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许久;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一个一模一样的问题:无论什么爱好,只要变成了工作,做起来就会变得又累又没意思。比如说,你喜欢文字,但一把把“文字”,变成“文字工作”,你就会发现工作的要求与自己随便写些东西真的是天差地别。
——把创意和乐趣扼杀掉的,真的是工作本身吗?
再比如:原本我们“一厢情愿”、“心心念念”做的绩效考核,本以为按这个绩效考核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执行,就能“万无一失”,后来发现,结果并不如我们想象中如意。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后来的一次闲聊里,突然间就想通了。
(嗯,所以,和朋友们交流、和正能量的朋友们交流,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也是很重要哒。)
有点扯远了。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栗子:小时候考试之前,父母为了激励我们,都会说:你这次考到多少分,我就给你多少钱或者带你去哪里玩。
——但是,每一次,都会与这个“奖励”相差一点点;我不知道其它小伙伴是不是这样,反正我每次都是这样:)
又比如:你的上司说,把这个问题完美解决掉,就给多少特别奖金;但每次又都好像够不着。
——你相信我,你的上司其实真的不是故意在为难你,任务也并不是为了让你完成不了而设置;其实老板真的都想你把任务完成,并且,把奖金发下去。
再比如:工厂流水线的工人们,以量来堆砌的,你跟他说,再努努力,多完成一些就能给他30%的奖励,我相信,只要不是天灾人祸,他保准给你完成。
通过以上的一些栗子,我们可以得同这样的结论:外部奖励在某些情况是有可能可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外部奖励手段不仅没有作用,更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那,导致这个结果的,是什么原因呢?
很明显,工厂流水线的工作们,面临的是一个机械性的任务(重复性工作),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用时间来做就好;但是,一旦任务变成需要动用参与者的创造性的思维的时候,就不仅仅是用时间来堆砌那么简单了,这面临的是一个创意性任务(价值性工作)。
也就是说,当规则简单、目标明显的情况下,“绩效考核”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因为,这只要求参与者机械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奖励的出现,让参与者更有劲地往前冲。
但是,如果当一个人面临的是创意性任务,需要脑洞大开不断去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时,“绩效考核”反而会让人眼光狭隘,限制人的想象力。
所以,为什么你的“绩效考核”总是没有效果?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永远在用流水线工作的那一套方法去对待所有类型的工作;而我们本身,又没有把工作“流水线化”的能力。
21世纪的工作,更要求“脑洞大开”,更需要“创造性”。你想呀,如果不需要“创造性”,机器人都能做的事情,迟早有一天,是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就算不取代,也是会边缘化的。
因此,我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把一个人的创造性利用到最大化。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岗位,所有的“绩效考核”应该都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
事实上,有很多管理者们还是扭转不了传统的管理思路。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们把51个企业的内部薪酬体系拿过来分析对比,得出一个结论:以“奖励”来作为“绩效考核”的诱因的,反而让创意工作者没办法放开手脚来工作,导致负面情绪、负面结果的产生。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你和你的自媒体部门负责人、企划总监一旦说到“到诊”、说到“结果”,他自己或者他部门的人工作就毫无“创造性”可言了吧。
所幸,还是有好消息的。
“创造性”的工作,来源于执行人的“自我驱动”
“自我驱动”主要来源于三个要点:
1)自主性:意思就是,清晰地知道息要什么;除了对于工作,还有对于人生明晰的规划;
2)掌控力:“占有欲”可能在这里会更合适一些,就是,这个事情是我的,我需要把它做好;
3)使命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价值观,这是一份工作,可是,你必须要不断地在这个工作里面,去找到工作之外的意义、更远的理想
还是找几个栗子吧:
Google,这家公司办公环境怎样就不讲了,但是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Google允许工程师可以用工作的五分之一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比如他们的任务、他们的团队、时间和做法;也因此,Google相当部分的产品如Gmail,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还有维基百科(wikipedia),当时,维基百科推出:每个网民都有权利来自行编辑词条,所有人都是为了兴趣而作,没人从中拿到一分钱;因此,维基百科成了现在公认的互联网第一词典。
还有男士们都喜欢玩的游戏,最开始,网络游戏采取的是先付费再进入游戏的方式,后来有个公司采取了先免费,然后再在游戏中去收费的模式;打破了当时游戏的行规,马上受到了玩家的青睐。
——因此,创造性的工作绩效考核的做法应该是:给员工正常而合理的工资,在合理有效的范围里,给他们最大的自治权。
(小小插一句话:为什么说员工工资最高的时候,企业成本最低?也是这个原因,但是,找到“自我驱动型人才”,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哦。)
说实话,今天的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做着高大上的“新媒体”工作的我们,其实和工厂流水线工作的工人们没有任何区别。可是医院也好企业也罢,在初期,有时候又确实需要这样一群人。
作为个人,我们能做的,是在这样的“流水线工作”当中去发现工作以外更多的价值,思考如何更好地改善现在的环境、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而作为医院、企业,我们需要改善我们的绩效考核方法,标准化、统一式的绩效考核已经不适合今天创造型的工作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获得尊重感、自由感、兴趣感、使命感。
——还是那句话:改变思维、改变世界。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5 11:07:14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2 18:21: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2 14:13:4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1 11:58: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1 10:33: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0 11:20:1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