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30日晚),周志学周董创办的“健康半月谈&产业故事汇”(以下都简称“半月谈”)在微信群里举办百日之宴;有几个点,音音是印象深刻的,拿出来分享一下:
1、某位群友说:我们医院一个40几岁的院长不相信我们可以在微信上开晚会;
2、“半月谈”实际粉丝488人,当晚即时签到+补签人数不完全统计超过350人;
3、晚会下来,“红包雨”足足下了长达一小时;100个包的,27秒全抢光;
4、有50位群友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来“贺电”;
5、微信群里,群友们同样也是可以互动唱歌、做“成语接龙”等简单易操作的游戏;
我们有一个数据是这样显示的:一个完善的医院营销体系,有60%流量来自搜索(如百度等)、10%流量来自回访或转介绍、30%流量来自社交媒体;由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社交媒体一定是未来营销体系中一个不可获缺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那么,成功的社交圈最核心的是什么?
——产品价值+粉丝粘性+品牌信任(缺一不可)
民营医疗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的生产力来自哪里?
第一:医院方,建立完善的人才库体系,重视新媒体运营
第二:建立医院的粉丝经济
第三:建立医生的粉丝经济
第四:用移动医疗来代替人工做健康管理(学会利用“大数据”)
从2014年开始,自媒体逐渐迎来了商业变现上的春天;当然,中国人有个坏毛病,就是“扎堆”,你看我做得好,所以你也做;如今,微信公众号平均阅读率已跌至5%,因此,很多的企业、机构、医院开始面对一个难题:我还应该接着往下做吗?
OK,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的:如果我们的新媒体只是一两个人做着一些复制粘贴的工作,而没有把“内容+渠道”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其实做下去的意义或许也并不太大;当然,如果我们的新媒体部门是已经把“内容+渠道”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那么,我们在这个moment,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应该就是:我如何通过自我的提升,来提高闭环当中每个节点的质量,从而改善目前新媒体运营的困境。
音音一直坚信:如果你的方向没有错,那么你剩下需要做的事情除了不断坚持以外,就是不断地去总结和修正;而这个过程,是需要耐心去“熬”的。世界就是这样,越难的事情越有价值,越苦的东西越有营养。
先来讲,新媒体发展的几个阶段:
史前期:2000年前后博客的出现,点燃了自媒体的星星之火。博客有三大特点,一是观点原创性强;二是内容比较前沿且时效性强;三是文风简练,符合网络时代阅读特点;
萌芽期:微博、微信出现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个时候,社交媒体的关系链被打通,弥补了博客的社交短板,内容提供者能够与用户更好地产生互动,某种类社群的关系逐渐形成;
起飞期:2014年起,成熟的自媒体通过发布广告、营销性文章的方式获得商业上的变现;
繁荣期:有原创标识的自媒体帐号越来越多、入驻新鲜自媒体渠道的自媒体人增多,据统计:日均发出原创标签稿件超过900篇。
新媒体红海的出路:垂直领域、细分领域
1、别“扎堆”,没有意义
看见别的医院做一个医院名称的公众号,也跟着去做医院名称的公众号;看见别人做医生个人的公众号,也跟着去做;看见别人有的阅读量做到1000、10000,也跟着去做;其实“扎堆”没有意义的现象我们看得很多:比如去年很火的移动医疗,一股脑想都没想清楚就扎进蓝海的创业型公司一抓一大把,平白无故做了人家的“先烈”。短暂的爆发有什么意义?能留下来的,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首先,去理解你的产品:一切不离产品,脱离产品的运营等于0,很多做新媒体运营的同学喜欢发段子、发鸡汤,这样数据的确会很好看,转发、评论也很真实,但没有人谈你的产品,那么,这件事就变得毫无意义。当一个笑点或光芒太过耀眼甚至盖过产品时,用户的关注点就在笑点上,自动忽略产品,这样的转发有什么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医疗的公众号阅读量那么高,却始终没有转化?当你的目的只盯在阅读量或转发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产品的时候,其实我们是走偏了的。
我会抽时间来细细地讲:品牌的建立就像是种树的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综合的能力。
2、你所打造的“新媒体产品”,创造的是“真实需求”,还是“伪需求”?
不要拿着一堆网上扒下来的数据来和我说:95后如何如何、90后如何如何;好,我们在拿到数据的时候是否有想过:第一,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第二,就凭一个没有搞清楚来源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判断用户的喜好、需求吗?第三、这些数据上的用户,是你的“真实需求”精准用户吗?
不见得吧。
对用户的理解,建立在长期接触用户,和用户打成一片,解决用户问题的基础上。新媒体运营人员每天面对的微博粉丝、微信听众都是用户,他们的喜怒哀乐、喜好与特征,是通过细心观察与反复验证,印入脑子里的。试图通过看几篇网上流传的数据报告了解用户,是最不靠谱的。
3、“渠道为王”已经成为过去,在新媒体运营中,“渠道”只是配角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同,传统媒体的核心是“渠道为王”,而新媒体的核心是“内容为王”;但凡“媒体”属性的产品,都有一个功能,就是“传播”;因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点:一是我们在做的新媒体,是否有注重“内容为王”?二是,我们传播的渠道,是否有建立好?
很多医院目前运营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单纯只是把微博或微信当成了一个“渠道”来使用,这和过去在“杂志”或“灯箱广告”并无二致,音音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说到(可查看:新媒体,是一场修行,以及:医院经营|所有优秀的新媒体产品都基于爱和帮助),新媒体有三个判断的标准:时间、技术和社会。那么,如果我们还采取几年前的做法,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并没有真正弄懂“新媒体”的运营方式。
互联网思维不是一个创意就能撬起地球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王石曾经这么说过: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
我们所理解的创新是什么?
创新其实是一种打破重组的过程。什么叫创新?创新大师(Tom Peters)曾经提出来过:打败官僚大型组织体制、把组织细分细分再细分,分成许多“充满活力的单位”,让员工自我管理,促进个人成长,就叫创新。而我们理解的创新,是:如何把一个事情做到创新,这种创新,是浮于表面的。
——也就是说,创新的本质,还是在于员工的个人成长上面。所以,我提出一个观点是:对于团队来讲,提高单兵作战能力,是致胜的唯一窍门。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应该是这样的:(我画个图)
温馨提示:
1、有可能,不同的行为需要制定不同的内容,所以,内容一定是多层次的(下一章来讲“用户画像”)
2、有可能,用户需要你不止触达一次
3、完成前面三个工作后,也许你就要开始考虑新的内容和触达方式,因为,用户是有“生命周期”的,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4、转化是漫长的积累过程,有可能会出现“时间短”的现象,但还是离不开“积累”
未完待续,(二)我会讲品牌的建立(尤其是医生品牌的建立)、新媒体绩效考核以及数据在新媒体当中的应用;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5 11:07:14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2 18:21: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2 14:13:4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1 11:58: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1 10:33: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0 11:20:1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