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李克强容克出席中欧工商峰会-万祥军:企业家找新机遇
中国新闻头条网 新闻中国采编 万权报道:“企业家们最关心的还是新兴的增长领域,新的商业机遇。”采访过程中国家(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道德(媒体记者)委员会主任万祥军表示,本次中欧工商峰会有600余名来自中国和欧洲的知名企业家及企业高管参加。峰会的“豪华”中外参会阵容,亦颇受外界瞩目。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欧洲雇主协会主席、意大利埃尼石油集团董事长马切卡利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常博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薄连明,振威展览股份董事长张学山等企业家组成的为代表的企业家们分为“共同迎接新工业革命”、“促进双向投资”、“深化交通、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三个主题进行讨论更是精彩纷呈。
2016年7月13日,主题为“全面合作谱新篇---促进工业升级、双向投资和互联互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战略”的第十一届中欧工商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第十一届中欧工商峰会并发表演讲, 第十一届中欧工商峰会由中国商务部、欧盟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欧盟商会等机构联合承办。会议由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主持,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欧盟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分别致辞,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发表演讲。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等相关部委领导到会。
“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同欧盟的关系,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加强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主旨演讲中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但中欧投资合作增长势头强劲,表明双方发展互为机遇。希望中欧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深入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更好进行发展战略对接,不断开创中欧关系与合作新局面。
李克强表示,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倡导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挖掘经贸合作潜力,相互扩大市场开放,妥善解决贸易纠纷,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设置贸易壁垒。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欧方投资中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希望欧方也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便利。加大金融、创新、互联互通等合作,促进中欧务实合作全面均衡发展。
“此次峰会的重点议题是,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经贸成果。”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发言中说,自2004年起,中欧工商峰会已经举办了十届,成为中欧工商界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活动。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继续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对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中方都将一视同仁,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好各类企业合法权益,致力于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当天上午,李克强和容克共同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签约仪式,见证了双方12个合作文件的签署。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今年二季度继续保持一季度稳定增长势头。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和困难挑战,我们将继续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挥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等优势,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我们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这也将为包括欧盟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纵观国际格局演变,中欧合作正挺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中欧合作新平台,会倒逼企业提高国际化水准,促进国内企业把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借一带一路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容克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欧盟同中国建交40多年来,双方关系取得巨大成就,促进了各自经济增长,造福了双方人民。当前欧中都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合作空间巨大。欧方愿同中方加强伙伴关系,对接好发展战略,用好互联互通平台,推进创新合作,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程。
“纵贯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一届中欧工商峰会演讲,我的理解是在促合作、解纠纷、助开发、挖潜力、谈发展这六个方面是看点。同时,以共同迎接新工业革命、促进双向投资和深化交通、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三个论坛讨论主题可以明确两个关键点,一是中外企业最关心的是新增长领域和新商机,二是本土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万祥军解读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为增进中欧合作共赢带来了重要机遇与好处。如果沿线国家能共谋发展,将本国和本地区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必将不断衍生出新的合作机会与方案。
万祥军说, “一带一路”建设是连通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重要纽带。让人欣喜的是,欧盟高达3150亿欧元规模的“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正探索中欧发展战略对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与“一带一路”正实践对接,德国正筹划“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机制。“一带一路”将重新塑造中国和欧洲的地理经济,充分挖掘亚欧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
最关心新增长领域和新商机
“在创意产业方面,我们发现中国和欧洲之间有很多新的增长和新机遇。”完美世界首席执行官萧泓在发言中说,“比如,我们此前让法国团队做《射雕英雄传》,法国创作人员从来没看过小说或电视剧,我们让中国团队描述故事,法国创作人员就根据理解创作出几个形象,非常不一样,但非常有创意,很有意思。”
“一方面,创作团队可以全球化,全球人才组合的方式让创意不断产生,从而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和欧洲也可以共同开发IP。欧洲的IP是世界级别的,甚至说欧洲每一栋建筑都是有故事的。我们希望跟欧洲的企业合作,一起寻找新机遇。”萧泓说。
默克生物制药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李晔则认为,把握新机遇的办法是,“掌握中国新一代人的价值观”。
“默克公司历史虽然很长,但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原因就是我们在中国招聘了大量年轻的、优秀的人才。”李晔说,“虽然40岁、50岁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但我们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并且让他们融入公司,使公司文化更年轻,以期创造新的价值观。”李晔说,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新业务和传统业务。”
在现场交流环节,山东德州(禹城)国家高新区招商局局长毛成伟和国内外嘉宾探讨了企业创新举措和响应的进展,并表示欢迎更多的国内外企业的创新布局项目落户山东德州(禹城)高新区,共同谱写高新篇章。
本土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发现机遇并不意味着能抓住。“欧洲确实是个特别复杂的地方,其文化每50公里就会不同。你需要花学费去学习。”德国工业联合会(BDI)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柯尔柏博士在发言中说。
“企业要用当地的人才,本土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薄连明说。
“TCL集团2004年开始拓展欧洲市场,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障碍。法国节奏慢,在法定的28天假期或者周末的时候,你根本找不到员工。在法国高管不在的这28天假期里,企业需要学会怎么运营。另外就是法律,欧洲法律体系复杂,各个国家都不同。尤其是劳工问题特别难处理。你要辞退一个员工,没有半年时间,付出巨大代价,是不可能完成的。”薄连明说。
“我们的窍门是本土创新。”诺维信中国政府及公共事务负责人赵爱民在发言中说。
“诺维信的亚太区办公室就设置在北京,员工都是本土招聘的,现在领导也都换成了中国人。”赵爱民解释说,“在诺维信研发中心里,有一排洗衣机,中国品牌、欧洲品牌、美国品牌都放置在一起。工程师们不断地测试,以确定用怎样的配方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洗衣机和人们的需求,怎样的配方才能洗得更干净。”
“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萧泓说,“怎样才能把不同国家的员工融入到一个企业?我们必须有一套价值体系,能够适应全世界人的价值观,并吸引他们。
”一带一路“连通中欧创造合作新机遇
记者唐志强发文明确,“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获得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支持。在位于“一带一路”一端的欧洲,这一倡议也备受关注和热议。欧洲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延续古老丝绸之路印迹,连接东亚和欧洲两大经济圈,为全球治理带来新思路,将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为中欧未来合作带来新机遇。他们认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应积极回应,探索更多更好的对接途径。
「“意义不容低估”」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通过陆海两线,经中间广大腹地国家,连接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国在2015年发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指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倡议如果成功实施,将使目前游离于全球化边缘的一大批国家和地区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和海洋区域创造出新的财富增长板块,意义不容低估,”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说.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3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可持续经济发展项目经理、中国研究专家容恺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新重点,有助于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提高各国经济福利。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奠定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石,”柏林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德雷格尔说,“它一方面直接投资交通运输线路建设,另一方面会产生带动增长的综合效应,因为各地区之间更好地相互联通将降低成本。”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倡议,”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表示。拉鲁什认为,该倡议强调共赢合作理念,具备帮助世界走出各种危机的潜力。
「有益中欧合作」
‘一带一路’蕴藏着中德、中欧合作的巨大机遇,将给中国和欧洲带来无限商机和利好,”辜学武说。作为“一带一路”的一端,欧洲长期与中国保持紧密合作关系。自2004年以来,欧盟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专家认为,“一带一路”不仅能加深中欧直接经贸合作,也将为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带来机遇。“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贝诺·彭泽也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改善哈萨克斯坦、伊朗、印度、斯里兰卡等沿线国家投资环境,促进外来投资,有助于为中欧双方打开新的市场。中欧之间高效的交通物流网络也将给双边贸易带来好处,有助于增强中欧贸易关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道路、能源管线等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将给德国企业带来商机。彭泽期待,中德企业在机械、道路、能源管线、农业、专业服务等“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增强合作,随着中国资本借“一带一路”越来越多走向海外,中国在德投资能继续增长。
据德方统计,2014年,中国在德累计直接投资额已从2010年5.5亿欧元增至16亿欧元。“不过,与德国在华投资相比,中国在德直接投资依然很少,”彭泽说。
「积极探索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久,中欧双方便开始了对接合作。2014年10月,中德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其中提到“德方欢迎拓展中国与欧洲之间陆路贸易通道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这将为中德、中欧合作开创新的机遇并为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沿线国家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此后,英、德、法、意等10余个欧盟国家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占据了亚投行域外创始成员国的绝大多数。欧盟已与中国达成共识,双方同意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的发展战略相对接。
辜学武认为,出于发展战略考虑,欧洲对“一带一路”持欢迎态度。他说,欧盟对东欧、南欧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浓厚兴趣,“如能使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形成欧洲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腹地,对欧洲来讲无疑是个利好”。
拉鲁什认为,欧洲面临南部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和难民潮的双重挑战,“一带一路”项目如能提高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效率、创造就业,将有助于缓解欧洲压力。“这对欧洲关系重大,”拉鲁什说,“因为如果中东、非洲、西南亚等地区不发展,欧洲面临的难民潮只会越来越汹涌。”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去年1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从自身利益考虑,欧盟不应等到“一带一路”项目抵达欧洲时再被动回应,而应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将现有项目与“一带一路”对接,在欧洲及其邻近地区与中国实现更广泛的合作。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