此,每次音音听到某个医院和我说:我们就是追求短平快,不要那么漫长的等待的时光;音音只能回以一句:都是选择,而选择,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能力。如果细心的小伙伴可以发现:越是短平快,失落感,反而是越强的。


  我们之所以对今天未获得回报的事情感到耿耿于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思维和眼睛留在了今天。熊培云先生说,思想在高处;高晓松也说:生活在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别因为环境的不如意、手中的牌不理想,就丧失了谋事致远的长线思维;唯谋事者有格局。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5503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459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9653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177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71590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6872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18岁的身体40岁的脑袋,对30岁以上男人最具吸引力;最喜欢“玩”和“过瘾”。90后文字控,一个月内提升医院业绩;新锐医疗品牌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