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营销

2006,医改精彩纷呈

13年06月21日 阅读:13160 来源: 徐广尚首发
2006之于中国医改,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  

自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做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评价之后,中国医改就一直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煎熬。而2005年末的“天价医疗费事件”则轰轰烈烈地拉开了2006年中国医改讨论的序幕。  

患者翁文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67天后病故,花去550万元治疗费;与此同时,深圳患者诸少侠在医院治疗119天后病故,医疗费用高达120多万元。一南一北两起堪称“天价”的医疗费风波经媒体曝光后,将医患矛盾背后隐藏的医改之困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此不平常的序幕,似乎也早已预示了2006年中国医改的精彩纷呈——

1、“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医改基调
  
进入新年没有几天,1月7日,让许多人翘首以待的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此次工作会议故而被认为是对未来5年卫生工作的蓝图描绘,广大医务工作者、医疗投资者以及普通老百姓都希望从中看到医改将走向何方。  

正如人们所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重点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  

高强指出,解决群众反应最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十一五”期间卫生工作的两个关键环节之一,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所突破。而2006年就此问题要做的几个卫生工作重点是:科学确定公立医院的规模和结构,加大投入,严格管理,改革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公立医院收支管理和人员分配管理,严禁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挂钩,把公立医院真正办成为群众提供优质、低价服务的公益性医院;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从严控制大型医院建设规模,禁止医院擅自利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严格医院高新技术和设备准入;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改革药品的价格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控制价格虚高;要清理和规范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和内容,对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服务要实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用于特需医疗服务的床位数不得超过总床位数的10%。  

对于医院是否要市场化的问题,高强则明确表示不认同医院市场化,强调医疗卫生公益性方向不能改变。高强指出,发展卫生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强化政府在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承担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服务的责任。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但是,引入市场机制不等于“市场化”,不能把维护群众健康的责任推给市场,更不能“民进国退”,形成“卖医院风”。对政府所属的公立医疗机构,应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力度,转变运营机制,真正办成忠实为群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高强还要求严格限制大型医院发展规模。高强坦言,卫生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片面注重大医院的发展,忽视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服务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全面、协调。高强表示要转变卫生发展的模式,改变单纯依靠扩大规模,购置大型设备发展的倾向。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医疗卫生事业,努力实现从规模外延粗放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今后,卫生部将从严控制公立大型医院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严格限制公立医院利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竞相购置大型先进设备和兴建豪华医疗场所,严格医院高新技术准入,抑制医疗规模盲目扩张。     
点评: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下一步应如何进行、医院改革是否应该走市场化道路等问题,在高强报告中有不同程度的解读:力争未来5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突破;市场机制不等于“市场化”;大型医院的发展规模将受到严格限制……

2、从平价到惠民济困:舆论之争与卫生部改口  

对于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来说,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报告中还有两点颇吸引人们的眼球:一是试点平价医院,二是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其中以试点平价医院为甚。  

高强在报告中指出,一直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整体方案,由于情况复杂,涉及多方的利益调整,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但卫生部对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基本思路。高强要求,在国家整体方案未出台之前,各地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各地市都应选择部分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转换运行机制的试点,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主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以及老人、儿童服务。对平价医院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  

“试点平价医院”一经提出便引发热论:所谓“平价”,显然是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医院高收费而言,既然有“平价”,自然也就有“高价”,但到底什么样的收费标准算是“平价”,这个标准又该由谁来定呢?当前政府的财力到底能撑起多少平价医院?平价医院现实中的作用又在哪里?“看病难、看病贵”是否可以通过新建或者改建若干平价医院就能解决?  

与此同时,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引起有关媒体的注意:一边是平价医院在各地争先恐后地开办,另一边是已被大家公认的“平价医院”却极力否认自己是平价医院。被卫生部门称为“平价医院的样板”的北京上地医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居然直接否认了自己是“平价医院”,称自己只是惠民医院。  

关于“平价医院”的相关争论和报道显然对决策层产生了影响。在1月10日首次卫生部定时定点新闻通报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还表示,平价医院就是我国首批真正的公立医院;而在2月10日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卫生部就对平价医院的口径进行调整,刻意用“惠民济困医院”来替代“平价医院”了。于是,平价医院的概念被逐渐淡化,主管部门更多地去强调公立医院济困惠民的社会责任。一个提出之初引来众多欢喜目光的概念就这样逐渐淡化,转而沉寂。    

点评:简单回顾一下医改进程,或许可以理解平价医院昙花一现的历史地位。目前,中国医改恰好处于“旧已破,新未立”的困境之地:医保体系只覆盖了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仅为1.7亿,不到8亿农民的1/4,且保障能力非常有限。占人口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在医疗上没有任何保障,却要面对价格飞涨的医疗市场。  

卫生部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卫生医疗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由1993年的36.4%上升到48.9%;患者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高达29.6%;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更是从1998年的63.7%上升到75.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33.4%。近两年来,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  

在这一大背景下,“平价医院”听起来很美。然而,在价钱上便宜一些,虽然会减轻一部分患者的一部分负担,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到底,平价医院只是将公立医院以为过高的“不当得利”吐出来一部分,在价格上便宜一点而已。  

毛群安也称,卫生部提出建立平价医院,并非是把它当作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救命稻草,而是为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为下一步改革让公立医院“归位”和政府的财政投入提供依据。  

或许,在全民医保才刚刚蹒跚起步之时,“平价医院”只是医改一次小小的尝试罢了。  

3、医改不是一家之事:11部委组建协调小组  

时隔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两个月后,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有关医改的相关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和谈论的焦点。 

对于有人提出的“医改缓慢是因为政府投入过少”的问题,3月7日,受国务院委派参加全国政协医卫界联组会议的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医改既涉及财政问题,也涉及管理问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不能解决问题。今后的确应该增加投入,但运行机制也得改,坚决维护医院的公益性。  

而对于有记者提出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要承担多少责任”的问题,高强则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高强举例说,医疗体制涉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础建设涉及发改委,药价、医疗收费涉及物价局,日常经费投入和维持医院的运转涉及财政部,医疗救助涉及民政部,医疗人才培养包括附属医院的管理涉及教育部,医疗市场、药品质量还有医疗广告的管理涉及工商局,总之“很多很多”。   

有意思的是,在对以上问题发表讲话的同时,高强摘下了“工作人员”的牌子,戴上了“政协委员”的胸牌。他要以政协委员的身份讲话——“这样说话方便点。”  

高强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应该协调组织这些部门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只靠一个方面是不行的。”高强同时指出,这个问题不是很短时间就能解决的,“医改十几年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国家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困难。既要有紧迫感,努力研究措施,还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从国情出发,逐步解决。现在还没有灵丹妙药,要像中医一样,把很多味药配在一起,煎出一种药来。”   

或许是政协委员说话更显分量,2006年9月传出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部委联合组成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成立”的消息。    

点评:显然,“医改不是卫生部一家的事情”这种说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可以想象,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医改终于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  随着由国家11个部委联合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的成立,关于医改由谁来解决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然而,作为协调小组的成员之一和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如何解决“协调”问题恐怕将成为卫生部当务之急。

4、两份报告背后:中国医改去向之辩  

2006年6月下旬,本已备受关注的中国医改又因一篇调研报告的出现而越发引人注目。这份报告就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教授发布的《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下称北大报告)。  

北大版报告的焦点在于:“目前宿迁市‘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上观点一经《中国青年报》刊出,旋即引来广泛关注,从宿迁当地人士、政府高官,到诸多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都纷纷公开发表了言论。  

针对这份报告,宿迁相关方面马上予以回应。6月24日,宿迁市卫生局就组织了回应文章《宿迁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建设的真实情况》。6月25日,宿迁市委、市政府召开卫生事业座谈会。6月26日,宿迁政府网站上刊出了一篇反驳文章,对李玲报告提出十点质疑,既涉及医改本身,也涉及李玲报告的调研方法乃至调研“动机”。6月27日,宿迁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市级领导班子成员通报会,对宿迁卫生事业改革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在宿迁政府网站上展开激烈的讨论……  

半年之后,余波未了,又起波澜。12月7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抛出了一份《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下称清华报告),对宿迁医改给予了积极评价。清华报告分析认为,宿迁医改并不是传言中的“糟得很”,而是实实在在的“帕累托改进”——情况至少比原来更好了。  

12月11日,魏凤春表示,清华报告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去看待宿迁医改的变化,特别关注的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魏凤春认为,宿迁市找到了一种“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体制”的理念,即明确区分医疗与卫生的不同,把医疗定义为私人产品,归属市场生产,把公共卫生定义为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提供,对那些看不起病的人通过救助政策加以保障。在这种理念下看宿迁的医疗改革,那就不再是简简单单地甩包袱、卖医院,而是在努力探索医卫领域最核心的问题: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在哪里?这就让这场改革超出了宿迁一市而具有了全国性意义。  

对于同样的宿迁医改,中国两大顶级高等学府的研究学者却得出了结论迥异的调查报告,中国医改再次令世人哗然。    

点评:与北大版报告一样,清华版报告同样存在争论。耐人寻味的是,目前专家学者们的争论已经超出了报告对象。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如果只是宿迁医改的成败,那么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其影响都非常有限,人们之所以对宿迁医改争论不休,实际上是因为它暗含着医疗卫生基本路径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将决定着中国往后的医卫政策。恰是如此,专家学者们已经将争论扩展到了“政府角色”与“市场作用”的分辩之中,而这也正是近一年来长久不息的话题。  很显然,正如同样的宿迁医改有着不一样的评价那样,对于中国医改未来走向,社会各界依然见仁见智。

5、医改模式之争  

2006年9月,“国家11个部委联合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成立”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各方关注。有关医改协调小组的报道以及医改模式的猜测一时间频现报端。  

据报道,医改协调小组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十余部委。协调小组成立之初,便列出了几个医改专题,通过对这些专题进行调研,最后拿出具体政策。有消息称,新的医改方案将可能是“英国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体。更有消息称,医改小组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中国未来医疗卫生体系将采用“一二三四五”策略:在这一模式中,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将通过政府一般税收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利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对于农民,新方案仍将坚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   

对于以上种种,在2006年10月10日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中国医改不会照搬别国的模式,而是要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体制。他还表态说,卫生部正积极参与医改协调小组的工作,同时,卫生行业和公众一样热切地企盼医改方案的早日出台。    

点评:中国医改是中国体制改革的攻坚战之一,是改革的深水区,必须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任何其它模式都只具有部分借鉴意义。  

毕竟,医改涉及到普通大众的健康和利益,因此备受关注,医改模式之争自然也就成了媒体关注的重点。然而无风不起浪,国家医改相关机构也可参考现有一些模式,以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

6、新医改方案基调已基本确定  

在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加强公益性质的公共卫生医疗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最终确定了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决定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  

2006年11月23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指明:“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其他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消费不是患者自主消费,而是医生指导消费。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卫生立法、发展规划、经费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不能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专家认为,高强这一文章可以视为对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进一步阐述。    

点评:政府态度如此鲜明!但凡关心医改的人都意识到,新医改方案的基调已经基本确定了。(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77阅读

医美最直接的营销方式-医生IP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3 17:12:53 文章来源:原创

1521阅读

未来医美,生于留量,死于流量!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12-19 14:08:00 文章来源:原创

1422阅读

医院短视频或图文哪些内容不能有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4-12-18 10:44:18 文章来源:原创

1762阅读

民营医院如何才能精准触达患者?

作者:苏芽 时间:2024-12-17 11:28:12 文章来源:原创

1646阅读

红书红利,医美还能吃两年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12-16 11:26:04 文章来源:原创

2207阅读

你一定要学习的爆款短视频三个共性!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4-12-11 17:11:03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徐广尚,著名医院运营管理专家,高端医疗投资合伙人。原东信医疗集团副总裁,湖南叁玖医疗集团总裁,现任上海某医疗集团总裁、董事。致力于民营医院集团化管理,集团核心团队的建设和打造,首次提出民营医院发展100年的核心解决方案——医院发展顶层设计思想,专注医疗投资价值的深度研究和实践探索。10余年民营医院运营管理经验,凝炼出一套独特的医疗投资价值提升体系,被誉为医疗界“神秘的价值之魂...