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哈药强制推广“码上有”APP被连锁药店抵制,最终或以失败而告终

16年09月03日 阅读:14748 来源: 晏国文原创

    近日,一场药品工业和商业利益之争因一心堂总裁赵飚的一篇激愤的自述文章而引发行业的热切关注。事件的起因是上游医药工业企业哈药推出的“码上有”APP及相应的配套销售政策。


    据赵飚文章介绍,哈药“脑洞大开的”药品零售经营政策如下:


    一、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安装哈药的“码上有”APP。不装这个APP,则哈药要求上游批发企业不给零售药店供货。


    二、零售药店销售哈药产品要扫码,并上传销售数据。


    三、哈药集团可通过APP进行采购积分返利和门店员工销售积分奖励。四、哈药的产品全线提高供货价。


    8月30日,广东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针对哈药强制安装APP发出了倡议声明。其声明认为,“目前哈药这种经营方式完全破坏了药店的经营体系和薪酬模式。任何一个药品零售企业,都应该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哈药以极端的销售奖励手段影响产品销售架构的合理性,不仅对其他药企不公平,更是伤害了病患者。”因此,声明呼吁哈药“终止目前强推行为”,而且呼吁协会全体会员“抵制该不正当竞争行为,企业总部不对接、不宣传、不使用该APP,通知零售门店不得配合安装”。


    其实,这不是第一家省级药品零售行业协会公开声明抵制哈药“码上有”APP以及其药品零售经营政策。早在2016年年初,陕西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就已经针对此事公开发声,呼吁哈药尽早终止强推的行为。


    8月31日,哈药针对广东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的倡议声明做出了回应。哈药公告指出,哈药集团依据国家医药行业的政策,创建了哈药集团药品信息全程追溯体系。“码上有”是构成哈药集团药品信息全程追溯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码上有”及其他信息系统共同建立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可实现哈药集团全产品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哈药集团“码上有”APP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很明显,哈药强推此“码上有”APP目的在于为了加强对于销售渠道和终端的管控,却最终影响了零售药店的管理体系与薪酬体系。


    赵飚指出,首先,这种方式完全破坏了药店的经营体系和薪酬模式;其次,任何一个药品零售企业,都应该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再则,商业合作应该是公平和平等的;还有,这是不可以接受的不良示范。


    据哈药股份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6年1-6月,哈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1.15亿元,比2015年同期减少22.17%;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9亿元,比2015年同期减少4.97%。其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于获得的政府补助等项目,使其最终的非经常性损益增加0.40亿元,最终帮助哈药股份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指标上,相对上年同期有0.93%的增长。


    哈药股份2016年上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


    对于行业态势,哈药股份财报坦言,2016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分级诊疗、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及完善,药品招标价格下降趋势不变,严控医疗药占比,医药行业“去产能”成为新常态。关于此“码上有”业务,哈药股份财报也有提及。该财提到,“优化公司自主研发的‘码上有’、‘哈药产品身份验证系统’、‘业代宝’等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对市场、人员、产品等终端信息的掌控和信息互动”是其报告期内重点开展的业务之一。


    虽然遭到多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以及大型药品零售企业的抵制,但是哈药对于下游终端的掌控却丝毫不放松。哈药股份财报指出,下一步的经营计划之一就是“充分运用信息化工具,实现公司、专营商、终端医疗机构、终端药店的数据链接,实现公司对产品和市场全面掌控”。


    对于此事,有人分析指出,哈药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掌握销售终端,原因在于很多药品在零售药店销售利润很低。


    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对亿欧记者介绍,这是医药工商业由来已久的利益博弈,APP只是博弈的工具。哈药想介入药店的管理,掌控利益分配和销售信息;然而,药店当然不愿意、更不希望有人效仿。刘谦分析指出,“我不认为哈药有这么强的渠道控制力,估计双方‘互撕’以后,最终会以哈药让步而告终。”


    上海诚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医药行业首席观察员方贤赟指出,上游工业或品牌企业试图掌控终端的先例早已有之,而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5年初,保健品品牌汤臣倍健升级外包装,在瓶盖及瓶身增加二维码。这被零售药店解读为试图获取药店保健品用户信息,绕过药店而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随后,汤臣倍健也遭到了零售药店的抵制,最终不了了之。


    方贤赟认为,一般而言,谁离消费者最近,谁就最有话语权。得终端者得天下,得消费者者得天下。医药生产企业确实很强势,但是前提是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独特认知度。然而,实际上,现在哈药多数品种的可替代性很强,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与刘谦观点相同,方贤赟也预言,最终该事件可能同样以上游工业和品牌企业让步而告终。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268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506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30942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216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72938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6916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关注移动医疗等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