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类在医疗方面的技术已经走到了一个奇点出现的状态,在未来的5-10年里,医疗界将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可能会非常巨大。
从医疗2.0到4.0
首先和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不是科学家,更不是临床专家,我是在多伦多大学读到土木工程的硕士博士,后来念了MBA。所以我对于医疗的理解只能从营销、投资、产业结构演变这些角度来分析,有些专业的问题我也回答不了。
我是94年加入美国麦肯锡公司最早的华人顾问,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医疗产业的战略,在一步步的往前推进,跟世界接轨。但在很多地方还是没走过来,不像在其它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领导国家,但是医疗产业不是这样的。
医疗4.0的时代已经到来
跟大家谈的医疗2.0、3.0、4.0、的这个版本分类,有没有科学的教科书式的定义? 其实我们查了很久都没找到,所以我们就暂且先这样分类(可能没有科学依据)。
2.0的医疗企业是以化学、传统经验医学、传统制造业为主,并将传统医学做到极致。
3.0的企业是指已经引入了基因诊疗,IT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企业。但是由于这些企业还是以点状突破,单产品或是单个技术专利形成的生意,所以我们认为他们还是没有融入到智能化医疗的生态圈或是产业革命的时代。
4.0时代,也就是近几年突然出现的信息技术和各个产业大融合的时代,以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基因诊疗,3D器官打印这些技术而带来的,可能对整个医疗细分产业链彻底的革命,改变生态圈,从而彻底改变医患关系,改变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大行动面状的革命,甚至是三维立体的革命,我们称之为4.0时代的医疗企业。
医疗产业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和"尽早诊治"
做投资和医疗这么多年,首先应该先讲人的本质。在70亿人口位居的地球上,有两个重大的本质性的东西,第一个是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生命的数量在延长。第二个就是各个国家由于中产阶级的成长,对生命的质量,包括就医时候的质量要求,都有提升。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就回到了医疗作为一个产业的本质,首先要降低全社会全过程的医疗成本。也就是医疗效率一定要有巨大的提升。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中国不太注意的,就是病患在医疗过程中,病患的体验、尊严和生命质量这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其实才是医疗产业的终极本质。任何做医疗投资的,都不应该只是片面的追求利益而忽视病人的生命质量,这是不可取的。
这样一来的话,就有两个投资和上市公司在设计模式或做策略时必须遵守的:第一个“人本”,以人为中心。所以我们认为在4.0版本里所有的投资策略,必须一定要“以病患为中心”来设计整个产业链和商业模型。第二个就是“尽早”,尽早是什么意思呢?预防优于早期诊断,诊断优于治疗。只有做好这个预防和诊断,后面的治疗和康复的环节成本才会大大降低。基于这两个原则,我们回头来看现在发生的革命,第一个是基因革命,第二个是IT的信息革命,第三个是物理技术,包括激光和超声等技术。这些革命加在一起能否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能否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以人为本,从而构建整个医疗体系?而不是像在中国的大医院里,到处人满为患,以医疗治疗机构为中心的这样一个低效医疗体系。在我们看来,现在的这三大技术冲击完全能够在未来的5到10年里,彻底的改变医疗产业并达到“以人为本”和“尽早治疗”。
医疗4.0将重塑医疗产业链,未来有十条主线
所以我们判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面对原药研发不利的条件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全球共享的生物技术,为中国打造一个全新的医疗产业链。
如果我们来看医疗产业链4.0条件下的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物理技术,会有哪些主线让我们可以分门别类的寻找投资机会?这个在很多分析师报告里都有分类,我把我们初步结论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个感受很简单,就是叠加。大数据投资领域中有10条主线,第一条主线(IT+MT):就是把大数据这样一个信息技术(IT),和医疗的临床技术(MT)相结合,就能构成人工智能下的虚拟医生,不论是对医生的效率和进度,还有研发的流程都有提升,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对接这样一个潜力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碳云模式(BT+IT),他把基因技术(BT)对接到腾讯的大数据或云技术(IT)当中,实现了革命性的BT加IT,所以他A轮可以融到60亿。如果你要走BT加IT这条线的话,你就要和BAT这样的公司竞争,你有没有资格和他竞争呢?除非你可以入股到碳云智能这样的公司,但他一般是不会要你的钱。第三块突破口相对容易一点,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就是远程医疗加检测诊断技术,我们称之为Tele-medicine+IVD,这个组合是个完美的组合。
在我们遥远的山区,并没有大型的CT和血液检测设备,那怎样才能解决70亿人中偏远地区的检测问题?此时应用远程医疗加上智慧型的智能检测诊断设备,就能覆盖到很多地方。这样不仅使得医疗的资源配置和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带有预防性质,因为它可以提前检测。无论从人道主义,还是经济价值,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块叫移动医疗的大数据平台,在中国绝对是BAT的天下(在美国是IBM和谷歌的天下),如果别人想进入这个模块,最后估计也会被BAT收购,不过这也是好事。这个在收集、云端的处理能力、数据处理,开发应用、从医药开发进入医疗到治疗后的看护的过程也是全生命周期的。这个移动的大数据必须要有非常好的IT背景才能去实现它。
下面这个技术可以让不少上市公司参加的技术,那就是传感器、物联网、再加上智能设备。这些技术可以让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成为现实。中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在这方面开发出应用。它比较窄,属于应用级别的而不是基础技术级别的。但是仍然可以给我们庞大的投资空间。如果它可以和微型化医疗技术结合,就会出现小型的智能胶囊、人体内导航。我们开玩笑称这个是“堡垒从内部攻取”。以前我们做诊断治疗,都是“外科医生把箭头剪掉就不管了”。而现在完全可以让微型的医疗器械设备直接进入人体,从人体内部直接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个在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前景就是免疫疗法。什么是免疫疗法?就是借助人体内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症这些东西,不借助外力或减少负面外力,这使得整个负面的作用大大降低。要知道化疗的副作用是相当大的。所以这在未来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中国的不少创新型企业一直在这个领域做了不少工作,是疾病从内部治疗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远程治疗是拉近了距离使得全世界的资源得到分配;免疫疗法是通过体内的细胞深处资源进行治疗。所以说医疗4.0时代的这个技术已经完全打开了人们对于以往医疗的那种经验时代的局限。他可以拉到地球另一边,也可以进入你的体内的分子水平。
还有一个领域也是最近互联网炒的比较火的技术,就是VR/AR治疗技术。这在解剖、外科手术、培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物理技术方面就有激光,它可以应用到光纤层面上,以及无创的超声,对人类的伤害是极小的,而且可以早期诊断。还有新材料等等。这些突破也会使得以前医疗技术的一些不可能变为现实。另外一个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监护、手术方面,都可以通过机器人得到实现。
最后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就是干细胞和3D打印。在癌症治疗方面,直接将有癌细胞的器官彻底截除,反倒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但是截取掉之后没有东西替代怎么办?所以如果3D打印器官能够实现的话,它的医学价值也是革命性的。但很遗憾很多东西都还在实验和科研阶段,无法进入大量的商化阶段。
美国最具代表的医疗4.0创新型企业
我们来看下在美国比较优秀的几家公司,第一个是谷歌,这个做搜索引擎的公司,却已经花了上百亿美金去研究人的生命医疗的先进技术。那我们中国的谷歌在干什么呢?在和某系一起欺骗老百姓。这就是两个谷歌之间巨大的道德差异。
谷歌花了一百亿美金,涉及到了医疗的所有创新领域,总共投了20多个领域。包括基因测序,测试个人健康管理的新型药剂,智能医疗的可穿戴设备,个性化治疗软件服务,医疗机器人,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所有你能想到的没有他不涉及的。因为他投了100多亿美金,相当于1000亿人民币。那中国现在真正花在点子上的有1000亿人民币吗?我很怀疑。300家上市公司10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一家要投3个亿,不知道有没有花到这个份上。而谷歌一家企业就花了这么多,而且它现在还在开发自己的基因组计划,健康平台等。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觉得谷歌医疗未来可能会干掉葛兰素这些2.0、3.0的企业。
接下来讲一个更伟大的公司,因为他的寿命更长,那就是巴菲特的爱股IBM,他的人工智能(深蓝,Watson)加上医疗数据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医疗生态圈。谷歌和IBM这两家公司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和投资,远远超过了中国在整个4.0时代的医疗布局。那讲到这里就出现一个时代性的变化,为什么巴菲特敢买IBM?我们只能说他绝对不是看中IBM的硬件这块。
有点意思的是,我们以前说中国的医药工业没有竞争力,是因为我们做不出大于100亿美元以上的化学药,比如像辉瑞、吉利德等。
吉利德(Gilead)一个药一年的收入是150亿美元,另一个是120亿美元。在以前的2.0,3.0时代,美国是靠极高的价格和极强的专利保护保障大型的制药集团来做出百亿以上的大药。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从全球病人的荷包里赚钱。这是在2.0、3.0时代下的“医疗帝国主义”。
那在4.0时代条件下的“医疗帝国主义”是什么?或者是中国产业想弯道超车的话,应该去思考在4.0时代下,中国还会不会出现十亿美金以上的药?而且在美国很难再出现新的百亿美金大的化学药的前提下,中国的医疗工业怎么走?
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去思考了。这方面建议大家可以密切关注一下碳云智能,它是最有可能与谷歌、IBM这些公司分庭抗礼的,或者说是华人领域可能领先的一个公司。
另外我们来讲一个“逆袭”国家,那就是韩国。大家可能知道三星医疗,三星医疗知道自己竞争不过那些创新型的基因公司,所以它把自己定义为医疗服务,加生物制药服务,加数字医疗这么一个三位一体的全球性医疗公司。这是一个标准的有自知之明的定位。三星最早是做CMO的,也就是在生物制剂方面,通过自己非常精密的制造优势,来给全球的生物公司定制。跟BMS、罗氏签委托合同生产。你做苹果,那我做富士康好了。
那在数字医疗领域呢,他搞了大量的数字医疗专利,再加上数字医疗的品牌,如包括可穿戴式的手表和助听器,然后在韩国设立医院进行医疗技术的融合。就像我刚刚讲的,IT技术加MT技术会迸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如何抓住医疗4.0时代的投资机会?
那下面问题来了,我们作为金融方面和产业方面的经理,在中国未来5到10年内,面对这几大技术爆炸条件下催生出的一条条新的医疗投资产业链,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刚才谈的这些应用都已发生,都会有多人去做。我们的任务是如何找到这些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如果大家有这个背景和技术的话,不但可以找到这些领头羊,还能催生这些领头羊帮助成为垄断者。
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我们最近和很多上市公司进行沟通发现,在300家上市公司里,就有200家是站在风口上。那这些风口上的到底是小猪呢,还是死猪?这个值得我们研究。我们初步调研下来,这200家站在风口的企业,很多是出现了三个问题:第一是董事长、管理层太老,无法学习到4.0。这个4.0需要全身心地去投入学习,因为它的交叉学科太多了,它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而是几十门交叉学科结合在一起。但是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本身的思想又来源于2.0时代,很难让他去接受4.0。管理层也比较富有了,学习的动力也不足。这是第一个我们不知道如何克服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执行力特别差,如果你看他的技术,他运用的平台,可能是人家几代之前的东西,他无法真正融入4.0时代。高等文明一定会干掉低等技术文明的,这个是“杀死你没商量的战场”。由于执行力非常差,导致很多公司技术上看起来不伦不类,似是而非。
第三个A股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就是资本市场严重透支,负面结果是巨大的。第一,他的自满情绪很高的,我已经做了,你还跟我谈什么?第二是资本市场炒了,他钱已经赚走了,他没有真实的意愿去实现这个东西。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工业企业家,是真正的互联网专家,而不是将上市公司变成金融专家,把这一波钱炒走了就算了,严重透支,这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医疗行业在成熟国家的GDP中(例如美国)可以占到17%,1/5或1/6的GDP是医疗。在我国占到6%左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以逐年上升。也就是说,在中国16个人里就有1个人从事医疗。所以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有志之士,会来解决我上述提到的上市公司遇到的那些问题。
最后,对于我们来说,投资就是看透产业未来的游戏。如果看透了未来,不管你是投机主义者还是投资者,你都将会得到不错的回报。
传统医疗企业如何结合移动计算技、VR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或跟上节奏?对于民营医疗来说是不是很难在技术和创新上达到产业化?
A:传统医疗企业和4.0技术相结合,这是个管理性的问题而不是技术性的问题,其实这个成功的概率还是蛮高的。重点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时候要做到位。我本来就想根据这几个题目讲一下,一个是“弯道超车”,一个就是“老树开新花”。也就是说从一个老的医疗企业如何开拓新的事业部,还有就是“跨界打劫新的市场”,这些都是我们认为上市公司未来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
其实对民营医疗介入4.0的问题我是持另外一种看法的。我觉得中国的医疗4.0模式,其实应该是由民营企业来打头阵的。因为他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在革现有传统医疗机构的命,如果要我给一个数字的话,我觉得80%应该是民营企业来完成。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5 11:07:14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2 18:21: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2 14:13:4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1 11:58: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1 10:33: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0 11:20:1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